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二郎神)的身世是怎样的?
问题描述:
《西游记》里他是玉帝妹妹的私生子,而《莲花灯》里却是他妹妹生了私生子。哪个是权威说法?
分析:
二郎神
道家俗神。相传宋以后泗水在各地修建了二郎庙。据说二郎神是舒勤县令李冰的儿子。据说李冰的二儿子被父亲命令在关口剁饺子。因为帮助李冰治水,他建了一座庙供奉。相传二郎神是隋史太守虞照。如果有饺子,可以在水里切。他死后,史升,蜀人见他在雾中骑白马,便在灌口设庙,称二郎神。宋真宗封他为真正的绅士。也有人说二郎神是李冰或者是晋邓的远亲。
二郎神
二郎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信仰的一个有广泛影响的例子。自古以来,民间信仰多以四川灌口二郎崇拜为主,都江堰岷江东岸矗立着二郎庙(又称二王庙)。相应的,四川民间对二郎神的崇拜也最为兴盛。各种民间行为,如驱魔疫、驱魔宅、治水、季赛等,邀请二郎。大量关于二郎的传说被融入到各种剧中,甚至影响到地名和山名。但是,要问二郎神姓什么,名什么,这是个难题。即以关口二郎庙为例,各种不同意见引发的矛盾就体现在这里:根据《三教起源》中寻神的记载,此庙应为道观,二郎神为虞照、赵二郎,在宋真宗被追封为“清源妙道真王”;但是,当年这个庙里的二郎神雕像,是一个年轻的丈夫,带着头盔和盔甲,不需要粉。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额头上长着一只眼睛,手里拿着一把三尖两刃刀,皂靴前还有一条神狗,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中描绘的杨二郎。令人惊讶的是,历代文人对寺庙墙壁上镶嵌的匾额、楹联、石刻,都称赞二郎神为先秦蜀郡守卫者李冰之子李二郎。如果有爱刨根问底的香客,只好含糊其辞:反正你崇拜的是“二郎神”。
二郎神的真身是谁,或者换句话说,二郎神从四川传到全国的民间信仰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学说,近代的学者也有很多考证和推论。
李二郎说。李冰是秦国和蜀国的统帅。在任期间,他带领人民修建都江堰,其功德绵延千年。据川中民间传说,在这项浩大的工程中,他的次子“二郎”因帮助父亲脱离桩堆、开第二条河而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被百姓奉为神。这样的传说可以在文字记载中找到,似乎始于北宋。《宋瑶回》记载嘉祐八年,永康军广济寺神名为回,并称“神为李冰次子”,表明“二郎”意为次子。南宋前四川使节范成大很可能拜访过这位“郎军神”。他的《武陆川》说:“崇德寺在(永康)军(今灌口镇)西门外的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庙也在吃。”《通俗汇编》引用《朱子语录》进一步指出:“蜀灌口二郎庙,因李冰离堆而建。如今,许多鬼都是他的二儿子。”后来,这个李二郎被元朝授予“英雄赵慧仙圣人王友”的称号,被清朝授予“功勋卓著的英国国王”的称号。四川巡抚雍正帝给二郎封号时,礼部认为封他的儿子而不封他的父亲是不妥当的,于是雍正也以“福泽吉星通王友”封了李冰(《清代文献总考·群祭考二》)。这就是关口二郎庙原名由崇德寺改为二王庙的由来。由于皇帝的加封,地方志得以出版,李二郎享祭灌水的说法长期流传于全国各地,尤其得到注重引经据典的文人的支持。
赵二郎说。据《古今图书集·神经》卷三十九引《龙城录》记载,隋朝有一位隐居青城山的虞照。因为杨迪强迫他做官,他成了四川历史上的太守。有时候老团子兴风作浪,成了洪水猛兽。虞照持刀跳入河中,淹死在水中,与老焦搏斗。瞬间,河水全红了,石堤崩塌,轰鸣如雷。最后,虞照左手拿着饺子头,右手拿着刀,冲了出去。于是州民佩戴,视之为神。后来,虞照弃官归隐,但当嘉陵江泛滥时,他几次显示了他的精神。唐太宗从当地官员的奏章中得知后,封他为勇敢的将军,并在关江口为他建了一座寺庙。后来唐玄宗为躲避安史之乱逃往四川时,也封了赤城王。据学者考证,《龙城记》是宋代诗人王洛以唐代柳宗元之名所作。关于赵在河里剁饺子的故事,应该在五代时就有流传,但只是做了一个总结和记录。据《三教源流寻神》卷三记载,在唐太宗成神之前,当地人已在灌口为虞照建了一座庙,俗称灌口二郎。当在北方的时候,益州正处于混乱之中,于是张怪鸭受命统治蜀国。曾轶可到庙里求神,事后请皇帝尊圣名,说:“清源,妙哉,真君子。”从此,这位“二郎神”的名声与日俱增。