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悲剧诞生的思考
在尼采的世界观里,世界的真相是无常的,是残酷的,任何人看到都是无聊的。然而,与叔本华不同,尼采充满了超越悲观主义、寻找人生意义的勇气。他着眼于所有民族的典范——古希腊文化,抓住了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形式,把酒神奉为最高的神。在他看来,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都起源于世界的真相,但阿波罗是希腊人用来掩盖残酷现实的美丽形象,因为它受到阿波罗幻影的保护,不允许人们直视血琳琳的真相,只有这样才能诱导人们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望。但是狄俄尼索斯直接反映了赤裸裸的事实。酒神精神中的人,个体化原则崩塌,没有活下去的意志,处于无意识的巨大痛苦和无比的快乐中。
悲剧在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的碰撞中诞生。阿波罗的桂冠感动了醉汉,使他无意识的感觉形象化、概念化,他能够看见。所以希腊悲剧一开始是合唱,酒神的追随者沉迷于酒神精神,主角酒神只是假设在场。后来狄俄尼索斯被具体化为一个形象出现在舞台上,而副歌则被改为隔离外界的屏障,但仍保留了狄俄尼索斯信徒的本性。只是到了后来,酒神精神被驱逐之后,合唱就退化成了无关紧要的陪衬。
尼采令人震惊的言论在于对悲剧的粉碎的解释,日神和酒神的观点只能算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最初,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的精神直接来自对自然的感受,而不是来自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是来自自然的回声。然而,当科学的历史观调查因果关系和证据时,神话就破灭了。狄俄尼索斯居住的天堂被摧毁了。
酒神精神被苏格拉底的“明而后美”和世人无尽的求知欲和贪欲推向了黑暗的深渊。反抗狄俄尼索斯的结果也毁掉了阿波罗的艺术,之后追求的艺术是无生命的模仿。这完全是反理性、反科学、反学术的极端态度。此话一出,思想界学界的极度愤怒使其为尼采的得意之作沉默了三个月,才爆发出一场声势浩大的谴责。
尼采看到悲剧文化的毁灭留下了巨大的缺口,但他当时完全有信心,这种精神会在德意志的高尚品格中重生。当时与他有着热烈友谊的音乐家瓦格纳被寄予了希望。他的音乐反映了世界的声音,召唤了神话,唤醒了沉睡的悲剧文化,到达了歌德和席勒没有到达的地方,接过了古希腊人的文化旗帜。
他认为从阿波罗、狄俄尼索斯、苏格拉底延伸出来的有三种人:一种是被苏格拉底的求知欲和妄想所束缚,认为知识可以治愈存在的永恒创伤;另一种人,被漂浮在眼前的诱人艺术美的魔帘所包围;第三种人诉诸形而上的安慰,相信永恒的生命在现象的漩涡下无休止地流淌,他们对意志随时准备更普遍甚至更强大的幻觉保持沉默。当然,他说这三个等级属于天赋较高的人。他们怀着深深的厌恶感感受到了生存的负担,于是选择了一个刺激的纪来让自己忘记这种厌恶感。
尼采说《悲剧的诞生》是“一个年轻人充满勇气和悲伤的作品”。即使它似乎被某个权威所打动,表现出真诚的尊重,但它仍然是独立的,没有盲从。”他是一个可爱的叛逆者,这个权威可以说是瓦格纳,也适合叔本华。崇拜偶像却固执地维护自己的独特性,真诚的崇拜,真诚的迷恋,也真诚的叛逆。后来尼采和瓦格纳的友谊破裂了。与他迷恋写悲剧的诞生不同,他频频批评瓦格纳,不仅没有把最高艺术形式的悲剧文化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还称他为浪漫主义的弱者,认为误解瓦格纳是本书最大的错误。当然,他和叔本华分手了,而他的导师李在大学时毫不犹豫地转学,因与社会保持沉默而送来一封傲慢的信,让他难以接受,反应异常激烈。
如果古希腊人一直是孩子,尼采也是孩子!
