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完最后一部戏,女生突然靠唱京剧红了起来。
00后女生唱京剧突然红了。11初冬,被粉丝们称为“上戏416女团”的五位00后少女,接连登上Tik Tok热榜。00后女生唱京剧突然红了。
00后女生唱京剧,一下子红了。1最近,上海戏剧学院的五个女孩凭借京剧短视频歌曲登上了Tik Tok的热搜榜。因为大部分住在“416宿舍”,所以被网友称为“上西416女团”。在Tik Tok,以“上戏416女团”为代表的“00后非遗创作者”的崛起,正在有效提升年轻人对京剧等非遗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偏好。
这五位姑娘分别是杨(@小儿)、边敬亭(@边敬亭)、朱(@雅仙子)、程(@可爱的早晨),以及她们的直系师妹朱佳音(@ 2065 438+09以来,她们一直通过发布学习京剧表演的日常练习和唱腔,有时还会在宿舍展示京剧妆容、戏服、服饰、手势,教网友们分辨不同流派的唱腔,记录美好生活,普及京剧知识,逐渐收获了一批喜欢京剧的粉丝。
2021年4月,毕业汇报演出当晚,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几个人第一次“合体”用戏曲翻唱古歌《红绫》,分别用了程派青衣、荀派花旦和老聃的人声,将歌曲演绎成优美而富有层次感的意境,再加上大学宿舍走廊的背景和毕业离别的感染。随后,姑娘们陆续发布作品。即使毕业后,他们也是各奔东西,时不时聚在一起一起写歌。仅一首歌曲《探索窗户》在Tik Tok的播放量就超过了5000万,点赞数超过了250万。
目前,他们在Tik Tok上的京剧相关视频的累计点赞数已超过2000万。五人中,杨和边敬亭的粉丝也都过百万。这些粉丝大多是95年、00后的年轻人。他们在Tik Tok留下的最常见的一句话是:“以前不明白老一辈为什么爱看京剧,现在明白了!”
关于知名度,边敬亭说最有成就感的是她的视频能激发百万粉丝对京剧的兴趣。杨说,很多粉丝看了视频后,主动搜索京剧,了解了很多著名的京剧艺术家,发现了新的爱好,成为了粉丝。朱佳音说,还有很多粉丝看了视频,表示想让孩子学京剧,但她建议,一定要先带孩子进剧场看,了解京剧。“就像我爷爷带我去看戏一样,小时候我只是觉得京剧很明快很好看,就直接喜欢上了。我要学习,再苦再累也能坚持!”
自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剧院不得不暂停演出,短视频成为人们观看京剧等传统戏剧的重要渠道。据Tik Tok今年6月发布的《Tik Tok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报告2021》显示,在“Tik Tok十大最受欢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戏曲占据半壁江山:京剧位列第三,其次是黄梅戏和豫剧,越剧和秦腔分别位列第九和第十。在过去的一年里,被列为“濒危非物质遗产项目”的潮剧和杨居剧在Tik Tok也分别收获了15.89万赞和10.03万赞。
Tik Tok能够成为京剧等非遗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平台,得益于众多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创作者在平台上发布的优质内容。在这些创作者中,像“上西416女团”这样的00后群体正在崛起,其中不乏95后。
如1997出生的独竹漂传承人刘阳,以“水轻功”为传播点,使起源于赤水河流域的独特绝技,千年历史,广为人知,积累了近100万粉丝;1995年后,彭在法国街头演奏古筝,跨文化传播的张力吸引了800多万乐迷的关注。出生于1998的峨眉派习武者凌云,在2020年疫情期间,穿着睡衣下楼扔垃圾时“顺便”舞出了剑,让中国功夫风靡全球。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Tik Tok获得了65438+7亿的赞。
这些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和创作者,不仅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了解同龄年轻网民的心理,尤其是在数据的传播上。他们让非遗更具夺目的生命力。
00后女生突然流行唱京剧。2“当时只是想留个毕业纪念日,没想到因为它,我们会成为一个团体。”
11初冬,被粉丝们称为“上西416女团”的五位00后少女,接连登上Tik Tok热榜,收获2000多万赞。自从半年多前他们在毕业演出之夜的第一次“组合”以来,Tik Tok女孩们带来的京剧腔热潮最近达到了一个高潮。
热潮背后,很少有人知道,虽然五个女孩中有两个毕业后加入了国营剧团,但因为疫情无法演出,只能靠基本工资维持生计;甚至还有两个人还在一边学习一边等剧团的消息...
