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的主要学术成就

《西方学者西藏音乐研究论纲》,发表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1期,2012。

历史证据、历史建构与历时变迁:仪式音乐研究的三个视角,发表于《中国音乐学》(CSSCI)第3期,2011。

亲缘与地理:侗族大歌与南侗传统社会结构研究(上),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CSSCI),第11期。

亲缘与地理:侗族大歌与南侗传统社会结构研究(下),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2期,2011。

中国信仰仪式音乐英文述评,发表于CSSCI,第5期,2011。

社会结构变迁与董大歌保护的多重困境,载《中国文化论坛》(CSSCI扩展),第3期,2011。

“场内-场外”观念与礼乐形式:以九种英文文献为例”,《宋海》第3期,2011。

在神圣与民间的声谱中:再论南侗人祭祀仪式中的“多耶”表演,载《民族学杂志》第4期,2011。

《南侗正月撒玛祭祀仪式的声谱与群落结构研究》,载曹本业主编《中国民间祭祀音乐研究:华北、西南、华东补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5月。

评杨专著《本土化与现代性: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研究》,载主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0期,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英文版礼乐文献,载曹本业主编《礼乐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11。

《礼乐中的声音:声谱、天人关系与共同体结构:南侗正月祭祀仪式的理论实践》,载曹本业主编《礼乐声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11。

《南侗祭萨:声谱、天人观与社区结构》,第二卷,曹本业主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65438+2009年2月。

“嘎劳”名称考辨——兼论“大个”一词的多重内涵,载《中国音乐学》2008年第2期。

《过不岗仪式:嘎老传统与侗族时空观念的养成》,载曹本业主编《江南卷》,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7月。

《黄晓侗族村寨“嘎劳”传承调查研究》,管建华主编,《民族音乐文化传承》,Xi: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论董楠的歌曲大师》(本文已被CSSCI收录),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同时收录于张、杨方刚主编的《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

跨文化理解:理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三个视角,载于《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CSSCI),2003年第4期。

《侗族大歌传承的当代变迁及其文化意义》,载《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

《多元文化主义、世界音乐与母语传承》,发表于《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CSSCI),2000年第4期。

乡村与校园:宋东传承的两种形式,《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CSSCI),2000年第4期。我与音乐人类学:当前最受关注的话题(4):肖梅教授访谈录,载于CSSCI 2008年第4期。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冯光宇教授访谈录》,发表于CSSCI第1期,2011。

西南少数民族与跨境民族音乐研究25年回顾——杨研究员学术访谈录发表于CSSCI第1、2012期。

《巴蜀古琴四谈:曾访谈录》发表于CSSCI第3期,2012。

编译:吴奔原文:音乐学,西方与东方:西藏音乐个案研究,发表于CSSCI,第1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