宋元小说、戏曲、民间传说中的二郎神,基本上都是这个赵二郎神的形象和“奇迹”,并对后来《西游记》、《神魔演义》等神魔小说中二郎神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杨二郎说。杨二郎借助小说的力量,成为明清以来最被人熟知的“二郎神”。西游记第六次称他为“真贤二郎,居关州关江口”,并借孙悟空之口指出其来历:“当年玉帝妹妹想到下界,与杨军合作,生下一男。”《封神演义》更明确地提到了他的名字,杨戬,他是丁于的徒弟。实际上,杨坚是北宋时期一位受到惠宗宠信的宦官。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着一些关于他的轶事。其中一句后来被编入明代小说《醒世》第十三卷《二郎神》,大意是说后宫有一位朝鲜夫人病了,奉命在杨戬府休息。一天,韩夫人在杨戬夫人眷的陪同下,到清远庙道二郎庙烧香。寺官孙神童窥其美色,假扮二郎神,夜潜入杨府,谎称与韩夫人有仙缘,引诱其性交。被杨戬识破后,设计抓捕惩罚。有人认为,孙申通冒充清远妙道二郎神的故事是虞照。但有意无意间,杨戬俘获假二郎神的这段轶事在流传过程中走样了,最后杨戬成为二郎神,被《封神演义》所“执行”,也就成了定论;所以在民间通俗信札中的各种二郎神中,这本小说《杨二郎》是最没有根据的。但也有人指出,早在北宋初年,“杨二郎”之说就已在民间流传。比如《太平广记》一书引用《通幽录》340次,即有卢伟叔侄在塔上“与杨二郎斗法”的说法,因为民间信仰以二郎姓杨为依据并非无由来。至于杨戬这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杨二郎”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故意附上的。据说胡适认为杨戬是一个“包地”的人物,而当时又有“负土”作为礼物送给二郎神的习俗,所以痛恨杨戬积德的人就把神和人联系起来,称他为“二郎”作为典故(范艳《二郎神的转变》,《民俗周刊》第61期,第62期)。
那么这个和杨戬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杨二郎”是谁呢?李思纯认为它的原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边族英雄杨南当。他是砬子王杨胜的次子,继承了长兄杨轩的王位,所以传说中被称为二郎。历史上,杨的统治中心是甘肃武都的。曾有松潘坛厂之地,在关口附近,派兵入川。四川是羌人和氐人的老地方,很容易被他的军事力量所敬畏。所以唐宋以来(江村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建立寺庙供奉,就成了所谓关口神的由来。赵奎福也认同二郎是氐族的神,并以丰富的史料证明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一直保持着“刷额为天”的习俗,即用刀在额头上刻下记号,然后在伤口上涂抹墨汁使其长入肉里,形成看起来像单口站立的永久记号。东汉时期,苗族从陇南向川北、西康等地扩散。这一带不仅有很多二郎神的寺庙,也有很多因二郎神而出名的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康的二郎山。《邛崃县志》中有三条记载:“川中古寺多青面像...头上竖着眼睛”,反映了来来人的宗教遗迹。唐朝以后,氐人逐渐与汉藏民族融合,氐人的三眼始祖二郎神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神仙世界的一员。甘肃西藏的青衣神也是三眼。恐怕很多都与藏、藏融合有关,并不像有些学者说的来自印度(《三眼神与狄人的起源》,《文史知识》第6期,1997)。
此外,也有人提出“杨二郎”可能是“杨二郎”的谐音。例如,黄志刚认为二郎关口的原型是古羌人的祖先大禹,杀羊祭神是羌人的习俗。进一步证明了博物学中“川西杨姓是羊的后代”的传说、四川(羊蒙山、阳曲县、羊飞山)羊的无意义名称和范世虎《李兑诗集序》中“人以四五万元祭羊(李冰)”的习俗,并推断川中杨姓多为外迁。李思纯也有类似的意见,但他推测次郎关口最初应该是羌人和氐人的牧羊人和猎人。射猎必须携带弓箭和猎犬,所以唐末五代的关口神身穿铠甲手持弓箭,明代小说中二郎神驾鹰牵狗的造型也由此演变而来。
你怎么知道唐末五代的关口神都是用弓箭武装的?这个问题甚至引出了二郎是外来神的最初想法。