看完《悲剧的诞生》,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很傻。看完一本书,差不多就懂了,但对它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却毫无概念。马克思肯定会认为是脱离实际的。对我来说学习和使用它真的很难…
我很佩服能把知识尤其是哲学融入生活的人。毕竟大部分人只是靠工具理性和直觉活着。在生存中进行知识和哲学必须需要巨大的勇气,以及对精神的了解和信任。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有可能的……也许只是一种简单却自以为是的哲学,而到了现实中(或者……人格原则崩塌……)?当哲学真正揭示其复杂性和神秘性时。我们是否像20世纪那些迷失的人一样,选择了“因为荒谬所以相信”呢?
17世纪的人生如梦,18世纪的理性辉煌,19世纪的浪漫主义。20世纪进入荒谬了吗?21世纪呢?哲学越来越不愿意让我们轻松快乐。
回来写读书笔记,前两章还挺好理解的。
第一章介绍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即梦的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种精神被希腊人的意志(“意志”估计是从叔本华那里借来的)结合起来,成为阿提克斯的悲剧艺术。
梦在造型艺术(包括史诗)中起作用,直接呈现现象的乐趣。梦是由“存在的底层”转化而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梦存在于人的原因,也因此,梦的快感是必然的,因为风景的倒影。但是,即使幻觉到了极致,也能感觉到是亮了还是消失了,就像最明澈的人会觉得人生是亮了还是消失了(大概是因为醉酒状态在召唤)。
在阿波罗的控制下,梦想是完美的,但有一个边界,那就是个体性原则(叔本华所谓的“神奇的玛嘉”):苦难之海中人们托付的一叶爱舟,在这孤独的守望中生活。人格原则和禅定是梦的最高境界,是最美的享受,是梦不可逾越的边界。
当人格原则崩溃时(毕竟不是真理,是幻觉),人在恐惧之外的内心有狂喜,这是酒神本性的揭示,随着人格原则的破坏和狂喜的醉酒,“万物与我为一。”嗯,对醉酒状态的描述太宏大了,不能缩写。
第二章。梦和醉都是没有人力的原始创造力。悲剧艺术家在醉酒中被视为梦的启发,“为一”的过程被呈现为一个象征性的梦的画面。
尼采(以下简称“聂”)认为,从希腊人自然主义的艺术倾向可以看出,他们比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受梦神的影响,阿波罗的克制使希腊酒神节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淫荡节,堕落的灵魂在梦神的艺术下被赋予了艺术性。酒神音乐这种醉生梦死的艺术,让象征艺术达到了极致,于是“幻象”开始破碎,个性的原则融入到普遍存在中。个体必须为自己感受到的新的存在寻求新的符号(比如音乐),这样人才能进入无我的境界而达到这样的符号能力。
就是这一章让我后悔在西美考第一题回答成那样——!原来希腊哲学的自然主义倾向是很难出现的。
第一个问题是:奥林匹斯众神作为希腊文化的光辉画卷,远谈不上庄严神圣(主要是因为那些风流韵事……),那么这种不分善恶的肆意快乐从何而来?而且古希腊的民间智慧表现在西勒诺斯的可怕警句中,是对生命的恐惧。
正是因为在希腊人的眼中,生存是可怕的,所以为了生存,他们只能依靠幻觉的救济,也就是奥林匹斯山神。因此,阿波罗可以被视为整个天界之父。
最后是“单纯”的观念,即自然主义倾向(但不完全等同于醉境中的物我合一),艺术家和诗人敢于拥抱可怕的自然是因为梦神的幻觉产生了美的意境。奥林匹斯是对世界的美化(马克思不是也认为“神”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尼姆斯认为希腊人是有意的)吗?荷马史诗是梦想幻想的绝对胜利,是宏大幻想的巅峰。
4.人们所经历的现实和普遍世界的存在,都是与“真实存在与一”相对应的快乐幻象,也是对它的解脱。所以,梦可以看作是幻觉的错觉,甚至是原始幻觉的高满足感(它的缓解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拉斐尔的《耶稣的变容》描述了这两种转变:受苦的人是对永恒的抢劫和苦难的第一次反映,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幻觉,这种幻觉奇妙到足以成为一种解脱。
太一的幻术,幻术的幻术,解释了奥林匹斯和西勒诺斯警句的共存。因为梦掩盖了痛苦,太乙才得以实现;相对来说,梦神认为痛苦的世界是必要的,给了他存在的理由。
个体性原则是梦神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来源于中庸原则(马哲……),这在第九章有详细的描述,包括不同世界和人的界限。
酒神祭祀唤醒了希腊人心中的酒神因子,呼唤过度和统一,但也暴露了一切梦想的惨淡根基。于是,梦神和酒神的对决开始了。根据他们的力量,随后的时期可以分为(我估计)荷马时期,抒情诗生成时期,最后是多里斯时期。虽然受梦神文化支配,但悲剧却诞生在这个时期: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
我想先说明两点。
第一,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我努力成为最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其次,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我努力做一个最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我之所以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首先,我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人不能不生,生老病死。说到底,只是一个走向坟墓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痛苦远远多于快乐,唯一的快乐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比如你取得了一些成功,你为此而高兴,更为你的“回报”而高兴。而付出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所以,你只是对“我的痛苦过去了”这个过程感到高兴。所以,人生是一场悲剧。虽然有高潮和唯美,但结局注定是悲剧。
之后为什么要做最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既然人生是一场悲剧,我们该怎么办?
