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拉丁舞表演的因素
为了未来拉丁舞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年轻的拉丁舞舞者显得尤为重要。根据IDSF竞赛规程,拉丁舞项目将少年运动员分为少年组和儿童组,每组又分为两组。儿童1组:生理年龄需达到或小于9岁者;儿童组2:年龄大于9岁小于11岁的,我们可以将11岁以下的运动员定义为少儿拉丁舞选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我国共有青少年运动员30074人,占体育舞蹈演员总数的47.73%。证明了中国参与体育舞蹈的孩子越来越多。
拉丁舞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近年来,少儿拉丁舞比赛不仅成为全国锦标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标准舞学会、中国体育舞蹈协会的少儿分级制度和竞赛规程颁布后,少儿体育舞蹈的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
二、影响因素分析
(1)体型
在2012体育舞蹈冠军赛中,少年组的决赛选手们保持了出色的身体形态,每一个舞者都像一个成熟的拉丁舞者。上身挺拔,下肢灵活。反而没进决赛的选手略逊一筹,专业院校学习拉丁舞的年轻选手也不少。拉丁舞动作主要是由于胯部的相对张力和身体的反作用力,产生重心偏移的效果。孩子在学习拉丁舞的时候,不会过多考虑这样的动作效果是通过什么原理产生的。仅仅通过对感官的错误理解就会出现很大偏差,而儿童拉丁舞者为了完成动作,也犯了自己的形态错误,比如躯干不垂直,头抬得太高,低头,挺胸,收腰。
(2)动作完成质量
拉丁舞的舞蹈节奏是活泼的4/4或2/4拍节奏,平均节奏在40小节/分钟左右。拉丁舞者不仅需要每拍做一个动作,有时甚至要做两个以上的动作,所以每分钟要做100个以上的动作。舞蹈速度极快,移动速度也很快。同时,演奏者必须准确地踩住节拍,做出许多高难度的技术。
通过观看最近两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和对少儿组拉丁舞裁判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类似的基本动作中,表现较好的选手表现更好,基本功扎实,动作更协调。成绩差的选手更差。比如牛仔舞的舞蹈速度极快,强烈的扭动和快速连续的旋转让人眼花缭乱,充分显示了牛仔舞的风格特点。一个优秀的拉丁舞者需要具备快速连续旋转、爆发力、柔韧性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爆发力也是年轻运动员最缺乏的方面之一。
(3)舞蹈编排
拉丁舞成品套路是在不同的音乐环境中完成的,成品套路的流畅性和观赏性是动作编排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的呈现美,打造成品套路才是最终目的。在成套动作的编舞中,要针对拉丁舞选手各队的技术特点,如年龄、身体形态、身体运动功能、身体素质、技术风格、表现力、心理状态等因素。在安排动作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因人而异。
(四)裁判评价因素
中国著名裁判陈淑敏说,体育舞蹈比赛前几轮采用淘汰制计分。用了什么?马克?(滴答)的方法,也就是说,谁在场上的滴答多,谁就晋级下一轮。比如第一轮舞,48对跳桑巴,跳完一个舞,裁判?钩子?一次。跳完五支舞后,统计每对的总勾数,勾数最多的24对将晋级下一对。以此类推,前12选自24,前6选自12。到了决赛就不一样了:比赛采用排名的评价方式。比如决赛舞蹈的选手之后,裁判认为最好的舞者会被标上1,然后依次往下,最差的舞者会被标上6。五个舞蹈全部结束后,我们开始把所有的名次加起来,然后计算总分。然后总分越高名字越低,总分最小的情侣为冠军。由此可见,场上球员的成绩都是裁判主观判断的,无论是滴答还是排名。
在拉丁舞比赛中,裁判是整个比赛的裁判和仲裁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裁判决定了整个拉丁舞者的表现。但是,拉丁舞并没有一个相对详细的评分规则和方法。要想提高我国少儿拉丁舞水平,甚至拉丁舞水平,需要下大力气建设裁判队伍。
通过以上分析,影响少儿拉丁舞表演的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性包括临场表现和日常训练,客观性包括临场环境和裁判评价。本文对影响少儿拉丁舞表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其教学和训练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少儿拉丁舞的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