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见龙卸甲是什么意思

作者就是故弄玄虚,反正成语词典没这个成语.至于那个自序,更是不能自圆其说,照这么解释"见"字就是发语词了,没意义?

任谁看见这个词第一理解就是"看见龙(不管是赵子龙还是皇帝)就把盔甲脱了(或是认输或是臣服)"

《见龙卸甲》 就是那电影导演自己写的书,后来自己拍成电影了

赵云始随公孙瓒,此时在公孙瓒帐下已为军官(起初同乡百姓推举赵云率同乡百余人投公孙瓒)。刘备当时亦投靠瓒,赵云与刘备结识,云感于刘备之待人。后公孙瓒兵败,云遂投刘备,备大喜。电影中 赵云却变成“三国乱世,魏军强势压境,初任工兵的赵云...”。什么?工兵?三国时的工兵?要扫地雷么?云投刘备,刘备让他从基层做起?为了锻炼人才,让他当工兵?

再说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大肆的赞扬(使孔明有些被妖神化)虽然有很多不太属实。但是孔明好歹也是千古忠臣的代表之一了,不至于电影中这么损,把赵云当成“诱敌傀儡”吧?赵云好歹也是两朝老臣,五虎上将(当时蜀军资历最高的军官),孔明一点就不念旧情(甚至不能敬老么?),人家赵云那么大岁数了,还要做诱敌傀儡?大国上将!百胜将军!到老沦落为被人当诱饵?太可惜了吧?另一方面,诸葛亮和赵云的关系不用多说,我举一二例大家便知!从借完东风归蜀到亮赴东吴为周郎吊丧,哪一次诸葛亮的私人保镖不是赵云?到老诸葛亮却如此算计赵云,不管云之死活,让他孤军作诱饵?诸葛亮太不地道了吧?

至于电影对关张的刻画,我不愿多说了,各位刊刻请读以下引文:“赵子龙,在这里被小小地夸张了一把,他为保罗平安不死与张飞关羽在山神庙内刀刃相见,在二人夹击下依然不落下风,其中张飞与他单挑时,竟然不出五个回合就吃了大亏,将赵子龙的绝世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想关张看了电影 一定会从关羽张飞庙里跳出来说“俺哥俩好歹也是三国武将里一等一的人才,你以为赵云那小子是温侯(吕奉先)?咱打吕布也没吃过这么大亏啊!要不俺哥俩把吕布那小子叫来,再给你演演三英战吕布?”我想关张还会说“反了赵云这小子了,敢和我哥俩打?回家让大哥把他革职查办!以后还想当五虎上将吗?哼!~”

其他电影中人物 如黄忠 关平就不一一点评。

颠覆千余年的糟粕,快人心!侮辱千余年历史,违背史实,只能贻笑于今,令人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