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电影票房有6亿吗?
应该有吧
2011年12月16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以下简称《十三钗》)抢滩国内电影贺岁档市场。在制片人张伟平“6亿投资、1亿营销、10亿票房”的豪言壮语下,电影备受各方关注。
但让业内大跌眼镜的是,该电影首周末票房不到1.5亿元。这与2010年同期贺岁档电影《让子弹飞》首周末1.8亿元票房尚有差距。而《让》的总票房最终仅为6.7亿元。于是,一切都变得未知。
更大的问题在于,《金陵十三钗》头顶中国电影投资之最称号,新画面影业将独立承担向银行还贷业务。由此,票房成败直接关系到影片的商业回报。此次,张艺谋、张伟平的“二张”组合,把《金陵十三钗》的赌注全盘压给了市场。
“十三钗”账本解密
“我又不是会计,6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在中国是很大的,但在好莱坞就是中等投资。”从《十三钗》上映之日起,外界的质疑就始终围绕《十三钗》6亿元投资的数字究竟有无水分的问题,而张伟平并未交出个清晰的账本。
“当下,关于电影的票房数字和投资数字,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导演和投资人,可以凭宣传需要,依自己高兴给出自己的数字。”作家曾颖提出。
同样对张伟平发起质疑的是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他是与《十三钗》同期上映的有票房竞争关系的电影《龙门飞甲》的制片方,“什么6亿,还最贵,瞎吹。(指张伟平提出6亿元投资的说法。)中国电影还没到用一亿美元(6亿元人民币约合9480万美元)拍电影的时候。”
6亿元人民币投资对于电影拍摄来讲是什么概念?
在好莱坞影片中,投资1亿美元左右是常态,如《盗梦空间》投资1.6亿美元;《洛杉矶之战》投资0.7亿美元;即将上映的《碟中谍4》投资约1.4亿美元。而多于2亿美元投资,也不在少数,如《2012》、《金刚》、《超人归来》等。史上投资最贵的电影当属3亿美元投资的《阿凡达》。
电影界的一条理论是:高成本能换来高回报。不过,这条理论还有条补充说明,那就是高成本电影更有高风险,比如《天堂之门》,由于票房惨败竟让声名赫赫的联美电影公司从此一蹶不振。
于是,投资分流就成为电影前期制作中化解风险的对策之一。
据张伟平介绍,电影的6亿元投资中,1.5亿元来自民生银行(6.23,0.00,0.00%)的贷款,其他全部均由新画面独家投资。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张立洲介绍,为了避免风险,新画面影业公司以《十三钗》版权质押的方式向民生银行贷款1.5亿元,但利息只上浮了一小部分。最后票房收入是多少,新画面都需要保证还本付息,对民生银行来说,这是一种固定收益,电影票房总收入和其无关。那么无疑,新画面就需要承担电影票房的风险。
据了解,这部电影的花费主要来自两大块:男主角美国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参演费用和来自英国的乔斯·威廉姆斯爆破特效团队的制作费用。对于外界猜测的贝尔的片酬,张伟平笑言,“好莱坞的价钱你们应该都知道的,(数手指)8位数,美元。”
其次,制作了《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作品的爆破特效团队,来自英国的乔斯·威廉姆斯也是支出大头。
至于该片的另一主要置景——教堂建筑,包括三处南京城废墟和一座天主教堂,均建在南京石湫影视基地。据该基地办公室负责人王先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南京石湫影视基地是本地招商引资建设,石湫镇政府是股东之一,电影搭外景均是基地买单。外界猜测,这笔费用大概在2000万元。
如此,这6亿元投资究竟如何算出,或许只有张伟平一人能说清。但有一项可以肯定的是,新画面也一直在寻找商业合作,欲求分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