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绮音乐屋
显然,罗曼·罗兰应该用英雄主义精神来纠正时代的偏差。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和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对无形事物的抗争。在同一篇介绍中,他还说:“我所说的英雄,不是被观念或力量所支配的人;而是一个内心伟大的人。”正是罗曼·罗兰抓住了英雄和伟人的痛苦之心,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光辉标尺。他的《谁的传记》是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灵魂传记,分别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
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记的结尾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引起,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欢乐给世界;他用苦难塑造欢乐,仿佛用那句豪言壮语解释过——那句话可以概括他的一生,成为所有英雄心中的座右铭:痛苦换来欢乐。”
的确,“痛并快乐着”是罗曼·罗兰追溯贝多芬一生的愿景,这构成了《贝多芬传》的内在张力和思想魅力。
贝多芬的苦难始于童年,他的一生一开始就是“一场悲惨而残酷的斗争”。在他即将开始美好生活的时候,身体上的疼痛给了他致命的一击,音乐人赖以生存的听力开始丧失。同时,爱情也折磨着他的心灵。但面对生活的双重打击,贝多芬选择了坚强。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发出了坚定的声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把悲伤藏在心里,用自己的作品赞美生活:“能让人活千百次该有多美好。“贝多芬的朋友记录了他在1822指挥《费迪南·利奥》音乐会的现场。因为听不到声音,他连续三次表现失常,别人也不忍心提醒,直到他意识到自己面临着离开讲台的不幸。但是两年后贝多芬创造了奇迹。他能完美地指挥自己作品的表演。
是什么支撑了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这些非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跨越了人生中无数的痛苦和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认识。
罗曼·罗兰用诗意的语言把贝多芬的一生比作一场雷雨。他这样描述第九交响曲:
“黄昏即将来临,雷雨正在酝酿。然后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狂风暴雨把夜染成黑色,这就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雨骤起,黑暗裂开,黑夜在天空中被赶走。由于意志的力量,晴朗的一天又回到了我们身边。贝多芬和他的音乐在一起。”
如果说贝多芬的传记是对英雄主义的呼唤,是对力量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的传记就是安魂曲,是哀歌,是挽歌。贝多芬的痛苦是因为他风华正茂时运气不好,而托尔斯泰的痛苦则在于他自己的主观意志。
托尔斯泰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拥有丰富的财产和高贵的家庭背景。但就像贝多芬丑陋的外表一样,托尔斯泰生来就有猴子一样的外表。为了追求美好,取悦他人,年轻的托尔斯泰沉迷于赌博、淫荡和虚荣。然而,真诚救了他。从65438年到0852年,他的作品《童年》为他赢得了全欧洲的声誉。1853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托尔斯泰在军队服役。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观察生活,品味命运,在《赛博堡编年史》系列中写下了他对人生的凄凉情怀。1856 11年6月,托尔斯泰离开了军队,进入了人生的探索期。1862年9月,托尔斯泰与心爱的苏菲结婚,也许是因为婚姻的恩宠。托尔斯泰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全部文学才华,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等名作。托尔斯泰从此名声大噪,却又陷入了怀疑宗教的痛苦。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又一力作。罗曼·罗兰认为这是托尔斯泰的艺术“意志”。虽然不像他早期的作品那么丰满,但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他的妻子、孩子、朋友和敌人都不理解他,因为他们看不到他正在与之战斗的敌人,其实那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晚年的托尔斯泰陷入了更深的痛苦深渊。他的妻子和朋友认为他病得很重,他的敌人对他的攻击更加猛烈。他们认为他的思想和社会改革是虚伪的,说他言行不一...后来人们发现了他6月7日写给妻子的信,1879。原来他早就想好了解决这种痛苦和矛盾的办法——出走。他在信中问自己的灵魂:
“托尔斯泰,你是按照自己宣扬的教义生活的吗?”
