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肖春教案1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用手的舞蹈感知四个乐句。
2.模特演唱点名旋律,身体感知点名旋律,游戏方式感知四个乐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用手的舞蹈感知四个乐句。
2.模特演唱点名旋律,身体感知点名旋律,游戏方式感知四个乐句。
要准备的活动
1,音乐
2、彩色围巾
3.比赛
4、点名泡泡
活动过程
一、歌曲记忆
老师:孩子们上节课学了一首美丽的诗。你记得这首诗的名字吗?
(帮助孩子回忆已学过的“春晓”话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这首优美的诗吧!好吗?
老师根据诗歌的意思,用手引导孩子们跳舞。)
提问:
1.这首诗有多少个单词?
2.上节课我们用围巾当画笔,袖子模仿古人写的诗词。这节课我们用围巾做什么?
第二,诱导短语
老师:围巾可以跳舞听歌开花。看啊!
1,老师演示了每个短语以围巾开头,以花朵结尾。
2.孩子模仿。
3、玩音乐,孩子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第一次孩子一个人开花,第二次孩子找朋友开花)
三、模特唱点名
1.我们知道很多点名泡泡。他们是谁?展示已抽中的点名泡泡。让孩子们按顺序读点名。
从低到高(越来越响的线是什么?Up)从高到低(什么线声音越来越低?下行链路)
3、物理感应点名
老师:现在泡泡想和我们的身体做游戏,看看泡泡是怎么和我们的身体做游戏的。
范老师唱①lsmrd我唱什么?来吧,一起唱。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唱2LDR MR 3MRS MR 4LSMRD。
(老师的物理演示点名:La-举手,sol摸头,Mi-拍肩,Re-拍腰,Do-拍膝,La-拍小腿)
老师带领孩子们用肢体逐一感受每个点名,然后边唱短语边做体感。
四、听音乐排队放回围巾,结束。
教案2幼儿园小班“肖春”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了解和感受古诗词意境,初步学习古诗词。
2.在音乐的伴奏下,按照古诗词的节奏背诵。
3.激发孩子对春光的热爱。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14,胶带。活动流程:
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春晓图》。
老师:这幅画里有什么?鸟儿什么时候喜欢在树上唱歌?为什么花瓣掉了一地?你知道春天是什么时候吗?(引导孩子畅所欲言)
2.老师总结:古代有个诗人叫孟浩然,他看到了这些场景。诗人写了一首古诗,古诗的名字叫《肖春》。
第二,老师带着表情背诵古诗。
1,问题:古诗词叫什么名字?你从古诗里听到了什么?(帮助孩子理解“黎明”、“睡眠”、“气味”等。)
2.帮助孩子理解古诗词的主旨:春天很好睡觉,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时,他听到外面鸟儿的叫声。诗人想:昨天风雨交加,不知吹落了多少花瓣。
3.播放录音,孩子们会再次欣赏古诗词。
第三,学会背古诗,感受古诗节奏。
1.老师带领孩子完整背诵古诗2-3遍。
2.再次欣赏录音,感受古诗词的节奏:请仔细听录音中古诗词是怎么读的。
3.老师和孩子们又开始有节奏地背诵古诗了。
4.孩子们集体朗诵古诗词,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四、复习《迎春花》这首诗。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3 I .素质教育的目标
(1)知识教学要点:
1.学习“黎明、睡眠、睡眠、气味和乌鸦”这五个新单词,了解单词的含义。知道“爵”是一个多音字,就看文中的ju6。
2.能够借助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发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3.能够默读课文,默写课文。
(2)能力训练要点:
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在讲解古诗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和品味古诗,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热爱和珍惜春天的感情。
(四)注重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美景并写下来。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1)重点:理解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谈论诗人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解决方法:通过情感阅读,体验古诗词的魅力和语言美。
三、课表:1课时。
第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己学习新单词。
2.写信来描述春天的美丽。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步骤
(1)介绍、揭示和解决问题:
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春天的早晨是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光。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春日清晨的美景吧。
(2)看图理解意思:
1.激发想象力:从图片上看这美丽的景色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照片里是谁?他们在做什么?
