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儿童启蒙教育:一首儿歌带来的收获
朗朗上口的童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童谣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更多的词汇。随着孩子的成长,童谣不会失去价值。
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童年记忆。虽然我们不了解现在孩子的“潮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自己知道的好东西分享给下一代。
对于80后、90后来说,《治安官黑猫》是一部经典的动画片,而《治安官黑猫》的童谣也伴随着80后、90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而这首童谣是唱给或播放给记忆模糊的孩子听的。如果孩子喜欢,那就最好了,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纽带。
慢慢长大的孩子会开始进入象征性游戏阶段。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4岁的儿童会有这种趋势,以象征性的方式反映周围的现实或看到的画面。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热衷于角色扮演游戏。简单来说,女生玩过家家,男生喜欢玩动漫里的英雄。为什么4-5岁的“小奥特曼”那么多,其实和孩子的认知发展有关。
以黑猫警长为例。当孩子听到儿歌时,他们会有信心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形象,他们会愿意通过歌词和旋律来模仿和理解歌曲和动画片。童谣作为一种对外交流的方式,往往忽略了儿童的认知功能。
1.促进孩子语言发展,扩大词汇量。
我们以黑猫警长为例。一首短短的童谣,包含32个词,包括13个名词,12个动词,7个形容词。有了童谣的掌握,孩子可以先被动地学习这些单词,让生活中听到的东西引发思考,进一步探究单词的具体含义。
熟悉儿歌中的歌词,可能一开始并不能完全理解歌曲中歌词的含义,但兴趣导向教育的一个好处是,孩子会主动去理解、学习和掌握自己困惑的内容,儿歌就是其中之一。
听不懂歌词很简单。通过动画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很容易掌握儿歌中相对简单的内容,孩子也不会觉得吸收知识和扩大词汇量很难。
2.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认知。
如上所述,孩子四岁左右就会模仿。当一个可以模仿的形象出现在孩子心中时,这些形象对孩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正面的形象可以给孩子更好的行为或思想引导。
比如孩子喜欢黑猫警长,就会把这个动漫形象放到自己生活中的模仿行为中,家长可以善意引导。
向孩子灌输“警察”的形象及其优秀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早期孩子的认知可能不足以理解更全面的内容,但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着孩子认知的提高,这种思想的播种就会看到效果。
1.打开儿童语言世界的一扇窗
不同于绘本,儿歌在可获得性上有明显优势,可以和孩子在多个场景中进行。相比之下,阅读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孩子在阅读内容之前需要静下心来。
儿歌不一样。不管是母亲自己唱给孩子听,还是放音乐,孩子都能通过被动接受产生印象。与动画片不同,通过听觉接受的内容可以在孩子的头脑中产生画面感,这是被动的信息接收和主动的思维活动的结合。
另外,朗朗上口、旋律简单也是儿歌的优势,一首简单的歌更容易被认知刚刚发展起来的孩子接受。
即使在儿童认知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儿童仍能通过歌曲的旋律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情感,这也是儿歌传达情感的窗口。
2.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联系
音乐的力量其实可以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有些准妈妈会给孩子进行胎教,听舒缓的旋律。母亲在音乐中放松精神,肚子里的宝宝也能感受到外在的旋律。
在孩子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可以和孩子“同步”更新童谣,让妈妈唱童谣,和孩子互动,亲子关系中会有更多平等的情感羁绊。
会让这段感情更加牢固,更加珍贵。通过唱儿歌,给孩子唱儿歌,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其实家长也会有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做母亲的快乐。
3.帮助孩子展开想象力,学会表达情感。
音乐往往充满情感力量。当然,在儿歌中,大部分都是欢乐、成长等正面情绪。在儿歌中,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儿歌收获快乐,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儿歌之所以容易接受和理解内容,是因为歌词充满童趣,形象生动;结构简单,易于理解;通俗朗朗上口,节奏鲜明;内容短小,场景性强。
孩子的兴趣是儿歌的基础,让孩子主动爱上儿歌,简单易学的属性便于孩子记忆和掌握。
孩子的脑海里也会产生相应的画面,比较逼真。相对于歌词的深刻,孩子的认知需要与音乐内容同步,这将有助于孩子从音乐中理解歌曲的意境。
儿歌也是分阶段的。随着孩子对语言的认知和掌握逐渐深入,儿歌其实是很难提高的,对于前期语言发育不成熟的孩子来说。
简单的歌词,简单的旋律,描绘简单事物的歌曲更适合。如果有助于理解的话,配漫画的歌不错,比如警长黑猫,蓝精灵。
在儿歌的影响上,也要注意加强孩子的参与感,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唱歌其实可以稍微触动孩子的表达欲。有表达的欲望并不是坏事,让孩子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客观的鼓励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塑造健康乐观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