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赏析
元代学者辛在《唐人传》中记载,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了雾蒙蒙的长江。他想写一首诗,但当他看到崔豪的作品时,他放弃了,并说:“前面没有路,崔豪在上面写了一首诗。”严羽在《苍施琅话》中说:“崔豪的《黄鹤楼》应为唐代七言诗之首。”这样,崔豪的黄鹤楼就更加出名了。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佳作,是因为这首诗本身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
第一,形象与现实相结合的艺术美。诗人写出了那个时代登上黄鹤楼的人常有的感慨。景色壮美,感情真挚而宏亮。
二是描绘的天气瑰丽多彩,有绘画之美。
诗中有画一直被认为是山水诗的一个艺术标准,黄鹤楼达到了这种奇妙的境界。诗中所表现的全图上,黄鹤楼近景、远景、日景、晚景交替出现,变幻奇妙,气象壮阔,而神仙、黄鹤、名楼、名胜、蓝天白云、清川沙洲、绿树芳草、晚霞晚霞,相映成趣,形象生动,色彩斑斓。全诗充满了如画的情怀,如画的美。此外,复音词和短语的使用次数也很多,如“黄鹤”、“归”等复音词,“此处”、“河上”等复音短语,以及“有”、“里”、“龙”等。
正因为这首诗艺术高超,所以被誉为黄鹤楼的绝唱,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