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得要死。我是罪人,应该被鄙视。”终于,在82岁的时候,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从家里逃了出来,在一个无名小镇上病倒了。在弥留之际,他哭着对身边的人说:
“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生物正在遭受苦难;为什么这里的每个人都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事实上,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整个人生的追问,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清晰地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是罗曼·罗兰在《名人录》中留下的永恒精神之光。名人传记——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都是罗曼·罗兰写的。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园。三部传记都着眼于记录伟大的天才,他们在人生艰辛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创造出能够表达真善美的不朽杰作,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他们或被疾病折磨,或被苦难折磨,或被内心的困惑和矛盾折磨,或被三者的结合折磨,深深的苦恼几乎窒息了他们的呼吸,摧毁了他们的理智。他们能坚持艰苦的历程,是因为他们对人类的热爱和信心。
贝多芬的故事主要围绕“扼住命运的咽喉”展开。贝多芬用自己的意志和不可抗拒的力量一扫忧郁的思绪,战胜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米开朗基罗的故事是一个悲剧,表现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创造不朽的杰作,流下了痛苦的鲜血。内容主要分为第一章“战斗”,下一章“抛弃”,结尾“死亡”。托尔斯泰的故事既没有贝多芬传记中的叛逆情绪,也没有米开朗基罗传记中强烈的悲剧色彩,但整个故事相对稳定,主要内容有:童年、高加索编年史、哥萨克、赛博堡编年史、爱情婚姻、对社会的忧虑等等。是三个故事中最长的一个,也是对主要人物的生活和创作描述最细致的一个。
《名人录》告诉人们,悲惨的命运不仅降临在普通人身上,也降临在伟人身上。出名并不能免除他们痛苦的考验。然而,通过效仿他们忍受痛苦的完美榜样,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承担自己的命运。我们应该坚定信念,从信念中产生忍受痛苦的勇气和能力——它是我们在困境中保持的纯真,是我们在困境中结出的果实,是我们在绝望中看到的希望。
精读部分
一百年前,俄罗斯伟大的灵魂在地球上闪耀。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它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的最纯粹的光辉。19世纪末,它是一颗抚慰世界的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和抚慰我们青春的灵魂。在法国,很多人认为托尔斯泰不仅仅是一位受人爱戴的艺术家,更是一位朋友,是最好的朋友,是所有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真正的朋友,既然我是其中的一员,我想对这次神圣的会面表达我的感激和热爱。
我知道我认识托尔斯泰的日子将永远不会在我的精神中抹去。这是1886。在隐居中萌发了几年的胚胎后,俄罗斯艺术的奇葩突然出现在法国的土地上。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译本同时在各大书店出版,争先恐后的速度和热情。从1885到1887,在巴黎出版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小传》、《童年与青春期》、《博里戈加》、《伊凡·伊列吉之死》、《高加索短篇小说》和《通俗短篇小说》。在几个月和几个星期里,我们看到了我们面前的伟大的生活作品,反映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新的世界。
那是我刚进师范大学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伴有很大的不同意见。在我们这个小群体里,有讽刺现实的思想家,比如哲学家乔治·杜马斯,有热情珍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比如苏亚雷斯,古典传统的忠实追随者,司汤达和华格纳,无神论和神秘主义,掀起了多少争论,发生了多少龌龊的事情;但几个月后,热爱托尔斯泰的情绪让我们完全一致了。每个人爱他的理由都不一样:因为哦,人在其中发现自己;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是生命的启示,也是通向浩瀚宇宙的大门。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里,在我们的省份里,从欧罗巴边界传来的响亮的声音引起了同样的同情,这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有一次,在我的家乡尼维尔奈斯,我听到一个从未关注过艺术,对艺术毫不关心的中产阶级,非常感动地谈起伊凡·伊列吉的死。
我们著名的评论家曾经说过,托尔斯泰思想的精髓是从我们热情的浪漫主义作家身上汲取的:乔治·桑,维克多·雨果。不用说,乔治·沙对托尔斯泰的影响是不伦不类的。托尔斯泰永远不能容忍乔治·沙的思想,也不能否认卢梭和司汤达对托尔斯泰现实的影响。总之,因为他的思想而怀疑他的伟大和魅力是不对的。艺术所依赖的思想圈是最狭隘的。他的力量不在于思想本身,而在于他对思想的表达,在于他个人的语调,在于瘟疫的家族特征和他生命的气息。
