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是如何创作的?
今天的乐评人认为,斯特拉文斯基并非有意创造这种音乐划分,而是在一战前的那段时期,狂欢、奢靡、强烈的毁灭欲、革命和对未来工业世界的憧憬混杂在一起,让一些作曲家在音乐理念上继续遵循古典浪漫主义的规范,几乎是一种折磨。
斯特拉文斯基最初将《春之祭》构思为交响乐,后来改编为芭蕾舞剧。事实上,无论是什么形式,这部在节奏和声上与古典作品完全不同的作品,注定会成为现代音乐的起源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是多风格的。前期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表现出对不同寻常的乐器色彩、激烈的节奏、刺耳的力度和热情的偏爱。中期的音乐清晰、凝练、简单明了,属于新古典主义音乐流派。这一时期的第一部作品是芭蕾舞剧《Pulchenella》,于1920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著名画家毕加索为该剧设计了布景和服装。1922,作者将该剧改为同名组曲,是作者沉迷于18世纪音乐中的一首混合音乐。后期批判十二音体系,但作品中出现了勋伯格等人创立的顺序创作手法。
斯特拉文斯基: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俄裔美国作曲家。他学习法律,然后作为业余爱好者跟随林姆斯基·戈尔沙科夫学习音乐,最后成为现代音乐流派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中不拘一格,不断吸收各种新的表现手段。当人们在评论他的一种风格时,他已经转向了另一种新风格。在各种风格和流派的创作中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十二音体系”的构建
与斯特拉文斯基相比,另一位当代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在当时受到的关注较少。但实际上,勋伯格创造的“十二音体系”在理论和技术上为现代音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十二音体系”又称“序列音乐”,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八度音程的范围内,十二个音包括半音是同等重要的,所以作曲家在创作时基本可以放弃大调或小调音阶,只要将这十二个音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一个或几个序列。
你可以想象学院派作曲家刚接触序列音乐时的困惑和愤怒,但今天的音乐必须向勋伯格致敬。正是“十二音体系”将音乐从某些规则中解放出来。虽然这只是第一步,但却是最重要的一步。虽然很少有人追随勋伯格,但勋伯格本人及其学生魏博恩和伯杰创立的“新维也纳音乐学派”对后来的先锋派音乐家影响深远。经过一段时间的“新古典主义”,斯特拉文斯基很自然地转向了序列音乐的怀抱。你不能说这只是一个偶然的选择。
勋伯格:1874年生于维也纳,1951年死于洛杉矶。他几乎是靠自学起家的。他是无调性音乐的创始人。他早期的代表作品:《平安夜》(1899)、《灰之歌》(1903)是浪漫主义和印象派。1908年,他创作了三首钢琴曲,这是十二音体系的开端。
被冷落,干它的电音。
另一方面,或许更早一些,一些科学家对电的使用很着迷,各种当时看似不可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电器被发明出来。这些发明家很快意识到,电波的原理其实和声波的原理差不多,都是频率上的振动。当电流振动产生的频率出现在人耳可听范围内时,就变成了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般来说,人们会把这种声音称为电流噪音,这似乎与音乐无关。甚至大部分医生都认为电流噪音会造成人的神经损伤,让人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
