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曾格格用的是什么乐器?
在内蒙古辽阔的草原上,流传着一个感人的传说:很久以前,科尔沁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牧羊人,他很爱唱歌。他有一匹心爱的小马,全是白色的。它的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美丽而结实。它尖叫着,声音清脆如银铃。几年后,小马长成了一匹大白马。在一次赛马会上,苏和的白马夺冠却被太子抢走。白马日夜思念主人。一天,王业骑着一匹白马在他的亲戚和朋友面前炫耀,不料被一匹马撞了。白马挣脱缰绳,却不幸被王爷毒死。跑回主人身边后,因伤势过重死在蒙古包前。苏和痛失心爱的白马,伤心欲绝。他日夜守在白马的尸体旁,舍不得离开。他几天几夜没睡觉。这一夜,苏河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梦见白马活了,跑向他,嘴里叫着。苏贺也喊着跑向白马。这时,他醒了,远远望去,天空像蒙古包一样被遮住了。草原上,马在涌动,羊群像天上的白云,可他就是看不到心爱的白马。只有它那动人的马嘶声还在他耳边回响。他想抓住这个声音来缅怀他对白马的记忆,想着想着终于醒悟了。于是苏和用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盒,马皮做琴面,马尾辫做琴弦,杆子挽马做弓,并根据白马的样子刻了一个马头,制作了草原上的第一把马头琴。弹吧,就像梦中听到的声音。苏和背起马头琴,用悲愤的琴声诉说蒙古人民的辛酸生活和对王子与牧羊人的深仇大恨;用响亮优美的钢琴声表达人们对动物和草原的热爱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从那时起,马头琴成为蒙古人民的声音。夏日的夜晚,当人们漫步在草原上或小镇的街道旁时,一阵悠扬而激动人心的钢琴声传来,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马头琴的音乐。?
早在公元1206年,中外历史上著名的蒙古族领袖、杰出的军事家成吉思汗(1162-1227)就统一了蒙古境内的各部落,建立了蒙古汗国。马头琴的前身已在蒙古族民间广为流传,但当时称之为胡琴。元朝初年,意大利旅行家凯尔·波洛(1254 —1324)于1275年5月到达商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在元世祖获得忽必烈的宠爱。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回国。在虞雯的《内蒙古史略》中有:“12、13世纪,乐器和舞蹈艺术已经出现,……祭祀时演奏锣、板和胡琴”。《清史稿》载:“胡琴,质地光滑,两弦,龙头方柄。凹槽呈椭圆形,尖锐,带皮。槽外木似簪扣弦,龙头为山口。弦是镂空的,卷着两轴,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在这里,马头琴的前任胡琴的形状被详细记录。明清时期,这种胡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在宫廷乐队中使用。当时清朝的始祖艾辛吉奥尔罗·福临进入察哈尔(今张家口),在抢掠焚烧过程中,故意留下乐师和几个胡琴。早期的马头琴在征服者面前拥有如此惊人的魔力!?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在胡琴原型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长琴杆插入倒梯形琴盒,双面皮,马尾辫弦,马尾辫弓的蒙古族弦乐器潮儿。经过100多年的流传和实践,直到20世纪初和民国初年,蒙古人才把潮尔的头饰改成了马头,把琴盒改成了上窄下宽的梯形。至此,潮尔完成了发展的使命,马头琴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中国当代著名马头琴音乐家齐宝力高在1979年2月23日《内蒙古日报》(蒙文版)发表的《马头琴的起源与发展》一文中写道:“大致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即蒙古人民共和国革命胜利前后。我们蒙古人,喜欢马,抛弃了龙头,换上了雕花马头,充分体现了也完全符合我们蒙古人的思想感情。结果现在国内外都叫它马头琴。”?
