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优先发表
“我们重视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听众”。由此可见,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走上音乐之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支柱。
那么学生的鉴赏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我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给我意见和建议。
第一,在课堂上演奏或播放古典音乐。
在音乐课上,老师不仅教学生唱书上写的歌,还让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音乐,尤其是一些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指的是西方古典音乐。中世纪以来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区别于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主要在于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手法和厚重的内涵。尤其是一些著名的作品,如贝多芬的《英雄》(第三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肖邦的《E大调华丽圆舞曲》、《D大调狗圆舞曲》、《C小调圆舞曲》、《A大调圆舞曲》、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
古典音乐已经是一个文化范畴的概念。它是西方主流音乐的一部分,逐渐意味着全世界。的确,在今天,西方古典音乐就像一座摩天大楼,周围是大量没有影响力的小房子。前后的差距让西方古典音乐成为全球主流音乐乃至主流文化的代名词。古典这个词不再代表时间或历史,而是一个文化概念。由此可见古典音乐在音乐领域的重要性。听古典音乐能极大地促进音乐欣赏能力。
二,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
这些年来,音乐课上,老师们一直都是讲书上的歌或者推荐曲目。而流行音乐是被回避的,当今华语乐坛的经典也很少进入课堂。
流行音乐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和品牌,比如Beyond的《海阔天空》、《我们生活的日子》等。它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那个时代的流行符号,是华语乐坛经久不衰的神话。再比如小虎队的《爱情》和《青苹果乐园》,都是经典之作。如果上课不讲这些东西,就无法培养全面的音乐欣赏能力,所以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了解相关音乐的历史背景,了解音乐的内涵。
每一首音乐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是对当时时代的横向反应。比如贝多芬等人的音乐充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Beyond band是当时香港乐坛的标志,也是90年代流行的标志。
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时,只听到旋律和歌词是不够的。音乐真正的意义不仅仅是词和歌,还有它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只有了解这些隐藏在音乐深处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音乐,体会音乐的感人之处。
第四,帮助学生欣赏音乐
小学生的欣赏能力有限,不能完全理解和欣赏一些古典的、高雅的音乐,比如莫扎特等人的作品,有很大的艺术成就。学生听不懂的时候,老师要帮助他们欣赏。
比如音乐在演奏的时候,告诉学生旋律的哪一部分比较特别,哪里有什么深刻的寓意,指出那一部分让学生着重听。音乐播放后,让学生写下他们对这段音乐的看法和理解。字数不限,让学生更好地思考音乐中所表达的艺术成就和情感,以及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写下自己的感受,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听音乐的印象,防止课后遗忘,从而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五、布置欣赏作业
在听下一段音乐欣赏之前,老师要把几个学生分成一组,然后分配任务。提前告诉他们下次要欣赏的歌曲是什么,然后几个同学一组,了解这首歌的作者、背景等信息,对下次要欣赏的歌曲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下节课就不会手忙脚乱,不能很好的欣赏音乐。
老师也可以让某一组的学生在下节课向全班同学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思想和感受。介绍组每次轮换,让大家上台介绍。这样既能让台上的小组做更充分的准备,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介绍的音乐,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又能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大大提升了音乐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五个方面是我对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看法,相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欣赏丰富了学生的听觉感知,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积累了音乐词汇,发展了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音乐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有思想、有趣、温暖的人,学生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久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