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人生的起点和终站》精髓版读书笔记(一)
近日,著名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世。又引发了一场关于生与死的大讨论。
生与死历来是哲学宗教探讨的话题。
从今天开始分享南怀瑾《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一书中的主要精髓。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长期精研国学,读书数十万卷,于儒、道、佛皆有精湛造诣,兼通诸子百家等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堪称一代宗师,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
本书简介 :2006年2月,胡松年先生从美国专程到上海,向南怀瑾先生求教有关生死问题。本书所记录的就是南先生对生死问题的解说。他运用佛法原理,从死亡讲起,解释到人的出生,以人类正常生命变化而言说,并不沾染宗教意识,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知识,阐释生死大事,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死观。
人类整个文化,无论中西,一切学问,一切宗教都是为了追寻生命问题。
南怀瑾先生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认为中国儒家、道家跟佛家一样,但是没有佛交代得清楚。
佛已悟道:一切众生有个总的***同生命,不生不灭,永恒不变。叫做“本体”,一切生命的六道轮回,分段的生与死,只是这个本体的变化现象。
假定时间是永恒的,那么,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未来是时间的分段,这是人为的知识思想,把时间分段了。
我们的生命也同这个原理一样,在所谓的本体上讲时间是永恒不变的。昨天、今天、明天,每一分每一秒,身心生命随时都在变化,宇宙也在不停地变化。这是易变生死。
佛说菩提,什么是菩提,就是悟道了,明白了。不只是道理明白,是身心都求证到了。
说穿了就是追究生命的究竟根本,其中自然也包含了生死问题、生存问题。
一切生命的本体是不生不死的。
是彻底知道了,不是逻辑理论上知道。
知道一切生命的本体是不生不死的,没有生过,没有死过,是悟到这个而成佛。
譬如释迦牟尼佛,他也是生来也死去了,这个是生命的现象,分段作用,就像过去现在未来一样。
佛说一切众生,不止人,包括宇宙的物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本体的现象变化,都是分段生死,都是变易生死。变化不是究竟,不是根本,而是现象。但是这个生命总体的功能,是不生不灭,不生也不死。
正如唐代的诗人刘希夷《带白头翁》里的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生命就是这样,年年都有个春天,年年都有个冬天,这是生命两头的现象。
知道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证得菩提。
佛教在印度兴起,却在中国发扬光大。
《易经》里有几个要点就是不易、变易、交易、简易。
所谓“不易”,有个东西是不变的,永远不生不死,根本的东西没有变过。
“变易”是指,宇宙一切现象有生有灭,随时变化,没有不变的。
“交易”就是变易中有交变,交叉的,感应的。这个交变感应,在梵文里就叫瑜伽,互相感应,相对应的变。
“简易”,一切复杂的变化是由简易而来。简易和复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变易、交易、简易,万变不离其宗,只有一个不变的,就是不易。
就因为中国有这个文化基础,道家、儒家、诸子百家等,配上印度佛家佛陀所悟的道理,吸收融合,成为东方文化。
中国人有个别家没有的文化,就是敢讲生命是可以“长生不死”的。
只有道家敢讲,生命是可以“长生不死”的。既然晓得那个本体是不生不死,我们可以修持到同本体一样活着,去了死的一头,永远活着,道家叫“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休”,“宇宙在手,万化由心”。只有中国人敢做这样科学的假定,认为生命可以跟天地宇宙的寿命一样。宇宙是运动的,永远没有停止,没有休息过。
佛不同了,佛晓得本体是不生不死,但是不讲,把这个生死可以保留下来。
可是释迦牟尼得了道,为什么又走了呢?佛说,我没走啊,我还在这里。
道理是中国文化固有的名词,被佛学、基督教翻译借用。
《解深密经》将“道理”分为四种: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种道理,“法尔道理”。法尔如是, 不随因缘因果变化而变化,是本来如此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个法尔是佛学到中国来才创造的,意思是我们中国人普遍讲的自然。
不同于唯物观念的自然,又不同于道家或印度外道的自然观,所以另创一个名词——法尔道理。
前三种道理的背后是法尔道理,那是真理,是不变的。变了就不是道了。你真的求证到法尔道理时,那就是得道了。
“得道”也是比方说法,是观待道理的说法,因为“道”从没离开过你,也没有增一分减一分。 用禅宗的话,就是回到本来面目。 然后,发起各种妙用。
以上关于道理的分析,只是帮你解脱迷惑的方便方法罢了。
以上是南怀瑾《人生的起点和终站》精髓版读书笔记(一),以后还会陆续更新。作者水月静,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