“外来神”二郎说。《春秋十国志》记载,五代时,前朝的颜“身披金甲,头戴珠帽,手持弓箭而行。百姓看着,说它像个灌嘴的大衣神。”唐末五代的时候,灌口有一个带弓的神像,就是从这个史料中得知的。《说文解字》解释“无物”说:“无物,沈虎也。从标志来看,死亡的声音。火是千割。”有人对这个“衣神”有考证,即祆教的波斯神,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也确实崇拜火,所以推测二郎神的原型应该是隋唐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国,后逐渐本土化的波斯神。张认为它是从印度传入的:在印度的神当中,有一个是毗沙门王,也被称为北方之王。天王的次子都建经常带领天兵保护自己的国界。佛经中有一个传说,唐天宝元年(742年),大石、康居等五国围攻安西(今新疆库车县),安西告急朝廷。安西路远,救援部队难度大。唐玄宗派了一个和尚去请毗沙门王送法宝来救他。带兵出征的士兵是国王杜坚的次子。他用一条壮如刺猬的金毛咬断了五国联军的所有弩具,逼得五国节节败退。后来,玄宗下令天下各州府设坛供养天王及其信众的形象,独一无二的二郎神的广泛流传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这个外来的神经常被改造,二郎被选为虞照或杨坚,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改造的结果。但从元明杂剧中扮演的二郎的事迹来看,并没有消除他原来是毗沙门王之子的痕迹(《神魔演义漫谈》,《世界宗教研究》第4期,1982)。
石二郎说。杨基中指出,根据崔的《集》记载,初唐宫廷乐师根据唱二郎神的民间曲调制作了二郎神的碑文,因为二郎神的名号在初唐以前就已存在。至于李冰的次子虞照、杨戬等著名的“二郎”,他们都是依附于宋朝和后世的。那么这个唐初以前被百姓尊为神的无名二郎是谁呢?1974年3月,灌口都江堰河底出土了一件圆形雕塑——李冰神石人。石人高2.9米,胸前有三行铭文:
尹隆昌,陈毅,造三神石,水永恒。颜建宁是东汉皇帝“镇水”的称号。这个石人是李冰被奉为镇水神的最早物证。碑文上说有三个石像人。另外两个在哪里?1975年65438+10月,在同一河底又出土了一个石刻人,距离李冰出土的地方只有37米,高约2.2米,比李冰矮。其石质、造型风格、侵蚀程度与李冰一致,可断定为三仙之一。至于这个无名石人的身份,可以认为是李冰的一个随从,另一个还有待发掘。李冰是蜀郡太守,按古法带侍从。东汉圆雕很讲究对称之美,所以必须有两个随从。当时这种随从叫“郎”,职责是护卫、陪伴、辅助。人们可以清楚地称呼李冰的神物,但这两个不知名的神物却不得不以其身份来称呼——“郎”。因为有两个“郎”,所以简称“二郎”,又因为都是石人,所以又叫“石二郎”。随着李冰治水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二郎的故事也随之增多,并合而为一,成为新创造的神。这一造神过程历时约400年,完成于唐初之前。二郎神,又名石二郎,其实是唐初石二郎的音变,可以为还原二郎神原是两个石人的历史真相提供一些佐证(《二郎神简考》,文史知识第1982号,第1号)。据北宋赵辨《古今集》有“李冰使其子二郎为三石人镇河”等文字,说明东汉陈毅使三石人镇水的史实,在后世传说中已被误传为“李二郎”奉其父之命使三石人镇水。这一记载似乎为石三人与二郎神的不解之缘提供了又一旁证。
此外,在学者中,二郎神的原型有白族传说中的“二郎神”、羌族传说中的“洛河二王”、彝族传说中的“支龙”等。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认为这种对神的信仰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其长度并不过分。有意思的是,任何观点都可以清晰地解释二郎神信仰的演变。比如坚持二郎神是羌人的英雄,李冰是羌人,他曾经带领羌人治水,成为日后羌人神助他人治水传说的起因,演绎了“李二郎”的故事;后来道教发源于四川,将这个少数民族崇拜的神吸收到自己的神系中,成为“赵二郎”。另一方面,坚持二郎信仰的信众,源于二郎独特的养生思想,道家以虞照为抗衡力量,是因为无法容忍这位异族之神“入侵”关口。又因为二郎都剑毕竟是其他民族的神,要他去帮助安西和巴蜀人的生活似乎有点勉强,所以就有了创造民族二郎神的需要,于是当地人就想到了历史上的李冰,就有了“李二郎”的传说。而坚持李冰治水史迹和石人镇水真人是二郎神信仰基础的学者,基于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认为其他所有“二郎神”都是佛教所创,学者所附。
对与错,无可争议。不知道谁能想出一个能让所有家具都认同的高见,最终廓清萦绕在口中的历史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