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方看元及其艺术特色

《窦娥元》全称为《窦娥元》,是关汉卿的元代杂剧代表作。最近闲暇之余,袁野突然兴起,想读一读中国音乐史上的元杂剧,于是选择了大家熟知的关汉卿的《窦娥元》。其中,插曲《窦娥袁剑斗》是全剧发展的高潮。说起这一幕,其实对于大众来说,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到大,经常在小说或者电视剧里看到“我真的比窦娥还委屈!”像这样的线条;高中的时候语文课学元曲,从课本上选的是关汉卿的《窦娥袁剑斗》。当时在读课文的时候,我被这种新颖的语言风格和现在看来还在使用的豪放词汇深深震撼了。现在读《中国音乐文化》,又遇到了这部作品。我认为有必要真正了解关汉卿和袁。

关汉卿是元代的世界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是戏曲创作和艺术表演的集大成者。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把持国家政权的时期。由于民族自尊心和文化劣根性的交织,元朝统治者把人分成十等,汉族的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关汉卿就是这样一个阶层出生的。也正因为如此,关汉卿才能特别了解民间疾苦,熟悉下层民众的生活。《窦娥元》就是这样一部揭露黑暗社会政治的代表性佳作。

剧中“割窦”一幕常被搬上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经久不衰的作品。

这一幕一出场,窦娥就被铐上了,留着长发,她所有的愤慨和委屈都反映在了眉毛上。窦娥的歌词比以往更加悲伤。从“义善”到“滚绣球”,他诅咒天地“明辨是非,错究贤愚”,最后在行刑前发出三个毒誓——“血溅白绢,六月飘雪,大旱三年”,以证明自己的不公。剧情一步步发展,矛盾一步步激化,感情波澜起伏。这种大胆、夸张、浪漫的描写,着实让现代观众眼前一亮,仿佛穿越古今,身临其境。可想而知,这部剧在几百年前上演时会引起多大的反响。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三个誓言的情节。其超现实的情节,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正义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恨情仇,反映了人民群众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愿望,也反映了社会的黑暗。这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全剧主角的刻画,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它使悲剧气氛更加浓郁,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故事更加生动,主题更加深刻。它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也充满了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从深层次来看,这个情节是作家世界观自我矛盾的反映。一方面,关汉卿关心人的感受,洞察现实。他通过窦娥对天地的谴责和三愿的实现,表达了对封建官吏的仇恨和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它反映了人们痛恨封建统治,要求改变现实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虽然他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他不能意识到人民自己的力量。他虽然痛恨封建统治,但又找不到改变现实的办法,所以最后还是让天地动起来平反冤屈,这也体现了作家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