然而,有些人仍然痴迷于这种属于未来的声音。1876年贝尔发明的电话和1877年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都可以算是对电流的合理利用,音乐通过留声机第一次找到了流行的载体,这和坐在音乐厅或者在家看乐谱完全不同。与电话和留声机相比,大约在1922年,年轻的俄罗斯科学家列昂·特里明发明了一种机器。
然而,它远非普遍。它是一种利用声场波形的变化来控制声音的机器,即利用演奏者身体在两根金属天线之间的相位变化来发出相应的声音。他把这台机器命名为Thereminvox,后来干脆就用他的名字叫“TriMing”。特里明先生确信,未来电子学将在伟大的苏联共产主义社会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但他的伟大梦想真正在美国实现,是在他移民美国之后。
大概是在1927左右,这部机器才第一次被引入美国社会和流行音乐。当时是美国爵士乐大发展的时代。虽然特里明立即被RCA唱片公司买下,并大量制作了500套,但在当时,这种“乐器”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尤其是对当时强调乐器演奏技巧的爵士音乐家而言。这个东西根本不在他们眼里,很多音乐人都认为它只是又一个昂贵的玩具。即使Trimming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一场极其先进的电子音乐会,但在音乐界仍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是在电影界,Trimming得到了很多的反响,它经常被用在很多后来的惊悚片和谍战片的背景音配乐中。直到后来,切边的价值才被电子音乐人认识到,并开始被广泛使用,也许甚至有点太广泛了。
二战后,技术催生了“声音”艺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撕碎的不仅仅是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格局,还有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这场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摧毁了人们心中一首缓慢而古老的古典牧歌,切断了未来与过去的联系。战后的世界正以加速度走向现代社会,这种变化必然会在艺术和音乐中有所体现。
也许战后最重要的音乐家是约翰·凯奇。尽管时至今日仍有人对他嗤之以鼻,但即使是鄙视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凯奇,现代音乐的面貌恐怕会和今天完全不同。与其他音乐家相比,凯奇更像一个演说家和哲学家。虽然他自己的作品很有说服力,但似乎他关于音乐的演讲对大众的影响更大。
从凯奇不同时期的演讲中,人们逐渐发现“音乐”一词逐渐被“声音”所取代,这些演讲传达了一种新的欣赏态度。“新的声音需要新的聆听方式。不要试图去理解,而要注意声音的活动。”然而,要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古典音乐传承下来的欣赏习惯并不容易,尤其是要让西方听众接受凯奇的东方禅思更是难上加难。
也许是为了刺激批评他的评论家和观众,凯奇在实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大部分内容都超出了当今大众的接受范围,比如加钢琴、扔硬币作曲等等。也许正是因为凯奇在他的音乐中几乎找不到任何西方音乐传统的影响,所以他对这种音乐传统的影响才如此重要。
虽然凯奇在1939年录制了最早的电子音乐作品之一《想象中的风景1号》,但这种在78转胶木唱片上录制电子管振荡器产生的电流声的方式过于昂贵和复杂。一般像瓦雷泽、鲁索罗、希林格这样的音乐人,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但真正去实现又是另一回事了。直到新的录音设备出现,这种情况才会改变。
音乐实验家约翰·凯奇·约翰·凯奇(1912-1992)抛弃了传统的演奏技巧和作曲技法。他以“加琴”的先驱而闻名,加琴是在传统钢琴的琴弦上或琴弦之间放置各种物体,从而改变原有的声音和音色。凯奇研究了机遇的音乐和电子音乐,最著名的作品《4分33秒》,这是一首史无前例的无声音乐,它的停顿长达4分33秒,创下了最长停顿的世界纪录。?
