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真相是什么?

如下:

孔融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在他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与兄弟们一起吃梨,盘子里有很多梨,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父亲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要拿一个最小的呢?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就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然而几年以后,有一个被通缉的人叫作张俭,此人逃到了孔家开门的正好是孔融,但此事被官府知晓后是要追究责任的,私藏逃犯可是大罪。

官府的人说孔融九岁不具备犯罪的能力,此事就被推到了当时孔融让梨的哥哥身上,最后哥哥孔褒担下罪责被处死。后来还有了“融四岁,让哥梨,褒十六,还条命……”这样的说法。悲催的孔褒,就因为贪嘴吃了个大梨,结果被弟弟孔融骗去了一条命。

书本上《孔融让梨》体现了孔融怎样的品质?

《孔融让梨》体现了孔融懂得遵守公序良俗的优秀品质。孔融让梨体现了孔融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具有尊老爱幼和尊长的好习惯。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