最近读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周译),得出艺术可以拯救悲剧的结论。换句话说,艺术可以暂时拯救悲剧,但新的悲剧会不断诞生。艺术拯救悲剧有两种方式。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的精神。一般来说,阿波罗精神意味着我们会有美丽的梦,但即使知道那只是一个梦,一个最终会醒来的梦,我们还是要去做,因为这是我们获得快感的方式。酒神精神是,我们知道这是一场悲剧,但我们享受表演的过程。“悲剧以它的壮丽和欢乐吸引着我们”。毕竟我们理性的知道人性是功利的,人生是悲剧,却用艺术(非理性)掩盖真相。周原文是“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为了生存,我们需要用艺术的谎言掩盖一些可怕的真理”。
正如我在那篇文章中所说。“我爱你,但我爱的是你的价值和我的贡献。”很多人跟我说过,我觉得是对的,但是太寒心了。是的,我们宁愿相信在舞台上变成蝴蝶的故事,我们宁愿相信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们用自己的艺术之美掩盖真相,并从中获得快感。这是太阳神精神的体现。
是啊,如果什么都看透了,人生还有什么乐趣?让我们做一个华丽的梦吧!
其实正如我评论董小宛的那篇散文。其实人只要觉得幸福,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幸福。这也可以和尼采的“坚强意志”有关(呵呵,最近YW学生灌输了很多尼采的思想,以他为例)。董小宛嫁给了毛碧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因为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人的幸福只来源于自己选择的权利。而且,她可以给所有越界的行为披上漂亮的外衣。甚至她的疏忽都可以解释为孝顺。那么,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总之,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幸,我们总能找到自己不幸的原因。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幸运,我们总能找到幸运的理由。(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也是“坚强意志”的体现。)
但是,在“理想主义”的同时,我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认同普世价值,因为我生活在这个社会,也是受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影响长大的。我需要通过别人的反应来确定自己的行为,从而确定自己的价值。所以我的行为绝对不会太偏离大众的价值观。我做大众价值观认同的事情,比如做一个好学生,比如做一个好员工。也许,在未来,按照合适的模式结婚生子。因为我不能不承认,一些符合大众的物质或精神追求更容易引发我的“快乐”。比如别人的欣赏,比如自己的才华获得的金钱和地位。总的来说,社会认同是我“快乐”的主要来源,所以我必须学会现实。
我用美丽的“艺术”装饰自己的生活,同时享受“听天由命的感觉”。
既然无法逃避生活,那就要学会享受生活,而不是忍受生活。
《悲剧的诞生》点评4当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出版时,中国古典学者对它非常失望,而瓦格纳则大加赞赏。从此,他们开始了密切的交往。然而,随着尼采思想越来越批判,瓦格纳最终信仰了基督教,他们的友谊最终结束。
在尼采看来,基督教是一种伪道德,是良知不良的表现,是同情弱者、抑制生命力张扬的奴隶道德,这是尼采所不能容忍的。65438-0897年,尼采离开巴塞尔,辞去大学教授,从此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也许德国人骨子里就是流浪者,就像德国大诗人歌德在他的诗里歌颂流浪者一样。他们怎样才能找到休息的地方?在十年的漫游中,尼采完成了他一生中许多重要的作品。
尼采对“理性主义者”苏格拉底的看法是充满矛盾的,因为艺术(它始终是一种幻象)面临着自己的“视角”特性,而知识希望是普遍的,拒绝那些个人视角是幻象,于是艺术的现实主义解释和理性的现实主义解释之间的冲突就公开化了。尼采有时把敌视艺术的辩证法者苏格拉底看作是一个破坏幻象、破坏人活着所需要的、使人有生命力的基本价值的人,有时又看作是一个有足够的理由和勇气批判性地看透旧价值从而清算阻碍人的个性发展的习俗的人。