引导学生说春天到了。桃花盛开。几只鸟在树枝上啁啾。燕子正从南方飞回来。下了一夜的雨,到处都是花瓣。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有序地描述图片和含义。
过渡语:作者是如何描述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
(3)第一遍读课文,正确读出发音,介绍作者。
1.用拼音学习古诗。
“绝”是一个多音字。读课文中的“ju6”。
2.老师读古诗。
3.简介作者:《肖春》的作者是孟浩然,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密友。他一生不曾做官,大半辈子隐居乡间,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年轻的时候,他漫游江浙,徜徉在山川之间,看着自然风光。他擅长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生活、对山川的热爱。
(4)学习古诗词,理解内容。
1.解题:作者从图片上描绘的风景是什么时候的?
肖春:小,天刚亮。这一课指的是早晨。肖春,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一起读古诗)
3.学习前两句:“我在这个春天的早晨轻松地醒来,周围到处都是鸟儿的歌唱。”
(1)仔细阅读,分组讨论哪些单词可以读。让我们讨论一下我们不明白的地方。
(2)关键经验:
睡觉:睡觉,睡觉。
不知不觉黎明:黎明,黎明。黎明前,黎明前。
(3)试着说出第一句话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温暖,我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4)作者早上醒来时听到了什么?见谁?结合挂图阅读“我周围到处都是鸟鸣”。
体验:无处不在:无处不在。
闻:我听到了。
鸟儿在啁啾。
想一想,鸟的声音是什么?
(5)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第二句话的意思:“早上醒来,听到外面到处都是美丽的鸟儿。”
过渡:春天的景色太美了。作者想到了什么?(最后两句一起读)
4.学最后两句:“可是现在想起那一夜,那一场风暴,不知折了多少花。”
(1)展示挂图,观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试解释“但现在我想起了那个夜晚,那个暴风雨”这句话的含义:我觉得昨晚刮风下雨了。
过渡:风雨过后的花呢?结合图片谈谈第四句话的意思。
(3)“且不知折了多少花”:历经风雨,不知推倒了多少花。
(4)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
5.自由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意思。
(5)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和默写;
注意节奏和重音:
春眠/不觉晓,
到处/嗅鸟。
夜晚/风雨,
花落/知多少。
(6)小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学到了什么?
延伸:春天的景色很美。你必须珍惜春天,珍惜时间。
(7)布置作业:背诵并凭记忆书写课文。
幼儿园小班肖春教案4活动领域:语文、科学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词《春晓》,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2.观察春天的季节特征。
3.探索春天的天籁之音。
活动准备:
关于春天的图片
活动流程:
一、老师和孩子一起读童书《春晓》。
第二,让孩子欣赏图片,想象古诗内容。
早上醒来经常听到什么声音?
在春天的早晨,我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播放录音,让孩子们猜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第四,让孩子想象听到的各种声音,并用语言简单描述声音所表达的情况。
区域活动
1,语言活动区
有图画的故事书鼓励孩子们阅读。
2.艺术活动区
放入各种美术素材,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如彩笔和纸,孩子可以画;彩色皱巴巴的纸和树枝,孩子们可以撕扯粘贴,做成春花树;油泥,孩子可以做蝌蚪等等。
活动
1,能说出家居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来源。
2、会读古诗《春晓》
幼儿园小班:教案5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关于春天的图片来欣赏春天的美丽和活力。
2.能够动情地演唱《春晓》这首歌,体会音乐与古诗词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诗意表达,对以中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的祝愿。
3.通过演唱和欣赏两种不同速度的《春晓》,了解不同速度对音乐意境和音乐形象的影响。
教学内容:
学习唱和听两首不同速度的肖春歌曲,并开展相关的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点:我们可以用柔和恬静的嗓音,适当的语速来演唱《春晓》这首歌,以此来表现古诗词的意境,体会声、诗、画结合所带来的美。
难度:我能理解不同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音乐、诗歌、绘画欣赏《春意盎然》
师: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每一串音符都是一首诗。诗人用优美的文字,画家用神奇的画笔,音乐家用一串串音符带我们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创设如此美好的情境,不仅为后面的教学奠定情感基础,而且从一开始上课就给他们带来美好的享受,激发他们对这种探索的兴趣。
(2)背诵诗歌
1.媒体放的是古诗《春晓》。(凭名字带着感情背诗)
2.老师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背诵诗歌。(媒体呈现)
设计意图:诗画结合,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春天的美好意境。
(3)欣赏学唱歌
1.欣赏《春晓》
过渡:在古代,凡是诗人背的古诗词,都能唱出来。现在,我们也可以唱歌了。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现在让我们听听这首根据一首著名的唐诗改编的歌曲——《春晓》。(课件播放《春晓》)
2.听这首古诗在歌曲中出现多少次,让学生理解这首歌的两段。
3.学唱第一段:
(1)听第一段的旋律(老师弹钢琴)。
边听边想象:这个旋律符合古诗词的意境吗?
