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与人道的关系?

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既有亲合的一面,也有疏离的一面。早闻老子的<道德经>有言:“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句话非常清楚的说明了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对立是广泛的,而顺应终不相违的,恐怕只有有道的圣人才能做到吧。果是如此吗?

司马迁在<伯夷列传>里面说:“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最后总结出来:“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说起来,司马前辈犯了一个错误,他所列举的种种都是人道,而非天道,是不能怪到老天头上的。如果举天道的例子,如“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典型损有余的例子,被现在的人理解成枪打出头鸟了,什么事加了人,味就变了)。“道不同,不相与谋”倒很恰当地说出了天道与人道的疏离之处。

那么人道与天道的亲合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我想了三点:一是利益最大化。现在提倡双赢的理念,实在是因为人们在经历了战争、分离、消耗、破坏之后深受其害而达成的***识,如果不保护环境,如果不加强合作,恐怕连自身的延续都成问题了,出于人类本身的利益最大化,将视点转向学习“损有馀而补不足”的天道(孰知不是必然呢)。二是人心向背。估计是传统文化的影响,自然率真(老庄)、除强扶弱(墨子)、仁义道德(孔孟),是暗藏在人民心中的是非观念,当人道太离谱的时候,人心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将人道控制在某限度之内,以便平衡和维持下去(很奇怪的是,人心都是向善的,又有伟大的传统做后遁,为什么还会出现与人心归向相返的人道呢?或许真是人性的问题)。三是天道有其无形的力量掌握着人道的走向。因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之一,虽然处于万灵之长的位置上,但也超不出这个界定。人一时的得失成败表现出的是人道的特点,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天道隐含其中,其力量是潜移默化的。比如自然界之中,各物种之间也是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却没有因此防碍天道的运行。我猜想,如果一个非常熟悉历史的人,把几千年的历史贯穿起来,一定能够从中找到天道的蛛丝马迹吧(只是我的猜想,因为我远没有到熟悉历史的地步,等以后读史时可以当成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