贾惜春作画

贾惜春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人物,第七页上,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第二十二回,惜春作的灯谜,谜底是“佛前海灯”。可见,第七页上画的正是惜春,惜春后来当了尼姑,孤独修行。

惜春在大观园中住的是藕香榭,起诗社时,众人给他起的号是“藕榭”,但他不会作诗,也不喜作诗,是诗社中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惜春干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作画。

作画的缘由还得从刘姥姥游大观园说起,游大观园时,刘姥姥说:“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贾母听说,便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他就会画。等明儿叫他画一张如何?”就这样,为大观园作画的任务就落到了探春头上。

刘姥姥的话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时候,我家在农村,房子里面的墙是用泥巴抹的,睡的是土炕。做饭是用砖和土盘成的锅灶,中间是一口大锅,底下留一个填柴草的口,燃烧后的灰烬就从最底下的那个口掏出来。旁边是一个木头作的风箱,烧火的时候,一手拉风箱,一手填柴禾。房间里的土墙是用报纸或书纸糊的,过些时间,墙上的纸就会泛黄,每年过年前的一二天,母亲都会煮一大盆浆糊,让我和弟弟在家糊墙。那时,我们家里穷,不舍得买年画,贴在墙上的除了书纸还是书纸。

我母亲的母亲在我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父亲被国民党抓壮丁,跟着去了台湾。她从小是跟着三姥爷、三姥娘带大的,每年春节,我都要跟着父母到三姥爷家出门,我三姥爷是盐厂工人,家境比我家好。他家里正面是五间盖着青瓦的瓦房,东边是一个平顶的厢房,西边是一个猪圈。到正月初三那天,三姥爷的女儿、女婿们带着孩子就去了,家里顿时热闹起来,女人们在正间的锅灶边做饭,男人们围坐在土炕上,一边吃菜,一边吆五喝六地划拳喝酒。小孩们就到处跑着玩,我喜欢顺着楼梯爬到厢房的顶上,居高临下看地上的光景。也喜欢推开正间北边的两扇黑色的木门,跨过高高的门槛,到那窄窄的有着杂草和花木的后院,疯玩一阵。还喜欢到西间我五舅那间,看那墙上贴的年画。记得那一年贴的年画,名字叫《十五贯》,一连八张,上面四张,下面四张,画面精美,画上的人还穿着华丽的衣服,真的很羡慕。每张下面还有文字,就像小人书,我喜欢的不得了,从头到尾读一遍,到外面玩回来再去看一遍。

言归正传,贾母对作画是有要求的,他告诉惜春道:“单画了园子成个房样子了,要连人也画上,就像‘行乐’似的才好。”但是,正如宝钗所说 :“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惜春自己也说:“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黛玉趣他道:“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又说:“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虽是玩笑,也说明了惜春在题跋上是不会有创意的。

接到作画的任务后,惜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脱滑不参加诗社的活动。还好,宝钗替他谋划,告诉他作画的方法,为他开列了作画所需的画具、染料等物,大家一齐想法帮他准备。

惜春开始作画的时间应该是螃蟹正肥的八月份。到十月份,香菱入园,拜师学诗,学诗之余,众人带他去看惜春的画,此时,“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看那画,“十停方有了三停。”到腊月里,贾母又去看画,惜春推脱天冷,已不作画了。香菱学诗,苦思冥想,寝食难安。惜春作画,耍刁偷懒,应付差事,不及香菱多矣。因此,惜春之画难成。

贾母于雪地里,看见“薛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身后一个丫嬛抱着一瓶红梅。”贾母心有所感,想到了仇十洲的《艳雪图》。又嘱付惜春画上这个场景。试想世上已有《艳雪图》,书中的描写已经很美,惜春再画,属画蛇添足,因此,此画不成。

惜春有个丫头叫入画,只因收了哥哥的东西而遭嫌疑,众人均认为可恕,独惜春认为丢了自己的脸面,不可原谅,执意撵了入画。入画去了,预示着惜春的画最终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