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失败者”
↑↑↑↑↑↑↑↑↑↑↑↑↑↑↑↑↑↑↑
先听首歌。歌是一个Live的录音,效果不太好,感谢你们的耐心。歌曲是一首安抚人心的慢歌,原唱为黄小桢,出自其1998年的专辑《赏味期限》。
不过选这首歌,并不是想介绍歌曲给大家,而是因为张悬在唱歌前的TALKING。她提到她要用这首歌送给一直都在听各式各样独立音乐的人,还要鼓励各式各样身份的人,无论性别认同,蓝领、白领, 还没有失败的知识分子,还是已经失败的上班族 ……
我在想, 为什么上班族就失败了呢?我们发挥才能、自食其力,是社会的核心人群,何谈失败?这个失败如何理解?
我觉得这个 失败的涵义是自由的远离 。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的领域斗争,可以选择相信A理论也可以选择相信B理论,在这个形而上的世界里,他是自由的;而上班族必须“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工作成就感不足的时候,甚至能感觉到是用自己的时间在换钱而已,所以何谈自由。不要表面上看,以为上班族仅仅是指打工仔,其实老板更是。就像黑格尔说到关于奴隶主——你以为只有奴隶在被奴役着吗?其实奴隶主的自由更少,因为其拥有的更多。拥有更多的东西,他就更受这些东西的牵制,这就是物的异化。正如一个企业的老板需要考虑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而各岗位上的人员只要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老板比员工更累。
且“知识分子”总归还是要变成“上班族”,所以,我说我们都是“失败者”。
千万别看到这里就说我的观点悲观,乐观的在后面。
一个“失败者”该如何改变他的命运?
这个年头最好销的就是成功学,甚至是一些带有心理学意味的培训。那是你方唱罢我登台,不亦乐乎。有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亦或者一时被冲昏头脑,追求着这些课程,视老师的教导为法师的开示一般。(打一波反逻辑,一个人如此渴望成功,是不是也恰恰证明了他此时的失败?LOL)然而这些老师都说了些什么?
之前公司组织过一次全员培训,老师说了一个例子:
不知道你们听完这个故事感觉如何,我当时也真的是信了。 我要成功,我要有一个目标,我要坚定的追求我的目标。
可事后审查一下,她飞跃检票口的行为,是不是真的值得鼓励?这难道不是破坏规矩的行为?难道我们要认同只要成功,不管手段的价值观吗?
其实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朋友劝我参加一个精英课程,我填了报名表,今天主办方来了一个报名确认加电话回访。电话聊了13分钟,除了告知我培训的时间之外,主要是与我讨论了我在报名时填的调查表。调查表很细致得问了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都分别要求讲述现状,目标和改进措施。回访员对于我的答案不是很满意,因为我对现状挺知足的。而他总在暗示我,其实我离目标的差距都是我自己不够好,要从自身开始改善,这样才能完成目标。聊到后来他都有些尴尬,他明显感觉到我是个“不求上进”的人。怎么三十多岁了,没有成家没有女友,竟然还不着急,不把它当做是个问题——简直不可理喻。
但我以为,如文章一开始所说,你们以为成了家立了业传了宗接了代就是成功了?你们以为大富大贵有钱有闲就是成功了?你们不过是被一种叫做“成功”的东西洗了脑而已,反过头来看,都是“卢瑟”。
真正的成功,首先是平静,其次是满足。
在我看来,这个回访首先教我看清自己的不足——这让我不平静,再教我看清自己离目标的距离——这让我不满足,这典型的是将我往失败的方向引啊!
当然我不是在歌颂一种颓废的人生观,我是说首先我们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没必要把自己整完美了),然后再看看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在哪里,则其一二发挥之,就可以很满足。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挣钱的特长,有的人就是买什么什么跌,但所有人都拥有幸福的可能性,只要内心平静且满足。不要和别人比,比着比着就成了攀比,羡慕终成嫉妒而生恨。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同等的天赋或者是条件。他们比你会挣钱,接受它;他们比你有权,接受它。甚至不仅仅是接受,要悦纳。别人的成功不一定是你的失败,就像《慈经》里蕴含的道理,如果所有人都是满足喜乐的,你也就没有敌人了。
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谁吗?是那个到处宣称自己无知的人。①聪明的人会接受自己的无知,满足于自己的点滴进步,这才是幸福的人生。
最后再来一首歌《失败者的飞翔》,安慰那些被我这篇文章说成“失败者”的人们。
歌词的意义:当你疯狂地追求别人所定义的成功或许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穿越距离的拥抱。拥抱,也许是一个眼神或者只是一首理解你的歌。
①来自于德尔菲神庙对于苏格拉底的启示。德尔菲神庙敬奉的是太阳神阿波罗,在神庙上有一句神谕叫“认识你自己”。神庙女祭司曾说过,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具智慧。苏格拉底就去找城中的智慧者,普遍被认为具有智慧的政治家,诗人,能工巧匠。只可惜,通过谈话他发现,他们只是对自己熟悉的领域较为了解而已。所以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我唯一比他们聪明的地方,就在于我知道自己无知,而他们还不知道。”结合神谕可知,认识自己是非常困难的,苏格拉底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而别人还没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说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