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研究生会自杀

4月30日,黄静怡的家长准备次日带她去长沙湘雅医院进行精神复诊,但还没等到去医院,黄静怡从26楼跳了下去。

这件5月1日发生的事,近来逐步发酵。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研究生跳楼,自杀的新闻了。

01

晚饭时间,我和家长讨论起这件事,她一遍叹气惋惜说这么好的年纪真可惜,一边疑惑“为什么要跳楼呢,大不了毕不了业,随便找个平凡的工作,也能生存下去呀。”

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算是事后诸葛亮的言论吧。

当一个人所有的主动权和支配权都在别人手中,对自己轻慢,恶语相向,一点一点的折磨,自己却还要拼尽力气去努力,尽管知道这种努力没有一作用,全然看不到希望。

所有的能量都耗尽了,哪里还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呢。

? 02

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中科院史军老师的动态。

他还说,自从他写完了博士论文,后来的生活心态都超级平和,他觉得再也没出现过更难的事情。

我不禁又想起了,自己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日子,还仅仅是本科毕业论文。

清晰的记得,早上不到六点就会醒来,觉得不安,脑袋像不动的泥浆,又重又僵,就这样开始一天新的担忧。熬到中午很困,午睡又经常会不到半小时就会惊醒。一直想着,老师回我消息了吗,老师会不会又觉得自己笨。

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初稿,复稿,终稿。改不完的格式,操不完的心。

我们宿舍六个人,无一例外的,每个人都是这种状态。我们之间最多的对话就是“今天老师回你消息了吗?”

但其实,我们的毕业论文并不算太难。而且我们知道,我们极小的可能性不会过。

? 03

这也是那段时间,我很深的疑惑,自己一向乐观,还算独立的一个人,为什么也会被这样一件看起来不那么复杂的事情,深深的绊住呢。

可能标准的不确定性。我们大都是第一次写正式的论文。之前没有经验,没有人实际的指导我们(这方面操作起来也很难)。文章这种难以判定的事物,水平不足的我们,不太知道到底什么叫“好”,怎样才能达到标准,忙起来像无头的苍蝇,但也没做什么有效的工作。

可能是老师回复的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有一个导师,教授或副教授。但他们有科研任务在身,也许在做实验,也许在开会,也许在出差。我们经常被回复消息是在隔天,还有人两三天,甚至不回复。消息的延迟,让我们忐忑,让我们像砧板上的鱼一样焦灼,坐立不安。

可能是周期的漫长。整个论文周期,差不多一学期。几个月的时间,最后答辩通过,交定稿之前,我们一直被这件事笼罩,挥之不去。

而这只是本科毕业。没有老师辱骂我们,我们都能过的情况下。

无法想象当一个研究生,战战兢兢的写完论文,却被导师恶语相向,直接拉黑,拒不交流,面临延毕,到底会承受怎样的痛苦。

或许她还会考虑,自己没有了年龄优势,拿不到毕业证,可能被歧视,可能没有工作,可能不被亲人朋友理解……

或许这些种种的叠加,导致最后的悲剧吧。

04

当然,也有研究生导师人很好,很温和,耐心的指导。愿读研的伙伴,都有一个好导师。

想起三毛曾在小学生的作文里,写到她将来的理想。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夏天卖冰棒,冬天卖烤红薯的街头小贩,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顺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里,有没有被人丢弃的好东西……”?

就算不能毕业,找不到工作,只要活着,我们还可以当自由快乐的小商贩呢。你说是不是。

希望不会再有类此的悲剧。

无论发生什么,生命,始终都是我们最贵重的东西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