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关键词:信心、矛盾、淘汰

撰稿|张传宇?编辑|老司机

受全球疫情影响,日内瓦、底特律、巴黎、法兰克福等国际A类车展被迫取消,本届北京车展成为今年唯一的国际性车展,担负着全球汽车产业复苏的重任,也成为车市回暖的风向标。

2020北京车展以“智领未来”为主题,总展出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北京车展***展示车辆785台;包括全球首发车82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台,概念车36台,新能源车160台,其中中国车企新能源车147台。

然而,在表面热闹的数据背后,却是各个展馆、各品牌展台冷热不均的体感。延期5个多月,终于“如约而至”的2020北京车展,究竟揭晓了哪些市场趋势?又隐藏着哪些行业暗流?通过以下三个关键词,试图刻画出我们眼中的这届特殊的北京车展。

信心之展

在3月以前,没人会料到北京车展会成为2020年国际A级车展的“独苗”。彼时,日内瓦车展的预热活动如火如荼,全球车市在“跌跌不休”后,急切需要这样一针“兴奋剂”。

然而,新冠疫情的突然降临和大肆蔓延,打破了汽车行业的常规计划与安排。

转眼来到2020年9月,全球车市再次兴奋起来,目光集中于北京车展,试图将全部信心和热情注入到这场“迟来的盛宴”中去。

全球车市苦于下滑久已。

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8月,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除中国市场同比增长以外,无一例外陷入到下滑趋势之中。其中,美国汽车市场同比下滑20.0%;印度市场新车销量20.5万辆,同比下降19.4%;德国市场新车销量25.1万辆,同比下降20.0%;日本市场新车销量32.6万辆,同比下降16.0%。

而据中汽协发布的8月中国汽车产销量数据,同期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211.9万辆和21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3%和11.6%。产销已连续5个月呈现增长,其中,销量增速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10%以上。

两相对比之下,中国汽车市场在后疫情时代的快速回暖和强势增长,尤为突出和难得,进一步凸显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此外,相当一部分国际车企,比如大众、本田等,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其全球整体销量的三成甚至是五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观察到即使受疫情影响一波三折的北京车展,依旧受到了全球车企高层的高度重视和对待。

比如,极星汽车CEO托马斯·英格拉特即便忍受14天的隔离,也要现身北京车展;上任没有多久的日产汽车CEO内田诚,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了活动宣讲,并且接受了路由社等一众媒体的采访。

可以说,2020年中国车市的兴衰,就是全球汽车市场的晴雨表。在“金九银十”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举办的北京车展,则关乎着2020年第四季度的市场走向,是一场关乎全球车企业绩表现的信心之展。

矛盾之展

在车企们满怀信心的“鸡血”背后,北京车展也在上演着一场冷暖不一的表演。有句话说得好,hands?hands,lots?lots(旱得旱死,涝得涝死)。

展台上的热闹与喧嚣背后,是今年各大车系、各个品牌阵营销量的冷热不均:德系、日系走势强劲,美系、韩系、法系持续走低,每个车系之间又都夹杂着矛盾与分化;豪华品牌继续向下挤压合资品牌,合资品牌也同样屡屡攻入自主品牌的腹地,跨区间圈地市场已成为常态;即便自主品牌阵营内部也是强弱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首先,以奔驰、宝马、奥迪为首的德系豪华品牌依旧强势。全新奔驰S级,全新宝马M3、M4,全球首发的Q5L?Sportback等全新车型,占据着展台的中央,成为观众围观的焦点,也使得三家品牌成为展馆人气最旺的展台。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三家品牌销量的强势:8月,奔驰、宝马和奥迪三大豪华品牌月度同比增长均超过20%。

反观一些二线豪华品牌,在没有新车助力的情况下,不得不“苦苦支撑”。或者,就像捷豹路虎推出路虎揽胜50周年风云纪念版、沃尔沃发布纯电版XC40一样,通过一款个性的明星车型,来维持豪华品牌的体面与格调。

2020年,是德系品牌的产品大年。抛开BBA不谈,位于W4展馆的大众品牌展台同样人头攒动:第八代高尔夫可谓是人气之王,即将国产上市的ID.4也吊足了很多人的胃口。

相较之下,其他欧美品牌则难掩没有新车可发的尴尬: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斯柯达,以及法系的标致、雪铁龙均是如此。

反倒是日系品牌,基于在中国出色市场表现,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很是从容。

比如,同样无量产新车发布的雷克萨斯、英菲尼迪,“破天荒”地都只是展出了一台概念车——LF-30概念车和QX60?Monograph概念车;

