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是什么?
泉州南音被誉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南音,又名“仙关”、“泉州南音”,是福建省南部的传统音乐,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发源于福建泉州,在闽南语中传唱,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
南音起源于唐代,形成于宋代。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代以前传统而古老的民族唱法,演唱者和表演者的二度创作非常随意,而南关的演奏也保持了唐宋时期的特点。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我国古代音乐体系丰富完整的一大类音乐。
“南乐”指的是“弦管”,古称“弦管”。“郎军乐”和“郎军唱”是指把孟府的郎军当音乐神来崇拜的南风乐人。还有叫“金曲”、“五音”。
南音的演唱形式
泉州南音以右琵琶、三弦、左孔笛、两弦的形式演奏和演唱,中间为拍板,演唱,符合汉代“丝竹更和谐,节日表演者唱”的和声歌曲表达。
南音主要以“丝竹和声,演奏者演唱”的形式演唱,右边是琵琶和三弦,左边是东晓和二弦,中间是执拍子的演唱者。在外面,同一位歌者在中央拿着拍子,左边是琵琶和三弦,右边是笛子和二弦。
南音的正式唱腔总是用闽南话来表演。按照古代的惯例,要先弹“指套”,再唱散曲。唱功是南音的主要内容。一个人唱完,他恭敬地把拍板递给第二个人,一个一个地唱,最后以演奏大谱结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