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国藩“屡败屡战”的问题
《中华演义》(节选)
周中华见曾国藩果然写下“屡战屡败”四字,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看来野史趣闻也绝非虚妄。
周中华提笔在手,便在曾国藩所写“屡战屡败”四字旁落笔又写下四个字“屡败屡战”!
曾国藩见周中华写出这四个字,哑然无语。同样的四个字,不同的用法,高低之分立见,而其中之含义更是天差地别,迥然有异。曾国藩沉思良久,终于眉头舒展,露出微笑:“中华果然奇才,这颠倒之间,便有了不同的意境,当真一字千金,老朽自愧不如!”
周中华淡淡一笑,道:“恩师学究天人,只是身在局中、关心则乱,中华游戏文字,不值一哂。”他顿了顿又说道:“学生以为,恩师此后征剿‘逆匪’,恐难毕其功于一役。百战艰难,胜败乃兵家常事,当以此‘屡败屡战’为铭,方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曾国藩万万没有想到周中华竟然看得如此深远,心中暗自叹服,更有一种异样的想法,那便是“此人深不可测”!
有了“屡败屡战”这一主旨,这份奏折如同国手弈棋一般,满盘皆活,曾国藩运笔如飞,旋即将一份奏折拟好。
奏折中详尽叙述了他如何在叛匪大军进逼下,独立支撑,屡败屡战,最后把握战机,果断进攻,终于在湘潭大败敌军。由此一来,靖港之败只不过是“屡败”之中的一次小败,而湘潭大捷则变成为曾国藩苦心经营的结果。当然,在奏折最后,曾国藩还是表明甘愿自请处分,“请旨将臣交部从重治罪”,“并请另派大臣总统此军”,总之惺惺作态,无非以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