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第十讲个体差异

清华大学彭凯平

第一,智力差异测验

智能-感觉-信息-敏锐

斯皮尔曼双因素理论

通用因子g因子

g因素是指我们在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的一般差异。

特殊因素

s因素是指每个人在特定领域表现出来的差异。

卡特尔

流动智能

个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信息能力的差异。

结晶智能

人的文化智力水平,获取语文和数学知识的能力。

年轻人流体智能更强,晶体智能更弱。

三元智力理论

1.情境智能(实用智能)

2.分析智能(组件智能)

3.经验智能(创造智能)

加德纳

言语智能

空间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

音乐智能

人际智能

二、智力的测量方法

心理年龄概念

刘易斯·特曼·特曼斯坦福·比纳测验提出了智商的概念。

中国智力测验的先驱是鲁和。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1.言语智力测验(知识)

2.理解测验

3.多重能力测验

4.算术和记忆能力

作战情报测验

地图、积木和数字符号的关系分析

文化公平测验

-瑞文渐进矩阵

第三,性格差异

性格:指的是人在行为、情感、经历上稳定而独特的风格。

什么是个性?

艾伯特的人格理论强调特质本身而非环境因素决定行为,认为特质是人格的结构单位,是真正存在于人心中的“总倾向”,是个体行为习惯整合的结果。特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重叠,一系列特质交织融合形成人格。

共同特征

个人倾向

个人的个人特征对一个人的性格并没有同样的影响和作用。他根据个人特质对人格的不同影响和作用,进一步将个人特质分为三个重叠的层次:初级特质、核心特质和次级特质。

首要特质,即根本特质和关键特质,支配着整个人格,渗透到人类的一切活动中。

核心特质也是一种普遍的、扩散的行为倾向,渗透性不如根本特质。

次要特征是指这些特征经常被人们的习惯、态度和环境因素所改变或转化。

人格的十六个因素

表面特质是只有每一个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它是由根特质衍生出来的。

根特质反映了一个人整体人格的根本特质,一个根特质可以影响很多有形的表面特质。

开朗(矜持)聪明(不聪明)

稳定性(易感性)?占优势(温顺)

激动(认真)?常数(政治)

勇敢(胆小)?敏感性(强硬)

怀疑(信任)?幻想(实用)

聪明(直爽)?焦虑(自信)

实验(保守)?独立性(依赖于集体)

自律(不受控制)紧张(放松)

汉斯·艾森克强调人格的生物学特征。

外向性格

神经症人格

精神人格

三种人格特质

1.外向:内向和外向的区别;

2.神经质:倾向稳定性的差异;

3.灵性:表现为孤僻、冷淡、敌对等消极的人格特征。

大五人格理论

1.内向和外向方向

2.随和的

尽职尽责

4.情绪稳定

5.智力

第四,价值观的差异

1.重要性判断

2.价值体系

A.价值观:人的价值观是我们对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

3.判断核心价值观的标准

A.当价值观被违背时,是否会引发强烈的情绪和动机?

4.人类价值取向理论

A.人性的本质

A.善与恶

B.人与自然的关系

控制还是服从

?c?对时间的理解

5.价值观念

1.终极价值

人的终极价值;

舒适的生活

有成就感

家庭幸福

内心和谐

自尊

社会认可

真正的友谊

国家安全

2.工具价值

雄心勃勃,心胸开阔

勇敢和宽容

有帮助?城市的

富有想象力?有独立精神

关心?认真的

普世价值概念

1.权力:权威,领导地位

2.成就:成功、能力和影响力

3.享受:快乐,享受生活。

4.刺激:大胆刺激的行为,多样精彩的生活。

5.自主:创造力、自由和独立

6.道德:胸怀宽广,社会平等公正,美,与自然融为一体,内心和谐;

7.慈善:乐于助人,诚实,宽容,有责任心。

8.传统:自我导向,谦逊,虔诚,在生活中尊重传统;

9.社会融合:自律和服从

10.安全:国家和家庭安全;社会秩序稳定;健康,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