录音机的诞生
显然,磁带作为一种音乐载体,完全不同于以前的乐谱和胶木唱片。操作简单方便,最重要的是对磁带上录制的声音进行改变和处理非常容易。因此,录音机的出现立即引起了音乐人的兴趣。这是一个媒体改变音乐的活生生的例子。
到了50年代,已经越来越完善的录音机彻底改变了前卫音乐的方式。这种类似音乐革命的行为被归功于两位法国音响工程师皮埃尔·舍费尔和皮埃尔·亨利。
在20世纪40年代,谢弗和皮埃尔作为同事一起为法国国家广播公司的工作室工作,但严格来说,他们的作品和电子音乐实际上走了两条完全相反的道路。录在磁带上的声音并不是来自电子乐器,而是直接取自现实生活,然后音乐人利用录音机特有的功能对这些声音做技术处理,比如变速、反转、切割、叠加音轨等。因为里面的声音都是真实的声音,所以这种音乐被称为“具象音乐”或“具象音乐”。
1949年,皮埃尔·舍费尔写出了他的第一部成功作品《一个人的交响曲》。此后,他一直与其他先锋派音乐人合作,如瓦雷泽、梅仙、斯托克豪森,这些人对后来的电子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了解他们的人并不多。
尽管皮埃尔·谢菲尔德和皮埃尔·亨利领导的声音研究小组小心翼翼地避开了电子音乐这一不成熟的领域,但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却很自然地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产生了极其相似的听觉效果。同样是在1949年,美国工程师做出了第一个声码器,也被称为“变声器”,随即被运到德国波恩的语音学学会。
这台机器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给天籁之音带来独特的电子效果。《变声器》立刻引起了科隆电台制作人罗伯特·贝耶的浓厚兴趣。次年,贝耶以这台机器为基础建立了电子音乐实验室,后来成为早期德国电子音乐的重要据点,斯托克豪森曾在此工作。通过这个实验室的努力,具象音乐,或者说实验音乐和先锋派音乐终于开始有了电的味道。
爵士乐和摇滚乐的变化
爵士乐和摇滚乐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算是现代音乐,但即使是这么小的一部分,对爵士乐和摇滚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种影响在爵士乐中甚至是决定性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现代音乐并不是以一种形式出现的,但无论如何,各种可以称之为现代音乐的音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和声功能的破坏,比如节奏不稳定或者根本没有节奏,比如一般意义上的噪音的使用,比如对人声乐器功能的重新定义。从这些角度来看,爵士乐和摇滚乐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算是现代音乐,但即使是这么小的一部分,也对爵士乐和摇滚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爵士乐中甚至是决定性的。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批爵士乐手决心改革传统爵士乐。从查理·帕克和查尔斯·明格斯到厄尼·科尔曼和桑拉,爵士乐已经从一种在低级酒吧演奏的传统黑人音乐变成了一种激进的实验音乐。这种变化确实耐人寻味,但其实并不突然。黑人音乐一直有打破常规的倾向。
自从与古典音乐分道扬镳后,先锋音乐一直在寻找能给自己带来活力的音乐形式。全世界的音乐家对民间音乐越来越感兴趣。他们突然发现,那些简单的自制乐器发出的声音,以及这些声音组成的结构,完全代表了音乐的现代性。
在摇滚音乐领域,1967录制的披头士唱片《佩珀中士的孤独心灵俱乐部》让这四个男孩从流行歌手变成了严肃音乐人。在这张唱片中,制作人乔治·马丁充分发挥了皮埃尔·谢菲尔德和皮埃尔·亨利传承下来的磁带加工技术。每一个听过这张唱片的人都会对音墙和不可预知的效果感到惊讶。要知道,那还是三分钟爱情流行歌曲的时代。
当然,后来的摇滚乐手比披头士走得更远,比如80年代纽约的“无浪”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摇滚乐的根基,但科技因素也不容忽视。和50年代的实验音乐人一样,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也在改变音乐的面貌。过去,音乐家需要剪刀和胶水来仔细完成作品,而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在电脑上移动鼠标就可以完成。记录方式的改变改变了音乐本身,现代电子音乐人巧妙地利用了前人留下的成果。
20世纪90年代电子音乐的迅猛发展。
自从90年代中期电子音乐大爆发以来,几乎所有的音乐都带有电子的味道,甚至世界音乐也成为电子音乐中的一种素材,经常被使用。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当音乐人面临更多可能性的时候,音乐更多的是选择而不是创作,而这样的选择总是伴随着某种泛滥的趋势。
其实现代音乐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一个脱离了古典主义的概念上的,在这个概念上,又跟进了技术或者设备的发展。而且整个音乐的未来恐怕跟科技的变化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至少目前来看,音乐人作曲技法的改变不会对音乐的未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真正的关键还是技术。
然而,虽然科技在其中占据了主要因素,但真正能打动人的作品,还是那些直接发自内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深刻情感。换句话说,人性化的电音不是奢望,也不是流行电音的宣传策略。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无论是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还是约翰·凯奇,或者是最早使用电子设备创作音乐的音乐家们,都认为人的情感可以通过破坏音乐的结构,破坏人们习惯的听觉体验,以及电流产生的声音来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