比如,丰田、本田、日产则把去年东京车展发布过的电动概念车,一股脑全搬到了北京车展,供中国消费者集中欣赏。

韩系品牌的策略也大致如此,没有新车,就全系来凑。现代汽车将进口车型、未量产的氢能源新车在展台上一字排开,起亚则将凯酷摆在了展台的“C位”,甚至带来了一辆MPV车型——起亚嘉华。

12年前,东风悦达起亚年度销量突破了万辆;12年后的2020年,东风悦达起亚上半年销量也在10万辆左右。兜兜转转、起起落落之后,我们可以看出,起亚和现代,决定要在“信心之展”上重新出发、锚定当下、瞄准未来。

毫无疑问,市场给予每一个品牌的机会是均等的,但是每个品牌的发展状况却千差万别。今年北京车展上的冷暖不均,一方面是车企产品大小年所带来的市场错位效应;另一方面,背后的核心因素,还是车企应对市场变化的战略选择不尽相同。此外,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同样是没有新车发布,日系、韩系的做法相比有些欧系、法系车企,也要积极主动得多。

淘汰之展

当整个行业翘首以盼北京车展的时候,有些车企却已经失速、掉队。

据北京车展组委会透露,有十余个汽车品牌缺席本次车展。据不完全统计,雷诺、华晨、海马、众泰、力帆、汉腾、君马、宝沃、陆风、猎豹、拜腾、博郡、斯威、合创、爱驰、前途、奇点,以及理想汽车等企业都没有出现。

业内有个说法,车展是汽车行业的晴雨表。虽然,每年车展都有因故缺席的车企,但今年格外多。综合来看,缺席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传统车企阵营方面,包括华晨、众泰、力帆、海马、宝沃等在内,销量式微,经营困难,无力参展;

第二,造车新势力阵营中的掉队者,如拜腾、博郡、奇点、斯威、前途等皆因资金短缺,企业停摆甚至破产,与行业渐行渐远;

第三,同样是造车新势力阵营,理想汽车由于没有新产品,所以放弃了现身车展的机会;爱驰汽车CEO付强则表示,爱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参展策略,是选择性地参加坪效相对较高的车展,以及和爱驰市场开拓成熟度相匹配的属地车展。

往更深处看众多车企缺席的原因:2020年的北京车展,对汽车行业是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也是一个淘汰节点,这并非是北京车展自身的原因,而是因为“赶上了”。

路由社认为,随着“新四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部分因排放技术、新能源技术不达标的传统车企,因为销量的式微而逐渐掉队;而部分新造车企业则因为融资窗口关闭、运营能力的缺失,最终沦为新造车运动的“炮灰”。

换个角度来看,随着一些企业的不断消亡,中国汽车市场的零和博弈效应也在逐渐显露。比如在自主品牌阵营,经历过行业洗礼,脱颖而出的品牌,如长城、长安、吉利等,在产品投放、市场营销上更加得心应手,销量规模也在稳步提升。

在造车新势力阵营,无论是已经IPO的蔚来、理想、小鹏,还是刚刚发布首款量产车的天际、高合,都在市场、资本、政策的影响下,显现出不错的成长潜力,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新一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零和效应正在溢出整车行业,开始蔓延到零部件行业中去。比如,北京车展上,华为、地平线等企业正借着智能汽车的崛起,强势杀进汽车供应链当中来,成为产业淘汰、转型风口的受益者、助推者。

从本届北京车展展出车型的构成来看,燃油车依旧是舞台上的主角,承担着当下最重要的销量重任。但是,正如此次北京车展的主题“智领未来”一样,智能化、数字化、电动化也成为大势所趋。

这种当前与未来、现实与理想交错的现象,或许也在提醒车企,死守传统,即使能赢得当下,但肯定赢不了未来。不未雨绸缪,或许下一届北京车展,消失的就是你。

结语:

在北京车展的三个关键词背后,是2020年被彻底打乱的国内车展节奏:原本在4月举办的北京车展被移到了9月,原本在8月举办的成都车展被迫让路,提前到了7月。

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因为两个月前已经在成都车展释放了“洪荒之力”,车企眼下能拿出的东西已经不多,只能为了面子出来刷个存在感。其中,特别务实的车企干脆选择主动“放弃”,有些企业甚至放弃了常规的展台媒体活动。

按下北京车展媒体日上的冷热不均不表,从观众日依旧人头攒动的情况来看,不同于以往的车展功能定位——上半年的车展刷品牌、下半年的车展搞销售,2020年北京车展这个唯一的A类车展,车企或将集体转向现场卖车、抢订单的思路。

我们也不难推断,提前“被透支”的2020年广州车展,或许也会成为年终促销卖车的大本营,为车企冲刺第四季度乃至年度销量目标而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