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是一个小牧民》课堂教学的思考
音乐教学应充分体现其教育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拥有鲜活生命的个体的摇篮。反思《我是一个小小的田园牧歌人》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把学生从整个教学过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他们在空间中感受、体验、想象、表达的最大机会,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绪,体验成功。
第一,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营造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让学生从交谈、表扬、活动中说话、玩耍、唱歌、跳舞、想象、创造,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音乐的魅力以及成功的喜悦。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这个班级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第二,充分感受和展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美育的核心和要点。这一课把感知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所以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熟悉音乐的旋律,然后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歌唱、舞蹈、伴奏、创作等方面来表现音乐之美。另外,这门课也给了很多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造者,也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但这门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学歌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歌的兴趣;学歌词的时间太长,要充分相信初三学生的能力。相对简单的节奏老师稍加指导就能独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