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潮剧团的发展历程
戏剧之乡 百花争妍
——揭阳市潮剧团介绍
揭阳山川灵秀,孕育几多才人俊英;历史悠长。沉积几多文化菁华。民风纯美、人文蔚茂之丰腴土壤,成为潮剧一潮汕最具特色之传统文化诞生、繁衍、发展、兴盛之一方宝地。
自宋元南戏传入,与潮汕文化合流,至明中叶形成了风格独特之潮州戏,古邑揭阳始终是中心舞台。邑中朋嘉靖古墓出上的手抄本雨戏剧本《蔡伯喈》,是明时揭邑戏风活跃之明证。清光绪年间、揭邑有数 十班,艺人众多,乃有“戏县’之称。本世纪初,一批各艺人赴南洋从艺,贡献于异国潮剧事业。大批名艺人成为五十年代立之广东潮剧院艺术骨干。
新中国建立初期,得雨露滋润,揭阳戏事更盛厂,三百余班业余剧团敲响锣鼓,揭阳市激剧团之前身—国营玉春香潮剧团。集邑中艺术精英鸣锣揭幕。
在丰腴之戏剧土壤中生根成长之玉春香潮剧团。活跃于潮汕潮剧舞台,所到之处之,备受欢迎,清音妙曲,声誉卓著。还先后带本团创作之优秀剧目《龙井渡头》、《望夫石》、《***同前进》、《缚住苍龙》等赴省献演,饮誉粤海。香港《大公报》曾以煌煌一整版,刊登《望夫石》剧剧照及评介文章。
数十载春秋,玉春香潮剧团经历舞台磨砺,风雨洗炼,一九八五年兼并了邑中其他专业演形团体,组成揭阳潮剧团。
去芜存育之揭指潮剧团。艺术实力雄厚;精英流金溢彩。团里拥有一整套经验丰富、勇于进取之编剧、导演、作曲、配器、舞美设计、服装设计人才。编剧重立意、重人物,刻意求新;唱腔设计既重传统潮味,又重人物、情绪需要,努力求美。求动听;舞美、服装设计重时代特征、剧情气氛、重色彩调和、求雅、求诗意;演员行当整齐,台柱济济:老生黄沛林、林桂波、林柔佳、花旦刘小丽(揭籍、特邀)倪岱云、黄小燕、洪丽卿;小生许淑娥、林淑妆、余少芳;老旦林爱銮;老丑陈仰标、陈婵高;乌净涂三妹、袁美通;花生孙伟忠等,皆以声色艺俱佳称誉四方。乐队阵容严整,演奏人闻人赞,其中司鼓蔡锭炎、郑树豪和毕业于汕头戏曲学校的领奏吴旭东、扬琴许榕生等,经验丰富。技艺娴熟,为观众所赏识。
多年来,一批批精彩创作剧具,如《丁日昌》、《泪湿岳王剑》、《乱世情仇》等源源问世,参加全国、省、市汇演。连连获奖。三十余台保留剧目,如《父子三登科》、《怒斩玉面狼》、《魂断马嵬坡》、《潇湘秋雨》、《陈琳救太子》、《包公审郭槐》等为观众所喜闻乐见,久演不衰。一九八五年上深圳为揭阳首届海外华侨港澳同胞联谊会演出,盛况空前。一九八八年应邀赴惠州演出,场场爆满。一九八九年,由陈鸿辉、陈作宏创作的历史潮剧《丁日昌》,描绘晚清粤籍开.明政治家丁日昌,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为国谋求自强之悲壮故事,思想内涵深刻,人物性格鲜明,艺术形式新颖,故事情节生动、赴广州市参加广东省第三届艺术节演出,获巨大成功,一举荣获四项大奖。翌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推荐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演出,潮音一曲动宫墙,荣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演出奖,誉满京华。中央有关部门领导贺敬之、荣高棠,中国剧协领导赵寻、吴雪、刘厚生、著名戏剧家马少波、李超等观赏演出并上台祝贺演出成功。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新华通讯社等二十多家海内外新闻媒体给予报道并发表评论文章。高度赞扬剧目之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其成功的演出。中央电视台现场录相。并开潮剧在中央电视台全剧播放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