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原风景听后感

《故乡的原风景》听后感

恋旧的人总是听老歌,只爱听老歌。意识到不能就这么腐朽,于是搜罗新歌,却没有一首听得下去的,没有一个歌手能持续我兴趣的。为了既不恋旧又不听不喜欢的新歌,只好不听人唱歌,只听人奏曲。于是长时间以来,都只听没有人唱的音乐。

情感醇厚的歌和情绪淡然的曲,是我喜欢的。很久以前就开始喜欢听《故乡的原风景》(据说曾作为《鹿鼎记》曾柔出场时的箫声,《神雕侠侣》也出现过),今天无意看到作曲者宗次郎现场吹奏的视频,聚精会神地边看边听边想象着音乐的画面,悠扬回环丝丝袅袅的絮语便一下从耳朵稳稳落到心底,盘踞不移。情绪也从本来冷静的喜欢变到疯狂的无法自拔,于是反反复复地看,屏息凝神地听,走不开,舍不掉,像默念一个人的名字那样在心里镌刻下每一个旋律,每听一遍都刻得更深。

因为喜欢,就想了解;因为了解,更加喜欢。于是百科了一下,那个乐器叫做奥卡利那笛,内地人跟着台湾人叫它陶笛,历史可追溯到6世纪。从1975年到1985年的10年间,作曲家宗次郎在10年间亲自塑模、和泥、焙烧,制作了上万支陶笛,但真正能用的只有几十支。追求梦想的人一定是有耐心经历磨练和挫折的,也只有曾那样用过心的人才能作出那样感动人心的曲子。

竹笛的声音是我不太喜欢的,就像不喜欢二胡皮开肉绽后毫无遮掩的苦苦哀求之音一样。(记得几年前还曾在老师的要求下写过二泉映月听后感,那时倒是写得情真意切。)但是陶笛的声音是一闻钟情,因为这一曲《故乡的原风景》,她在倾吐但决不是泣诉,她苍凉稳沉但容颜未老,她孤寂落寞但只如回首过往,忧伤满怀但不至泪眼婆娑。人的心在这一丝一缕的轻轻牵引下、在淙淙流水和阵阵松风的意象中,缓缓飘远到无尽,寻找她讲述的那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作曲人说他是用音乐耕耘着空气,果然,他优雅地将无形、无声、无味的空气搅动起来,耕耘成轮廓清晰的故乡田野,乐浪翻滚的音乐剧,五味杂陈的回忆录。于是你将无声听成了有声。

他如此游刃有余地导演着一切,情节发展得不疾不徐。作曲人的耐心通过清新的声音传染给听者,让你着不起急来。音乐从来都是声声未断的,但这里听出的却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幽雅,仿佛根本就没有任何声音出现过于是,你又将有声听成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