似乎尼采是在这之后才对这种认识上的模糊性有了清晰的概述;尼采更早地感受到了艺术幻觉世界中的双重意义,一部分无疑受到了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一部分可能是通过他自己的艺术经历和作为艺术家的经历。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本书,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阿波罗的荣耀让一切呈现出美丽的样子,制造出一种错觉。酒神象征情感放纵,其状态是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狂喜状态。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音乐是日神和酒神精神的综合体现。尼采认为,在观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安慰使我们暂时逃离世界变化的干扰”。通过人格的毁灭,我们感受到世界对生命意志的丰富性和不可摧毁性,从而生出快感。现实的苦难变成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变成了世界的喜剧,肯定了人生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毁灭,玩弄痛苦,从人生的悲剧中获得审美的快乐。这是酒神精神的精髓。
日神精神是沉湎于表象的幻觉,反对对本体的追求,而酒神精神要打破表象的幻觉,与本体沟通。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住人生的悲剧面孔,后者掀开面纱,直视人生的悲剧。前者教人不要放弃生活的快乐,后者教人不要逃避生活的痛苦。前者执着于瞬间,后者向往永恒。阿波罗精神的潜台词:即使生活是一场梦。我们也应该津津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去梦想的激情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即使生活是一场悲剧,我们也要把这场悲剧演得有声有色,不失悲剧的壮丽和欢乐。
尼采认为权力是人生意志的最高目标,人生就是强弱权力意志的较量过程。这种权力意志实际上是酒神精神改造的一种“生命意志”,它征服了异己,使之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工具。这就是生活的原则。所以他把人分为天才和流氓。一个人能否对人持审美态度,能否肯定或否定生命,归根结底取决于内心生命的力量。他还宣称“上帝已死”,呼吁摧毁偶像,摧毁陈腐的传统观念,提倡无拘无束的酒神精神。
人类的活动(无论是体力的还是智力的)创造了艺术,艺术是生命的源泉,而那些流传至今的不朽而辉煌的艺术形象,是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下脱颖而出的人类活动的精华。同一时期,不同地方的人类文明基于各自的社会形态和文化风格,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在这些形象中,夸父和普罗米修斯将是本文讨论的对象。在讨论它们之前,我必须不厌其烦地补充一些历史背景知识,这将有助于文章的传播和读者的理解。所以请耐心读下去,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评悲剧模式的诞生随笔6在这本书里,尼采开门见山,阐述了希腊悲剧的内在机制。指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所谓阿波罗精神,就是沉迷于表象的幻觉,反对追求本体。阿波罗的荣耀让一切呈现出美丽的样子,制造出一种错觉。阿波罗精神的潜台词是:即使生活是一场梦,我们也要津津有味地去梦想,不要失去梦想的情感和乐趣。;所谓酒神,象征情感放纵,其状态是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狂喜状态。酒神精神要打破表象的虚幻,与本体沟通。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即使生活是一场悲剧,我们也要把这场悲剧演得淋漓尽致,不要失去悲剧的壮丽和欢乐。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住人生的悲剧面孔,后者掀开面纱,直视人生的悲剧。前者教人不要放弃生活的快乐,后者教人不要逃避生活的痛苦。前者执着于瞬间,后者向往永恒。
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音乐是日神和酒神精神的综合体现。尼采认为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综合。但本质上他更欣赏狄俄尼索斯的精神。这就是他所说的音乐精神。尼采认为,在观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安慰使我们暂时逃离世界变化的干扰”。通过人格的毁灭,我们感受到世界对生命意志的丰富性和不可摧毁性,从而生出快感。现实的苦难变成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变成了世界的喜剧,肯定了人生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毁灭,玩弄痛苦,从人生的悲剧中获得审美的快乐。这才是尼采审美人生态度的真谛。”“重估一切价值,重在批判基督教道德。审美的人生态度首先是一种不道德的人生态度。生命本身是不道德的,一切都属于自然界永恒的‘整体’,根本没有善恶之分。基督教对生命进行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恶,导致普遍的内疚和自我压抑。审美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负罪感,超越善恶,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活的快乐。”所以尼采有两句话:“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是生命的原初形而上学活动”,“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命和世界才显得有充分的理由。"