更大的背景是,中国的戏剧市场远没有他们的火爆所呈现的乐观景象。
至于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络名人”,五位00后女孩表示,受到这么多粉丝的欢迎,他们感到惊讶和高兴,他们将继续提供关于Tik Tok的新作品。但他们并不打算把短视频作为主业。
火爆的背后,他们知道,没有京剧艺术本源的支撑,“意外”是不会发生的。
意想不到的“群体”和人气
一切都得从那晚说起。
2021 4月1日晚,上海戏剧学院莲花路校区白宫剧场后台,边敬亭、朱、程、杨和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补妆。这一天,是他们2017级京剧表演与戏曲音乐专业的毕业汇报演出。
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来说,这场报告演出不仅是对他们四年来是否“学到了东西”的一次检验,更可能影响到每个人的未来——坐在台下的观众,不仅有我们学校的师生,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京剧团的老师和前辈们。
这是毕业表演,也是面试。远道而来的剧团代表将根据学生在演出时的表现,以及在剧团中的角色和职位空缺,挑选合适的学生补充剧团。
紧张,兴奋,还有点不安。当幕布缓缓落下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416宿舍的四位女生和老师同学一起上台。至此,毕业的心情终于占了上风。唱花旦的《晨弓》时,发现眼泪流了出来,赶紧擦掉。
回到宿舍,同学们还在拥抱,各种排列组合拍照。每个人脸上都还化着妆。“漂亮,多拍些照片留作纪念。”这时候,边敬亭突然和宿舍的小姐妹们提议,“我们一起拍个Tik Tok吧!”
这四个女孩都是Tik Tok的早期用户。这几年,他们经常上传京剧排练和演出的短视频,也上传自己生活的各种美好片段。比如朱喜欢穿汉服,杨甚至是知名的“手势舞”博主。
直到那天晚上,他们才第一次在Tik Tok上“结合”,一起翻唱了一首很流行的带有戏曲腔的古风歌曲《敕令》。手机搭好后,在宿舍走廊里,四个人分别用了程派青衣、荀派花旦、老聃等人声。一个人说,“台下的人走过却看不到旧色,台上的人唱着令人心碎的送别歌……”
上传Tik Tok后,几个女生发现后台数据正在以她们从未见过的速度上升。“我们好像着火了!”最终这首歌的播放量超过了500万。京剧不同的唱法赋予了歌曲优美而富有层次感的意境。再加上大学宿舍走廊的背景和毕业的感染,这些00后女生都很崩溃,粉丝称她们为“尚熙416女团”。
欣喜之余,在离开学校的两个月前,他们又录制了几首这样的Tik Tok。18级的直属师姐朱佳音也加入了进来。朱、卞敬亭和杨曾一起在戏剧学校就读中专,并均考入戏剧系。他们是416宿舍的“常驻编外人员”。她参与主攻梅派青衣,丰富了“416女团”的唱功,她们的作品持续火爆。
毕业后,姐妹俩各奔东西。除了朱佳音继续在校学习,边敬亭和杨进入了江苏京剧院,朱暂时回到家乡济南准备考研。程也在石家庄继续学习和创作。
但在粉丝的催促下,他们决定时不时“聚一聚”。他们有时一起回母校,有时又聚在边敬亭和杨所在的南京。除了一起创作和改编歌曲,拍摄Tik Tok,这也是姐妹们难得的聚会机会。在这期间,他们的粉丝越来越多。在发布的京剧短视频中,仅《探窗》就有Tik Tok出演,总计超过5000万,点赞超过250万。
直到165438+10月,热度进一步爆发。两个热榜让边敬亭和杨的粉丝相继突破百万,而打开,总会有无尽的新粉提醒和赞美——他们彻底火了。
最后一部戏之后,女生唱京剧突然红了。3《生而丑》演绎了各种人类,《唱玩》展现了十年磨一剑。
近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五名00后女孩凭借京剧短视频歌曲登上Tik Tok和微博热搜榜。仅《探窗》这首歌在Tik Tok的总播放量就超过5000万,点赞超过250万。
因为大部分住在“416宿舍”,所以被网友称为“上西416女团”。卞敬亭的,杨的程派青衣,朱佳音的梅派青衣,朱的荀派花旦,程的花旦,民族歌曲和流行歌曲被改编成京剧剧种,5位随班就读的姑娘轮番演绎,引得屏幕前的读者报以阵阵掌声。
"直到这么晚我才知道中国戏曲的美."“从前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戏曲会衰落,但这次我感觉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谢谢大家。”《国粹传承与创新的未来》...在她们发布作品的各大社交平台下,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该剧的喜爱,以及对这些姑娘们演绎方式的喜爱。