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轻轻弹奏《春晓》的旋律)
(2)总结:沉稳的节奏,朴实委婉的旋律,就像诗人在告诉我们...春天清晨清新、美丽、活泼的画面。
(3)边听边哼“呜呜”。让学生用歌曲表达他们的诗歌。
(4)学生轻轻地唱出来。
设计意图:当你对旋律和诗意环境有了一定的感受,就让他们说说用歌声表达诗意环境。学生不用太多的词就能自然地理解唱这段时的力度、速度和情绪。
4.学会唱这首歌的第二段
(1)欣赏歌曲第二段。
师:这段的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有合唱和朗诵两种)合唱和朗诵不融合怎么办?会是什么效果?
(2)学会唱副歌:
一位欣赏大声唱歌的老教师。
讨论你感觉和第一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c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这两个句子就像春风在轻轻地吹。
d(模仿春风)分两部分轻声演唱。
(3)朗诵与合唱的结合,并讨论其效果。
(4)总结:音乐和诗歌相辅相成,给我们带来美妙的享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背诵《春晓》时虚词“呜”的使用和不使用,让学生体会音乐和诗歌带来的美妙享受。因为学习是随着情境进行的,学生自然会注意到朗诵的速度和合唱的速度是一致的,声音是柔和的,就像春风轻轻吹来,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
(5)欣赏老教师演唱的整首歌。
(6)讨论听完后最让你兴奋的短语。
(7)学生试着唱最后两个乐句。
讨论:虽然是第一段最后两句的再现,但与第一段相比,情感上有什么变化?特别是整首歌以高音“6”结尾。强烈表达了哪些感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需要枯燥地学习唱《春晓》。他们在享受的同时,当他们踏入《春晓》的时候,这首歌已经被自然而然的记住了,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首歌,因为他们的情感在欣赏和学唱的时候融为一体。
(4)歌曲表演(音乐和绘画):
1.带着感情歌唱。
2.教师和学生用语言勾勒出肖春的图景。
3.(课件播放)国画《肖春》欣赏(背景音乐:古琴曲《桃源里的肖春》)。
4.歌唱绘画。
师:让我们走进画中,在画中漫步,在诗中飞翔!
设计意图:将想象具体化。这个环节看起来和歌曲教学关系不大,但我觉得会让这节课的意义更长更深,歌曲的内涵会更深刻,不用文字也能听懂。因为这首歌不是我们平时学唱的儿歌,而是改编自一首古诗。我觉得在这个环节渗透一点人文思想,并不会削弱我们的审美感受力,反而体现了编辑的意图——文化传承的价值。
5.闭上眼睛唱歌。(课件:画和诗慢慢消失)
师:音乐是诗,音乐是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有诗意。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此刻没有诗也没有画,但我希望你能唱出心中的画,心中的诗。我是你的知音,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你歌里的诗意!
设计意图:是歌唱的一种状态,是引起听者共鸣的再创造过程。流动的教学气氛在此时达到了高潮。
(5)欣赏另一首歌曲《肖春》。让学生谈论两个不同的“肖春”之间的速度差异。
(6)小结(音诗画):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春风中歌唱,我们的思想在春歌中放飞。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音乐是诗画合璧的美妙旋律,意境悠远,韵味无穷。“春唱,几多欢喜知”,让我们陶醉在歌声中,领略诗中的美,欣赏画中的美。你们是这诗画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