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组成(图)。共鸣箱呈正梯形,有的做成六边形或八边形。琴箱框板多由彩木、榆木、紫檀木或桑木等硬木制成。上框板和下框板的中央设有用于装载琴杆的通孔,左右侧板上分别设有音孔。钢琴的琴头和琴杆是用一整块彩色的木头,花梨木、红木或松木制成的。琴头是一个方柱,顶部向前弯曲。它的形状是精雕细刻的马头,包括奔跑的马头和骑马的马头。有的是直接雕刻在琴杆顶端,有的是雕刻后粘上去的。后面开弦槽,槽盖很多,两边横放两根弦轴(一左一右)。弦轴,也称手柄,由黄杨木或琴木制成。轴是圆锥形的,带有圆锥形、八边形、瓜边形或平耳形轴柄。圆锥形的轴柄上刻有直花瓣,方便拧动,部分轴顶为球形。琴杆是半圆形的圆柱,前平后圆,前面是指板。上端设有山口,下端放入琴盒上下框板的通孔中。皮面中央放一个木桥形的桥。张有两根马尾辫,分别由约40根长马尾辫(内绳)和60根长马尾辫(外绳)组成。两端系细弦,上端绕弦轴,下端系琴底尾柱。弓用藤条或木头制成,两端扎马尾作为弓毛。
传统的马头琴多由马头琴就地取材,所以用料和规格很不一致。通常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适用于室外或室内演出。较大,琴身总长100 cm ~ 120 cm,琴箱长26 cm ~ 30 cm,底宽22 cm ~ 28 cm,适合户外演奏。小,琴身总长约70 cm,琴箱长20 cm,下宽约18 cm,适合室内演奏。马头琴是一种指板式弦乐器,没有重量,从山口到琴马的一段弦是有效弦长。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琴盒的正面和背面都有膜覆盖,不同于一般的弦乐器只有正面(琴筒的前口)被覆盖,背面(琴筒的后口)有声窗或敞开。用马尾辫弓摩擦马尾辫弦,发出甜美、浑厚、悠扬、悦耳的声音,在中外弦乐器中极为独特。?
北京中国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有许多马头琴的作品。其中,有一种来自东蒙的民间马头琴,是用当地的松木制成的。琴盒呈梯形,长29厘米,上宽23厘米,下宽26厘米,厚9厘米。正反面均覆有马皮,后皮中央有一个直径7.8厘米的钱眼形音孔。钢琴的琴头和琴杆是用一根柴火做的,全长108 cm。琴头呈长方形柱状,顶部雕有马头作为装饰,背面开有和弦槽,长10 cm,宽1.5 cm,两侧各置一根和弦轴。弦轴为木质,八边形圆锥,轴长12.8 cm,轴顶为球形。琴杆是半圆形的圆柱,前平后圆。正面是指板,上端雕有龙面装饰,下端插入琴盒的通孔。皮面中央放一个木桥形的桥。张有两束黑色的马尾辫弦,穿过龙脸的鼻孔,系在琴底的尾柱上。钢琴的弓是木头做的,两端扎一束黑色的马尾辫作为弓毛,弓长76厘米。这架钢琴制作精美。琴盒的四个框架上雕刻着民族图案,全身涂着深棕色的油漆。马头和轴的顶部涂有黑漆。琴盒头部和背面绘有云朵、花卉和民族图案,古色古香,典雅大方。这架钢琴最初被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收藏。已收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绘本》。在这个博物馆里,还有两件蒙古制造的马头琴。其中一个共鸣箱为梯形,箱框由四块硬木板组成。盒子两边都有隔音窗。盒子长33厘米,顶部宽22厘米,底部宽31厘米,厚1厘米。正面铺着马皮,背面铺着薄木板。头和茎由一块松木制成,全长108 cm。上端雕有向前弯曲的马头,弦槽向后开,两侧各置一轴。由弦云杉制成,杆长18 cm,杆柄扁而长,形似马耳。琴杆是半圆形的圆柱,前平后圆,前面是指板。上端设有通向和弦槽的和弦孔,下端放入琴盒内。皮面中央放置一个木桥形状的琴马。马长6厘米,高3.2厘米,底部宽1厘米。张有两束黑色的马尾辫弦,穿过弦孔,系在琴底的尾柱上。蝴蝶结是木头做的,两端绑一束黑色的马尾辫。钢琴的琴头和琴面涂有浅绿色油漆,琴杆和和弦涂有橙色油漆。通体绘有富有蒙古族民族风格的云朵、花卉和图案。这架钢琴是20世纪50年代初蒙古人民共和国音乐代表团访华时送给我国人民的礼物。它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已收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绘本》。?