10月22日,116,“上西416女团”告诉该报记者,她在网上上热搜时“惊呆了”,并不意外。五个女生学戏剧十几年了,大部分从2011就认识了,感情深厚,默契十足。“我觉得我们的组合是最黄金的。”朱佳音笑着说。
生在普通班,唱戏
“上西416女团”除朱佳音一年级外,其余四位同学均于2021年4月毕业。毕业演出当晚,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四人第一次“联合”用戏曲腔翻唱古曲《敕令》。
这首曲子本来是讲戏里的感情和局外人的故事。合唱是歌剧腔的一部分。对他们来说,“选择它是很自然的。”不想唱这首歌,Tik Tok平台的视频播放量大大超过了平时的量级,好几个女生破了圈。
后来他们连续发布作品,甚至毕业后也各奔东西,时不时见面一起录歌。只有一首歌《探索窗户》在Tik Tok的播放量超过了5000万。五个人学的是不同的剧种和派别,身法和唱腔也不一样。镜头前的表演各有辨识度,相得益彰。
在选歌上,《上溪416女团》也有自己的考量。比如严庆谷先生表演的歌曲《偷橘子的命令》和歌曲《偷银锅》就是这首歌的灵感来源。他们完全能感同身受这首歌,于是回去用自己的方式再次致敬。
边敬亭说,在专业背景的支持下,在视频里唱戏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特别难。几个女生选出自己喜欢的适合改编的歌曲后,为了“公平分配”,用骰子决定谁唱哪一句,每一句怎么唱几乎都能张口就来。常规录制需要一个小时,拍摄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一部片子可以剪辑发布。
“但是有职业病。如果你被拍下来或者呈现给别人,你会不自觉地去看表演,你会不习惯。”朱佳音笑了。离开圈子后,专业老师也来看过。有的老师给予鼓励,更严格的老师会仔细挖掘细节。“你看,这个样子不对。”女生要把唱歌当成一种修行,不敢大意。
台下十年功
一个定睛,一个举手,虽然他们在作品发布平台内外反复强调“那是戏曲腔,不是戏曲”,但从戏曲中学到的“范”和“韵”,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落入了解读。
很多同龄的人因为他们而愿意了解戏曲艺术,这让他们最开心。朱佳音说,观众中仍有听众向她询问《穆》中的唱段。“还有三四十岁的听众说自己学不会,想让孩子学。我赶紧劝她让孩子先听听再决定要不要学。兴趣是个人的,这条路不容易。”
朱佳音开始感兴趣。小学的时候,她被爷爷带进了剧院。一曲《贵妃醉酒》让她“垂直入坑”到梅派青衣,她从二年级开始学习京剧。2011进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系统学习六年。每天早上6点不到的时间,开嗓练早操,做腿功,翻筋斗,唱歌,什么都做,真的很“努力”。
因为声乐条件过硬,边敬亭2011一入学就立志做一名老教师,干劲十足。她与杨、朱和程是同一个宿舍的舍友,但他们的学习道路却完全不同。荀派花旦,萧瑜派花旦,程派青衣,几个学生经过几番学习比较人物和声线条件,用了几年时间确定了自己的“玩法”。
女生也被质疑“破坏国粹”,因为她们被训练做短视频。
但他们告诉记者,定位不一样,想用自己的方式带大家进这个门。“认真地去看歌剧或去剧院,去看演员们的表演。目前我们资历太浅,专业上确实做不到完美。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站在舞台上表演京剧艺术。”朱佳音说道。
边敬亭把进剧场的感觉形容为一种场景感、氛围感、遗憾感的美感。“家里的音响设备再好,手机再好,都无法呈现。舞台上的每一个戏曲演员都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练,心血都在身上。每一句的表现都会因场景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总会有惊喜。”
如今,五个女孩中有四个已经毕业,朱佳音还在上学。因为录音的结合,他们有机会经常聚在一起。“唱完就走当然难过,但一想到两周后再见面就开心。”朱佳音笑称他们五个是“黄金组合”。
更新了几十个视频,朱佳音有点着急,担心自己就站在那里唱,观众看不腻。索性,她把自己的担忧抛给了观众,得到了他们热情的回复:“不!赶紧更新!我们要听!”
朱佳音笑着对记者说:“人家太宠我们了,也可能真的会爱上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