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本明星很少像韩星那样来中国捞金?背后原因是什么?
韩国明星年年来中国捞金,但为什么鲜有日本明星来呢?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国家的娱乐业发展战略不同导致的。先看日本。日本的娱乐行业主要是面向国内的。没有向外扩张的野心。上世纪80年代,日本电影和电视剧在中国曾经红极一时。
比如著名的日本电影追捕,在中国非常受追捧。为电影配音的团队,甚至于可以在当时搞全国巡回演出。电视剧当中,阿信的故事,血凝在中国都有很好的反响。但这并非日本人有意向中国进行文化输出的结果,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主动引进。日本的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主要面向本国市场。对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太大期待。
在这样一个整体的市场环境下,日本明星前往大陆捞金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再加上当时中国经济才刚刚起步,其实也很难提供高额的回报,日本明星对于来华演出并没有特别大的兴趣。当然非商业性的访问活动也是有的。比如追捕的男主角扮演者高仓健,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就曾经来中国访问过。2000年以后,有少部分日本著名演员来华参与电影拍摄。比如2003年,日本著名演员中井贵一参与了天地英雄的拍摄。2005年张艺谋的电影千里走单骑,除了邀请中井贵一出演之外,还邀请了高仓健担任男主角。不过很明显,这主要是一种个人行为。
在日本启动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日之间的关系迅速降温,这对于日本明星来华参与电影制作形成了一种很严重的障碍。所以近年来中日之间的电影合作数量很少。但也不是没有,比如前两年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就启用了日本明星染谷姜太。这个应该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因为原小说是日本人写的,背后有较为浓厚的日本资本因素。
如果说将商业走穴活动视为圈钱的话,日本明星当中最典型的应该是松下小姐酒井法子。上世纪90年代,酒井法子为松下代言,广告在中国大量投放,因此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由于在日本国内日渐过气,所以酒井法子曾经一度前往台湾发展,也曾经来华举办过演唱会走穴。但是反响不是特别好,几年以后就销声匿迹。后来传出她染上毒瘾。应该说她的经历比较特殊,大部分日本明星并没有来华走穴。
总的来说,日本娱乐业的重心始终是放在国内的,就算有少部分明星来华出演电影,或者开办演唱会走穴,主要还是个人行为,背后没有从政府到公司全方位的推介支持。至于像矢野浩二这样的日本演员,实际上本身在日本国内没有知名度,谈不上明星,来到中国之后,主要通过在抗战题材影视剧当中担任日本人角色。也不是以走穴为生。
接下来谈韩国。
韩国文化娱乐产业进军中国是从上世纪90年代的唱跳组合hot开始的。Hot也可以说是寒流最早也是第1波的代表性人物。之后一系列韩剧比如天桥风云,蓝色生死恋之类的偶像剧,还有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人鱼小姐之类的超常家庭伦理剧,吸引了中国的年轻人和中老年人。大长今将韩剧的魅力推到了极致。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这其后实际上是韩国政府精心策划的文化产业振兴推广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韩国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营销,专门设立文化产业研究院,进行海外市场拓展。在早期的时候免费提供版权,供中央电视台播出。同时鼓励企业到海外发展,给予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公司和演艺人员对于海外走穴非常热衷。有不少韩国演员到中国参与影视剧的拍摄。其数量和规模在一段时间内非常可观,远非日本演员可比。比如车仁表,张娜拉,安在旭等人都曾经在中国拍摄过多部电视剧。韩国的演艺人员普遍推行全能模式,除了会演戏,还要会唱歌,会跳舞。因此除了拍摄电视剧以外,还会在中国进行演唱会巡演,商业走秀等等。
除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之外,韩国娱乐行业高度重视中国市场有两个原因。第1个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哪怕占据一个非常小的市场份额,其绝对量也是很惊人的。第2个原因是与日本相比,韩国国内市场的规模要小得多。韩国的人口,大约是日本的1/3。韩国人的收入水平与日本也有很大差距。因此与日本相比,韩国娱乐行业只靠本国,国内发展压力很大。扩展海外市场是韩国娱乐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过,由于美国在韩国设置萨德系统,中韩关系因此陷入低谷。这就导致韩国娱乐产业在中国的影响力日渐示威。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的电视频道上越来越少见。青少年当中痴迷韩流的人也越来越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韩国娱乐产业,虽然做了一些尝试,希望维持在中国的市场影响力,但总体来看成效不大。所以韩国人近些年来开始努力拓展亚太地区以外的市场。
综合来看,日本由于其国内市场相对庞大,所以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不大。明星向海外市场拓展的意愿不足。韩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中国文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韩国人希望在中国分一杯羹的意愿非常强烈。但是由于目前两国关系受挫,韩流的发展现状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