演奏马头琴时,通常采取坐姿,琴盒夹在两腿之间,琴杆向左倾斜。左手虎口微张,拇指微撑琴杆。在低位,食指和中指的指甲用来顶弦,无名指用来压弦,小指的指尖用来顶弦。小指在演奏中非常重要,它经常从外弦下方伸到内弦上方。在高位,因为音位距离很小,所以手指都是用指尖按弦。右手持弓时,用虎口握住弓把,食指和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拿弓的时候,弓毛和弦要保持直角。马头琴的调音有很多种。因为较细的弦绷在内弦上,较粗的弦绷在外弦上,所以往往是基于逆四度关系的a和e,有时是基于正四度关系的a和d,基于正五度关系的d和a。用于伴奏时,音域只有一个八度。演奏方法也不同于其他弦乐器。弓的弓毛不是夹在内外弦之间,而是摩擦在两弦之外,所以有独特的音色,柔和、丰富、深沉。弹起来特别宽广,深沉豪放,草原味十足。右手有长弓、半弓、短弓、跳弓、连弓、跳弓、弓、击弓、断弓、摇弓,左手有拨、颤音、弹、滑、双音、拨弦、揉弦、泛音等技巧。很多装饰音都是小指演奏的。马头琴的演奏特点是用指甲触弦,所以音色清亮,适合演奏富有泛音的曲子,艺术风格鲜明。?
在广大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族聚居的省区,人们喜爱马头琴,它常被用于说唱(蒙古语评书)、民歌、舞蹈伴奏或与胡俟等乐器合奏。传统的马头琴音量较低,只适合在蒙古包和室内演奏;改革后,马头琴的艺术造型更加完善,其体量和范围都得到了显著扩大。完全适合在舞台上或户外演奏。它不仅能演奏,还能拨弦,已成为优秀的独奏乐器。他经常在民族乐队演奏,并成为内蒙古乌兰齐木(文学宣传队)的主要乐器。他最擅长演奏柔和细腻的抒情曲调,尤其适合演奏悠长而浩瀚的旋律和伴奏的长调民歌。?
蒙古国有许多优秀的马头琴演奏家,他们为马头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其中著名的有色莱西、巴拉甘、桑都留等。塞拉西是深受蒙古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大师,是科尔沁草原马头琴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擅长演奏马头琴,他的母亲是一名专业歌手。她从小就受到音乐的洗礼和熏陶。九岁学钢琴,十岁就能独立弹奏普通民谣。十九岁那年,她刻苦学习,刻苦练习,技艺日臻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塞拉西一生致力于学习钢琴,直到六十一岁才结婚。在旧社会,他背着马头琴在草原上流浪,历尽艰辛,奏出人民的心声;在新社会里,他演奏了五颜六色的颂歌,一些音乐被录制下来,制成唱片。三都至今还是塞拉西的得意门生。他严格继承了老师的技艺,吸收了传统演奏方法的优点,创造了一套新的演奏技法。左手中指的使用为快速演奏提供了便利条件,不仅可以演奏传统音乐,也可以演奏现代音乐。他还为马头琴的改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当代马头琴表演者包括齐·宝力高、达·日玛和拜尔。桑都留的学生祁宝力高是内蒙古新一代马头琴学派的杰出代表。马头琴乐团成立于1988,培养了许多年轻的马头琴演奏家。?
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传统琴曲风格多样,富有草原特色,曲调委婉,多以描绘自然风光或对马歌唱为主。如《朱色烈》、《清凉杭盖》、《四季》、《蒙古小调》、《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春天》、《散步》和《马步》。《朱色烈》改编自一首同名民歌。“朱色烈”是一座山峰的名字,被音乐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爱情的忠贞。“凉爽的杭盖”是对夏季山川和水草丰美的牧场的描述。《四季》以同名民歌为基础,曲调悠扬流畅,描绘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年四季自然风光的变化和牧民对家乡的热爱。赞美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作品有:达日玛的《草原新歌》、《春节》、齐宝力高的《草原颂》、《京畿草原》、万的《叙事》、《在鄂尔多斯草原》、蒙古胡琴赞、辛湖光的《马头琴协奏曲草原诗歌》。《草原新歌》是根据锡盟和胡萌民歌改编的一首草原和牧民的赞歌。“与北京相连的草原”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的强烈自豪感和对北京的感情。《万马奔腾》描绘了内蒙古千里光的宏伟建设前景。有人曾说:对草原的描绘和一首马头琴歌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生动。这很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歌曲在人们耳边响起时,闭上眼睛,随着旋律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