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面这首词在北大中文论坛上有个小小的讨论,发言者多认为“罗裳”是丝织的薄衣裳,罗裳在此处可能是一种丝质的披风。夏末秋初(一般是公历8月),天气稍转凉,清早出门披一件薄薄的披风是很正常的。但因为要泛舟池塘,要坐在小舟里划桨,那长长的丝质的披风披在身上就不方便了,最起码容易弄脏。再说太阳上来了,气温升高了,已不需要披风。所以,李清照就解下披风,让丫鬟拿着,自己独上兰舟了。《一剪梅》所描写的,其实是夏末秋初的清晨,一个闺中思春怨妇在池塘中荡舟的心境。思念夫婿,夜不能寐,早晨起床,漫步于池边,披罗裳以御凉,见池中红藕香残,心有所感。此时气温已渐渐升高,于是她轻解罗裳,递与随身侍女,自己独上兰舟,投身于荷塘的绿肥红瘦之中。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词学教授陈弘治先生的《唐宋词名作析评》解释这首词时也是这样:他说:“起笔‘红藕香残玉簟秋’,以眼前景物点出夏末秋初的季节。‘红藕香残’是说红色的荷花渐次凋谢了,这四个字不仅绘出眼前的景象,而且形成一种凄美的意境;‘玉簟秋’是说用竹席已有些嫌凉了,这三个字不仅说明秋凉,而且也暗示着心境的凄清。接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正写其万般无奈的寂寞心情。为了解脱自己的苦闷,她换了夏季的薄衫,穿上较厚的衣服,独自凄凄凉凉的去泛舟自遣。......”
我以为人们可能都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那就是对罗裳的解释有误。王振复先生在其《周易的美学智慧》一书中解释坤卦六五爻辞“黄裳,元吉”时提到了一个古代的文化常识:古代服装是“上衣下裳”之制,裳在下也.(见该书133页,湖南出版社1991年12月版)。也就是说,裳是指裤子,搞清了这个概念以后就可以理顺词意了:脱了裤子上船肯定是说不通的,那么就只能理解为脱了裤子上床,这个兰舟应当是指闺中思妇的牙床或花床(没有考证,只是我的猜想)。这是一个独守空闺的少妇的生活情境,而非风尘漂泊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