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古镇的舞曲有哪些?
彝族民歌歌词内容广泛,是彝族民间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传统的彝族社会中,人们往往通过歌唱来宣扬历史,强调道德,传承习俗,表达爱情和喜怒哀乐,其唱腔流畅委婉,抑扬顿挫或温柔敦厚,极具艺术性。民歌可分为叙事歌、情歌、苦歌、劳动歌、酒歌、民谣。
跳舞?舞蹈在彝族的文化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彝族舞蹈形式多样,富有生活情趣和民族风格。“踢踏舞”是最受欢迎的舞蹈。在各地彝族中,“踏歌”又叫“大踢”、“跳歌”、“左脚”、“跳锅庄”,是彝族历史悠久的一种舞蹈形式。在云南巍山的龙亭,有清朝乾隆年间绘制的壁画,反映了彝族的“踢踏歌”舞蹈。他们的舞蹈形式和舞蹈与今天彝族的“踢踏歌”舞蹈几乎相同,即以篝火为中心,舞蹈者围成一个圆圈,领舞者在前面演奏芦笙等乐器,其他人手拉手跳舞。他们的舞蹈动作矫健,步伐调整一致,大家边唱边跳。
除"踩歌"外,彝族舞蹈还有多种形式,包括四弦舞、舞、"阿越"、烟盒舞、铜鼓舞、花鼓舞、侗荷花舞、芦笙舞、地毯舞、舞、插秧舞、对脚舞、编钟舞、酒礼舞、腰鼓舞、海马舞、金竹舞等。
四弦舞,彝语称“叶切比”,即在秦越上跳舞,流行于云南峨山、双柏、新平一带。罗左雾是流传于云南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金平等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彝语称“罗作壁”。“阿西月跳”是云南阿西支、撒尼支彝族人民喜爱的舞蹈。跳舞时,男人弹大七弦琴,吹笛子,女人在男人面前拍手跳舞。一般在月明星稀时起舞,故名“月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彝族民间舞蹈为基础的民族歌舞《阿Xi岳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他舞蹈,如烟盒舞,主要在云南红河州的个旧、石屏、建水、蒙自、吴凯,玉溪州的元江、通海等地表演。铜鼓舞主要在云南省文山州的富宁、麻栗坡、广南、西畴等地的彝族中表演。东格多合是凉山彝族中比较有特色的歌舞之一。酒礼舞是流行于黔西北的一种彝族舞蹈。朱槿舞是广西那坡彝族的传统祭祀舞蹈。
还有一种流行于黔西北彝族中的傩戏,彝语称之为“措吉”,意为人类刚刚形成的时代。“撮箕”的舞蹈演员是一位男性,他的服装很奇特。他用布把头顶裹成圆锥形,全身穿黑衣服,上身和腿上系白布腰带,脸上戴涂有白泥的木制工具。表演者用粗犷的动作表现民国初期的人类生活,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主要是为了消灾,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彝族的民间器乐非常丰富,包括独奏曲和合奏曲。独奏曲中最具特色的是《秋风吹打谷》和《雷博调》,云南无垠山区彝族的笛子独奏曲,《穿山放羊》和云南红河彝族的巴吾独奏曲。合奏在历史上形成很早,最著名的是公元800年南诏宫廷乐队到长安时演奏的《南诏圣乐》。其规模宏大,音乐优美,在当时的唐都长安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现代彝族民间合奏音乐以聂彝族歌舞组曲和阿西彝族阿西舞曲为代表。著名的歌曲“远方的客人,请留下来”是根据彝族撒尼人的民间音乐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