不管托尔斯泰的思想是否受到影响——我们后面会看到——欧罗巴从来没有听到过像他这样的声音。除了这种说法,还能怎么解释听到这种惊心动魄的音乐时的情绪激动?——而我们等这个声音等了这么久,需求又这么迫切。流行时尚对我们的情感没有影响。我们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只有读过托尔斯泰的作品,才知道德沃格夫论俄罗斯小说。他的赞扬远不如我们的钦佩。因为沃格尔特别以文学世家的姿态批判。但对我们来说,仅仅欣赏作品是不够的:我们生活在作品之中,他的作品也成为了我们的作品。我们的,因为他温暖的生活,因为他深沉的青春。我们的,因为他苦笑的幻灭,因为他无情的洞察,因为他与死丝的纠缠。我们的,因为他的爱与和平的梦想。我们的,因为他欺骗了文明的底层,猛烈地攻击它。也因为他的表现主义和神秘主义。因为他有自然的气息,因为他感受到了无形的力量,因为他对无限的底部感到困惑。
这些作品今天的样子不亚于年轻的维特当时的样子:它们是我们的力量、弱点、希望和恐惧的镜子。我们不在乎调和所有这些矛盾,把这个反映整个宇宙的复杂灵魂归入一个狭隘的宗教和政治范畴;我们不想效仿人们的做法,学习保罗·布尔热在托尔斯泰死后对他的批评。仿佛我们的亲信也能成为一次天才!.....托尔斯泰和我们是同一党,我要做什么?当我呼吸着他们的气息,沐浴着他们的光辉,我会担心自己和但丁、莎士比亚属于哪个党派、哪个派系吗?
我们绝对不像《今日末路》的评论家:“有两个托尔斯泰,一个是改造前的,一个是改造后的;一个好,一个坏。”对我们来说,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都爱他。因为我们本能地觉得,在这样的灵魂里,一切都有位置,一切都有关联。
在这本《谁是贝多芬》的传记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故事。贝多芬是音乐天才,他的天赋很早就被父亲发现了。可惜贝多芬的父亲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让贝多芬每天练琴,不管心情如何,刻苦训练。有时候他甚至会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放在一个房间里关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惨。他的母亲在他16岁时去世,他的父亲成了一个挥霍无度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在贝多芬的头上,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导致了他暴躁古怪的脾气。但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中。由于他的才华和勤奋,他很快就出名了。当他陶醉于音乐带来的快乐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的耳朵,但是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伟大音乐家却是聋子,这是普通人无法接受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剧的,充满灾难的,但他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他能做到正常人做不到的事?这引起了我的深思。在我看来,贝多芬的成功是因为他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无所畏惧。这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经常会想到向别人寻求帮助,而不是直接面对困难,下定决心解决困难。而贝多芬则因为脾气古怪,没人愿意和他做朋友。所以面对困难,他只能孤军奋战。虽然孤独,但我学到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能被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用感人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承担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它们就被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翻译成中文。他从《谁的传记》中得到的启示是:“只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走浪漫的迪克幻想的苦难;只有战胜苦难的英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承受残酷的命运;只有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才能拯救一个压抑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Who》的传记能给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时代,在一个人们回避崇高,告别崇高的社会,《谁的传记》可能会给我们更多的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的卑鄙和渺小显现出来。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在《米开朗基罗传》的最后说,一个伟大的灵魂就像山一样,“我不是说普通的人类可以在顶峰生存。但是一年一次,他们应该上去鞠躬。在那里,他们可以改变肺部的呼吸和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在那里,他们会觉得更接近永恒。未来,他们将回到广阔的生活平原,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这就是真理。《名人录》印证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古今成大事者,必有恒心。
贝多芬的“在悲伤和隐忍中寻找庇护”,米开朗基罗的“我越痛苦,我越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想要真相”都表明,伟大的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却不想奋斗。我们想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也许会让我们取得短暂的成就,但绝不能跻身于人类不朽之列。因此,阅读《名人录》可能会让我们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