《悲剧的诞生》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十五章是对尼采文艺理论的阐释,后十六章是前一章提出的文艺美学思想在《德国文艺复兴》中的方法论应用。所以第一部分总结了以下内容,后十章的内容与前面的重复,可以用来证明和解释前面的概念。从上面可以看出,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有两个层次。首先,它是对古希腊悲剧起源的探讨和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批判。另一方面,则是隐藏在这些讨论背后的真正核心——审美对人类存在意义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所谓“试图重新评估一切价值”的原初形态。后者是尼采美学的核心,是我们理解他的日神-酒神理论的基点,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线索。
关于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学者周曾这样概括:“悲剧的诞生这一主题是尼采反复指出的,那就是为生命创造一种纯粹的审美评价。审美价值是书中唯一认可的价值,‘一个完全不投机、不道德的艺术家的上帝’是书中唯一认可的‘上帝’。他还明确指出,对生命的审美评价与对生命的宗教、道德和科学评价是根本对立的。.....后来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都是人类的腐朽形式。对立运动:艺术‘可见,‘重估’的标准是广义的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来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的(科学的)人生态度。”
尼采在写《悲剧的诞生》的时候也受到了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在这本书的第五节,尼采套用叔本华的音乐哲学说:“我希望我是在他自己的意志下认识他的。”在第四节中,一个始终处于痛苦和矛盾中的概念——“本原一体”也被称为“存在的基础”,这与叔本华认为宇宙是意志的表象非常相似。果不其然,他在第16章明确提出“我们可以称世界为具体的音乐,正如我们称之为具体的意志一样”,暴露了他的唯意志论。后来这里已经出现了“权力意志”的命题。能够实现权力意志的所谓“超人”,也就是“有艺术天赋的专制君主”,是历史的创造者,奴役着大众。这种超人的哲学也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在第十八节中,尼采呼吁“新一代以无畏的眼光和勇敢的冲动指向未被探索的世界”。这些非理性的“天才”否认科学的普遍有效性和实现普遍目标,并开始打破人类可以通过因果关系探索宇宙的信心。也就是说,超人行动时不需要理性的引导和限制,只需要抽象的意志和原始的本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建构了他在哲学、社会和历史上的唯意志论。悲观。原始复归,超人哲学的雏形。他认为世人宣扬的是一套令人震惊的观念,比如:有意识地扬恶抑善,认为追求善是错误的;真正的美德与传统美德相反,只有少数人拥有;高等人向普通人开战,反抗时代的民主倾向;意志的力量高于一切。为了有伤害人和忍受痛苦的能力,实行斯巴达式的纪律更痛苦。男人应该被训练去战斗,女人应该被训练去娱乐士兵,等等...
苗浪山译的《悲剧的诞生》,是我看的第一本书,尼采的。大大出乎意料。我不知道这么著名的哲学家写了一本关于美学的书。虽然讲的是希腊悲剧的诞生,但是讲的是希腊悲剧的精神,我希望这种精神是生活的动力。
很久没有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了。首先是脑子不够用,其次是年少时的那几个苦思,也会把我引向一种痛苦和彷徨的虚无。现在,每当我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的时候,我就习惯性地用电视这种更没有意义的东西来填补我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间,然后再爬起来,投入到无休止的琐事中。
另一方面,前几天童鸣先生在论述穆欣风格的意义时,简单介绍了从尼采那里引申出来的希腊悲剧精神的解释,让我感到些许安慰:“所谓悲剧意义,就是人们知道人与自然是微不足道的,是非常不和谐的,但在此基础上,却坚持认为人可以因为有创造力而和自然一样伟大,人也因为这种伟大而美丽。这种生命意志的歌唱、陶醉、舞蹈所形成的人的尊严,就是悲剧艺术的境界。”
同样,童鸣认为:“尼采的哲学无疑是现代和世界性美学思想的最重要的索引。”
那么,对于尼采的理解,你不能只看这本书,也不能只看一遍。有必要继续读下去。
也许我们应该一边看尼采的书,一边放瓦格纳的歌剧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