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光电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科学家们对光电效应的深入研究对发展量子理论起了根本性的作用。英文名称∶Photoelectric effect1. 光电效应概述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光致电变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光电效应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波长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即极限波长,对应的光的频率叫做极限频率。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而与光强度无关,这一点无法用光的波动性解释。还有一点与光的波动性相矛盾,即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按波动性理论,如果入射光较弱,照射的时间要长一些,金属中的电子才能积累住足够的能量,飞出金属表面。可事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光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正确的解释是光必定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这种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光电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对发展量子理论起了根本性作用,在光的照射下,使物体中的电子脱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打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光电效应里,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 ,光是电磁波,但是光是高频震荡的正交电磁场,振幅很小,不会对电子射出方向产生影响.光电效应的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而与光强度无关,这一点无法用光的波动性解释。还有一点与光的波动性相矛盾,即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按波动性理论,如果入射光较弱,照射的时间要长一些,金属中的电子才能积累住足够的能量,飞出金属表面。可是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高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光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正确的解释是光必定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2. 光电效应的算式在以爱因斯坦方式量化分析光电效应时使用以下算式:光子能量 = 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 被发射的电子的动能代数形式:h是普朗克常数,
f是入射光子的频率,
是功函数,从原子键结中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是被射出的电子的最大动能,
f0是光电效应发生的阀值频率,
m是被发射电子的静止质量,
vm是被发射电子的速度,
注:如果光子的能量(hf)不大于功函数(φ),就不会有电子射出。功函数有时又以W标记。这个算式与观察不符时(即没有射出电子或电子动能小于预期),可能是因为系统没有完全的效率,某些能量变成热能或辐射而失去了。3. 光电效应的实验爱因斯坦a.阴极(发射光电子的金属材料)发射的光电子数和照射发光强度成正比。b.光电子脱出物体时的初速度和照射光的频率有关而和发光强度无关。这就是说,光电子的初动能只和照射光的频率有关而和发光强度无关。 c.仅当照射物体的光频率不小于某个确定值时,物体才能发出光电子,这个频率叫做极限频率(或叫做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λ。叫做红限波长。不同物质的极限频率”。和相应的红限波长λ。是不同的。 几种金属材料的极限波长
一些金属的极限波长(埃):
铯 钠 锌 银 铂
6520 5400 3720 2600 1960 d.从实验知道,产生光电流的过程非常快,一般不超过10的-9次方秒;停止用光照射,光电流也就立即停止。这表明,光电效应是瞬时的。 4. 光电效应的解释-爱因斯坦方程光电效应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当光子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物体中的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hυ后,能量增加,不需要积累能量的过程。如果电子吸收的能量hυ足够大,能够克服脱离原子所需要的能量(即电离能量)I和脱离物体表面时的逸出功(或叫做功函数)W,那么电子就可以离开物体表面脱逸出来,成为光电子,这就是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方程 hυ=(1/2)mv^2+I+W 式中(1/2)mv^2是脱出物体的光电子的初动能。 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这是金属的特征,因而对于金属来说,I项可以略去,爱因斯坦方程成为 hυ=(1/2)mv^2+W 假如hυ<W,电子就不能脱出>金属的表面。对于一定的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最小光频率(极限频率) υ0。由 hυ0=W确定。相应的极限波长为 λ0=C/υ0=hc/W。 发光强度增加使照射到物体上的光子的数量增加,因而发射的光电子数和照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5. 光电效应的衍生(一)反常光生伏特效应:
