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常夜观星象,这些星象的依据有哪些?

古人发现天体运动有规律性,于是他们依据记录到的天体行星运动规律和确立的观测核心来夜观星象。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开始向往遥远的星空,发现了日月星辰对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创建了星宫体系以探究宇宙天体的奥秘。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星象观测方法,这里先主要来讲一讲中国的夜观星象。

在还没有历法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划分了自己的星宫体系,还绘制了星图星表。不同于西方欧洲文明,中国的观测是以北斗星即北极星为核心。“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便是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来推测当时的季节。

中国星宫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二十八星。现在我们都知道太阳的位置影响四季变化,古人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们无法直接测定太阳的位置,因此他们凭借测定的月亮位置去推算太阳位置,并且创设了二十八星。二十八星不仅促进了之后制订历法,还在星群位置的推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古代的中国人更看重“天人合一”,即天体运动对人、事、物的作用,所以古中国的星象观测往往带有迷信的色彩,在时代变化的浪潮里更是销声匿迹。不同于中国,欧洲星象观测的逻辑性和实用性更胜一筹,掌握了天体运动规律后推算更加准确。不过,只要北斗星还在,我们就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