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起源
第一种说法:音乐来源于劳动。
我们的祖先主要从事集体体力劳动,如打猎、采摘野果、砍树、搬石头等。集体劳动需要一个整齐的声音来指挥大家统一行动。体力劳动也需要一个呼唤大山加油的声音。于是,出现了一个规律而有力的声音:“哦,嘿,哟”,这就是最早的音乐。当狩猎成功或获得丰收时,人们需要一种有节奏的声音来表达庆祝,于是最早的舞曲就产生了。
我们常说,劳动创造人本身。人们在劳动中学会了直立行走,于是手脚分开,胸部发达,声带等器官健全,大脑成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有声音,有演奏的手,有创作和欣赏音乐的头脑。这些都说明音乐来源于劳动。
第二种说法:音乐来源于情感交流。
人在高兴、激动、生气、难过的时候,自然会发出声音。古人云:“声无不发自内心。”意思是进入的感受促进了音乐的产生。人们经常能听到一只雄鸟的歌唱,常常以此来吸引雌鸟的注意。作为一种高级动物,男女也是用声音来表达爱意的。
中国古代的《诗经》中有一句诗“琴上之友”,意思是弹琴来表达彼此交朋友的愿望。现代流行的情歌和小夜曲也是一种直接表达爱情的音乐。
第三种说法:音乐来源于对天籁的模仿。
大自然的声音非常丰富:风在呼啸,雨在沙沙作响,海浪在奔腾,昆虫在鸣叫,鸟儿在鸣叫...你一定看过杂技团的口技表演,各种自然声音都可以模仿。论模拟,人们可能达不到这种程度,但音乐家会模仿自然的声音,加以美化和规律化,就像中国唢呐《百鸟朝凤》中的音乐,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的音乐,也是音乐的来源之一。
第四种说法:音乐来源于语言。
你不妨试着读一篇文章,或者做一次有表情的演讲,你会发现人类的语言天生就有节奏和语调的变化。人在激动的时候,往往会夸大和强调语言的语气和节奏。尤其是押韵诗的语言,如果反复背诵,会发现里面有优美的音调。
除此之外,人的语言呼唤、悲歌、叹息都非常接近歌唱。西方歌剧中有一种“宣叙调”,类似于唱歌时说话,音调比较平,节奏和语言非常一致,容易让人听懂。其实类似的例子在儿歌里也能找到。比如你先读一句“我有两只万能的手”,然后按照那首歌的曲调唱,你会发现音调和语调都很接近。
第五种说法:音乐来自于交流的信号。
也许你会说,人与人交流的信号不就是语言吗?事实上,人们传达了很多信号。语言只是其中之一。比如手势、眼神、绘画都是信号,音乐是一种特殊的交流信号。如果你到了国外,不懂外语,不妨唱唱或者放放这个国家的音乐,让那里的人和你交流起来很方便。所以人们常说,音乐是一种超越国界的语言。
第六种说法:音乐来源于巫术。
古代人对很多自然现象不了解,认为是上帝在作怪,所以通过巫术与神和魔沟通。在歌舞的巫术活动中,产生了音乐,后来又发展为图腾崇拜音乐、祖先崇拜音乐等。
当然,关于音乐是怎么来的理论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虽然众说纷纭,但音乐的起源始终与人类早期的存在和生活方式有关。换句话说,音乐是因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生活是音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