光生伏特效应一般光生电压不会超过Vg=Eg/e,但某些薄膜型半导体被强白光照射会出现比Vg高的多的光生电压,称反常光生伏特效应。(已观察到5000V的光生电压)
70年代又发现光铁电体的反常光生伏特效应(APV)可产生1000V到100000V的电压,且只出现在晶体自发极化方向上,
光生电压:V=(Jc/(σD+△σl))l
(二)贝克勒尔效应:
将两个同样的电极浸在电解液中,其中一个被光照射,则在两电极间产生电位差,称为贝克勒尔效应。
(有可能模仿光合作用制成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 (三)光子牵引效应:
当一束光子能量不足以引起电子-空穴产生的激光照射在样本上,可在光束方向上于样本两端建立电势差VL,其大小与光功率成正比,称为光子牵引效应。 (四)俄歇效应(1925年法国人俄歇)
用高能光子或电子从原子内层打出电子,同时产生确定能量的电子(俄歇电子),使原子、分子称为高阶离子的现象称为俄歇效应。
应用:俄歇电子能谱仪用于表面分析,可辨别不同分子的“指纹”。 光电效应(五)光电流效应(1927年潘宁)
放电管两级间有光致电压(电流)变化称为光电流效应。
(1):低压气体可以放电(约100Pa的惰性气体)
(2):空间电荷效应与辉光放电:
放电管中由阴极到阳极存在7个不同的区域:
1:阿斯顿暗区:靠近阴极很薄的一层暗区。原因:从阴极由正离子轰击出的二次电子动能很小,不足以激发原子发光。
2:阴极辉区:继阿斯顿暗区后很薄的发光层。
3:阴极暗区:电子从阴极达到该区,获能量越来越大,超过原子电离能,引起大量碰撞电离,雪崩电离过程集中发生在这里。产生电离后电子很快离开,这里形成了很强的正空间电荷,引起电场分布畸变,管压大部分降在此处和阴极间
以上三区为阴极位降区。
4:负辉区:是发光最强的区域。电子在负辉区产生许多激发碰撞发出明亮的辉光。
5:法拉第暗区:电子在负辉区损失能量,进入此区无足够的能量产生激发。
6:正柱区:在此区电子密度与正离子密度相等,净空间电荷为零,因此又称等离子区。
7:阳极区:可看到阳极暗区和阳极辉区。 应用:气体放电器件,如气体放电灯(荧光灯、霓虹灯、原子光谱灯、氖泡)、稳压管、冷阴极闸流管等。激光器中用正柱区实现粒子束反转,粒子束装置中冷阴极离子源,半导体工艺中等离子体刻蚀,薄膜溅射沉积,等离子体化学沉积等。
(3):光电流效应机理:亚稳态(寿命约10^(-4)s到10^(-2)s)原子较中性原子易于电离,多产生一些激发原子,尤其是亚稳态原子,可能改变放电管中载流子浓度。
(4):光电流光谱技术应用:光电流光谱无需常规光谱仪的光学系统,从紫外、可见、红外到微波都可产生光电流效应。光电流光谱有8个数量级的动态范围,灵敏度高、噪声小,是一种超灵敏的光谱技术。(1976年格林等用激光证实光电流光谱)
(5):焦希效应:当用可见光连续辐照以空气或绝缘气体为介质的气体电容器时,流经电容器的低频电流将发生变化,称为焦希效应。
(6):马尔特效应:当放电管阴极表面有金属氧化膜,正离子轰击表面时,二次电子发射作用增强,称为马尔特效应。
6. 光电效应的应用制造光电倍增管光电效应光电倍增管能将一次次闪光转换成一个个放大了的电脉冲,然后送到电子线路去,记录下来。算式在以爱因斯坦方式量化分析光电效应时使用以下算式: 光子能量 = 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 被发射的电子的动能 代数形式: hf=φ+Em φ=hf0 Em=(1/2)mv^2 其中 h是普朗克常数,h = 6.63 ×10^-34 J·s, f是入射光子的频率, φ是功函数,从原子键结中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f0是光电效应发生的阀值频率, Em是被射出的电子的最大动能, m是被发射电子的静止质量, v是被发射电子的速度, 注:如果光子的能量(hf)不大于功函数(φ),就不会有电子射出。功函数有时又以W标记。 这个算式与观察不符时(即没有射出电子或电子动能小于预期),可能是因为系统没有完全的效率,某些能量变成热能或辐射而失去了。 光控制电器 光电效应利用光电管制成的光控制电器,可以用于自动控制,如自动计数、自动报警、自动跟踪等等,右上图是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光照在光电管上时,光电管电路中产生电光流,经过放大器放大,使电磁铁M磁化,而把衔铁N吸住,当光电管上没有光照时,光电管电路中没有电流,电磁铁M就自动控制,利用光电效应还可测量一些转动物体的转速。 光电倍增管 光电效应利用光电效应还可以制造多种光电器件,如光电倍增管、电视摄像管、光电管、电光度计等,这里介绍一下光电倍增管。这种管子可以测量非常微弱的光。右下图是光电倍增管的大致结构,它的管内除有一个阴极K和一个阳极A外,还有若干个倍增电极K1、K2、K3、K4、K5等。使用时不但要在阴极和阳极之 间加上电压,各倍增电极也要加上电压,使阴极电势最低,各个倍增电极的电势依次升高,阳极电势最高,这样,相邻两个电极之间都有加速电场,当阴极受到光的照射时,就发射光电子,并在加速电场的作用下,以较大的动能撞击到第一个倍增电极上,光电子能从这个倍增电极上激发出较多的电子,这些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又撞击到第二个倍增电极上,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电子,这样,激发出的电子数不断增加,最后后阳极收集到的电子数将比最初从阴极发射的电子数增加了很多倍(一般为105~108倍)。因而,这种管子只要受到很微弱的光照, 就能产生很大电流,它在工程、天文、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病虫害防治光电效应农业虫害的治理需要依据为害昆虫的特性提出与环境适宜、生态兼容的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为害昆虫表现了对敏感光源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群体一贯性的趋光性行为特征,并通过视觉神经信号响应和生理光子能量需求的方式呈现出生物光电效应的作用本质。利用昆虫的这种趋性行为诱导增益特性,一些光电诱导杀虫灯技术以及害虫诱导捕集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业虫害的防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7. 光电效应获奖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因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