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有哪些重要的音乐流派和特点?
协奏曲(协奏曲,意大利;康采特(德国),又称独奏协奏曲,是一种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形成于18世纪,通常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在莫扎特奠定的古典协奏曲调式中,第一乐章有两个呈现部分,即乐队先呈现主题,然后主乐器伴随乐队的变化再次呈现主题;在第一乐章接近尾声时(有时在最后一乐章),有一段华彩乐段,即由主乐器单独演奏的一段炫目的乐段。19世纪逐渐停止遵循这种模式。
索纳塔,原本是意大利语,来源于拉丁语“索纳塔”(铃声),与“康塔塔”(康塔)一词相对。它是声乐套曲的主要体裁之一,原意是“用声乐演唱”,一个是“响”,一个是“唱”。起初,奏鸣曲一般指各种结构的器乐。直到17世纪后期,意大利作曲家科雷利的作品才开始形成几个对比乐章的奏鸣曲。在十八世纪,它被塑造成三个运动。海顿和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都是三乐章。)后来又在“演奏-交响组曲”中加入了另一个“小步舞曲”乐章,插在第二、三乐章之间,成为四乐章的“演奏-交响组曲”。贝多芬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后来的作曲家用圆舞曲作为第三乐章。奏鸣曲在结构上类似于一套音乐,但它并没有从交响乐中分离出来。它是大型组曲的体裁之一。
交响乐(Symphony),源于希腊语“Concert”,是大型器乐的一种体裁,又称“交响乐”,是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组曲。交响乐的出现与17、18世纪法国和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各国流行的管弦乐组曲和大型协奏曲有直接关系。
交响乐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乐章(有的只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章),每个乐章的特点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以快速活泼的音乐和戏剧性的主题为特点,表现人们的斗争和创造活动。它强调不同形象的对比和戏剧性发展,是全曲的思想核心。一段概括整首歌基本形象的慢序,在乐章前是常见的。
第二乐章:曲调缓慢如歌,是交响曲的抒情中心。使用大调中的从属键或小调中的相对大调。其曲式常为奏鸣曲式(展开部分可省略)、单、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等。,是抒情的。第二乐章常表现哲学思想、人道主义精神、热爱生活、自然风光等,内容涉及深刻的内心感受和哲学思考。它突出了人们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第三乐章:中速、快速,能回归主旋律,常以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为基础,运用复杂的三部曲、变奏曲等。,伴着舞蹈。
在这部古典交响乐的乐章中,人们常常描写休闲、休息、娱乐、玩耍等日常生活场景,以及生动幽默的情感。
第四乐章:非常快,主旋律多采用回旋曲、回旋曲奏鸣曲或奏鸣曲的结构,常表现出生的辉煌和乐观,也常表现生活的胜利、风俗和斗争、节日和狂欢的场面。是整首歌的结尾,有正面的性质。
因此,交响乐是音乐作品中思想性最深、结构最完善、写作技巧最全面、难度最大的大型器乐体裁。善于表现重大社会事件、历史英雄、千变万化的自然、哲学思考和人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它总是有一定程度的戏剧性。
虽然交响乐在16、17世纪已经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格局,但维也纳古典乐派对18、19世纪交响乐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欧洲的器乐创作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前身。
海顿建立了一部四乐章交响曲的标准形式,采用了理想的乐队组合方法,表现出多样的主题发展方法,使小步舞曲充满了民间风味。他一生创作了104部交响曲,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莫扎特的交响曲优美流畅,结构整齐,吸收了德奥歌剧的创作经验和民间素材,通过采用具有复调因素的主题风格和旋律发展手法,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他一生创作了四十九首交响乐。由于他的早熟,人们称他为“天才中的天才”。
海顿和莫扎特的交响曲被视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瑰宝”。
贝多芬在他的交响乐中渗透了法国大革命的先进思想和战斗热情。他以宽广的发展动机和动态的和声,扩充了开头部分的内容,给结尾部分以充分的表现空间,使奏鸣曲形成了戏剧形式。他用幽默(戏谑)的音乐代替小步舞曲,使最后一个乐章成为整首歌的积极结尾,甚至在最后一个乐章引入合唱,使他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贝多芬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是一个巨人。他的九部交响曲被认为是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极品”。
19世纪以来,在浪漫派、民族派和晚期浪漫派大师的帮助下,交响乐有了新的发展。歌剧是集音乐(声乐和器乐)、戏剧(剧本和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族舞和芭蕾舞)和舞台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通常由咏叹调、朗诵和二重唱组成。早在古希腊戏剧中,就有合唱伴奏,有些朗诵甚至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奇迹剧也是香火弥漫,延续至今。而真正可以称之为“音乐剧”的现代西方歌剧,则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