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与外国艺术歌曲的区别。

1,音乐地域、民族、时代差异

中国音乐思想的源头是儒家和道家提出的音乐思想,它们都是从春秋以前萌芽的许多音乐美学观点发展而来的。中国两千多年的音乐发展史,一直是以儒道两家为主导。追求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它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优美的意境能给欣赏者留下美好的想象空间,带来思想的深化和情感的升华。

西方美学的发展主要有两大流派,即“他律”和“自律”。

所谓“他律”,强调音乐的美是受音乐形式(包括情感社会)影响的,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容,这种内容决定了形式,即情感音乐审美;

相反,“自律论”强调音乐的美只来源于音乐本身,内在因素决定音乐的形式美,强调音乐的内容。

2.音乐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简而言之,中国认为“一曲多用——再创作;西方致力于特别的歌曲——注重原创。”"

“一曲多用”的价值取向是尊重原著的风格和原著的欣赏习惯。只有在创作中稍微改变一个“基本调”,才能赋予歌曲新的内涵。

《献给特殊的音乐》以作品的个性为目标,无论是作品的形式,还是创作技法,都是以不重复他人或自己为原则。

3.创作方法不同。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式具有集体性和一次二次创作一体化的特点。所谓集体性,是指作品中凝结的劳动不是一个作曲家的个人行为。

所谓一两个创作的融合,是指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是歌手或者是表演者。同时作曲也是演唱或者演奏的过程,没有一两个创作的分工,很即兴。

西方音乐作品(主要指西方职业作曲家的作品)的创作方式具有个性化、创作与创作分离的特点。西方音乐作品属于作曲家的个人劳动,体现了强烈的个性特征。同时,一、二度创作是有分离的,即作曲家的创作只是为了完成乐谱。

4.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表达

从美学角度观察中西音乐,我们发现中国音乐注重作品的意境和神韵,强调创作的奇妙和神韵,注重表达的含蓄和圆通,喜欢艺术形式的中庸。

西方音乐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和道德教育色彩,表现形式相对固定,往往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西方音乐随着自身的发展,逐渐加入了生活和现实的气息,感情的表达直白而激烈,具有很强的情感表达能力。

扩展数据:

随着文化发展的日益国际化和多样化,追求多层次、高品位的精神享受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品味时尚、风度优雅的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使得艺术歌曲在人们的精神享受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音乐创作手法和审美标准存在差异。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是在不断的碰撞中与欧洲文化相交融,借鉴西方音乐的精华,充分肯定其本土性,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逐步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