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就地正法”发生频繁吗,“就地正法”针对哪些人?
古代就地正法发生的并不是很频繁,就地正法针对那些罪大恶极的人,或者是来不及押送回去的人。
古代就地正法不频繁的原因就是君王对待法是很认真的,并且严肃对待法律,君王制定了严格的司法程序,对于罪以致死的那些人,死刑的实施君王还需要再三考虑一下,并不会立马判决死刑,而是把他先关在一个地方,然后等待他最后经过严刑拷问后再拖出去施刑。
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一些官员没有按照朝廷的想法押送回去,而是私自就在外边把犯人就地处决了。因为古代的时候一级一级的处理死刑犯是特别麻烦的,要经历很多的程序,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要从地方一直上报最后到巡抚和总督那里,这样可以大范围的避免冤案错案的发生,但是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有时候因为战事比较频繁,然后押送犯人也不是特别的安全,清朝的时候就地正法的现象就比较常见了。因为清朝的司法制度已经从简了,但是古代的时候交通十分不便利,押送一个犯人花费是很贵的。而且犯人如果就地逃跑,官员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官员喜欢就地正法,来断绝这种后患。
而且清朝的时候朝廷也是喜欢就地正法这种现象,因为就地正法可以树立君王的威严,让很多人都不敢造次。就地正法有利也有弊,利处就是让地方政府少付出资金,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而且可以避免官吏腐败,弊处就是容易错杀好人,如果有人被冤枉,就没有办法洗清冤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