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梁莉的《东风西渐:解读国际大牌里的中国元素》急!!!链接也好,拜谢!
各大国际时装品牌中出现中国元素早已不是新鲜事。近些年,国人凭借着赶超欧美的迅猛消费态势,成为国际大牌争相献殷勤的“财神爷”,各大品牌自然少不了奉上让中国人倍感自豪和亲切的中国元素,China Chic炙手可热。国际大牌诠释中国元素的方式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评和思考,他们所诠释的中国元素是他们对中国所了解的那一部分,就好像是,他们站在门外,从门洞中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国人则身处门中,得见全豹,对于如何取舍,才能提炼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反而更容易纠结不清。
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通过海上和陆地两条丝绸之路,两千多年以来,大量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涌入西方。在十六世纪的明朝中叶之后,欧洲传教士的来华布道,海上贸易的繁荣,西方世界才开始对中国有真正深入的了解,为18世纪欧洲思想家们浓郁的中国情结以及欧洲社会的“中国热”奠定基础。
青花瓷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商机。在16至18世纪,***有三亿多件瓷器在欧洲登陆,它的销售遍及地球三分之二的大陆。明朝时的海禁让到达欧洲的青花瓷身价倍涨,一时成为权贵人士才能拥有的奢侈品。直到17世纪上半叶,通过荷兰人的超凡商业组织能力,青花瓷才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对青花瓷的青睐,更是带动了整个英国社会收藏中国瓷器的风尚。西方世界对青花瓷的独特情愫,不难在今日的各大国际时装大牌的发布系列中看到。时装界的青花瓷时代由罗伯托·卡瓦利(Roberto Cavalli)所开创,在卡瓦利2005年秋冬成衣系列发布中,呈现了一长一短两件青花瓷纹样的礼服,在此之前,尚无西方设计师能将中国元素运用得如此浑然天成,在此之后,这款青花瓷礼服就被其它品牌不断地模仿和膜拜。其影响至深,以至于克里斯汀·迪奥2009年春季高级定制系列发布中,在礼服上运用的白底蓝色纹样,被视为青花瓷风格的延续,尽管其灵感实际上是来源于中世纪欧洲弗兰德地区的一种传统颜色,而非青花瓷。在卡瓦利2013年早春度假系列新品女装中,再次于服装上呈现青花瓷印花的纹样,带来东方风情的柔美气息,契合了西方人心目中青花瓷的高贵典雅印象。在斯特拉·麦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2012秋冬系列中,白底蓝色浮雕刺绣图案,也呈现出青花瓷的感觉。
二十世纪20、30年代的旧上海,是西方时装设计大师们挥之不去的东方情结。当时的上海,遍布西方各国租界,金融商业繁荣,与当时的纽约、巴黎齐名,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被誉为“东方巴黎”。十里洋场中身着改良旗袍的时髦女子,更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东方性感女神。随着1997年妮可·基德曼身着鹅黄色绣花的迪奥高级定制旗袍,款款走上奥斯卡红毯,一场全球的中式服装风暴席卷而来。阿玛尼(Armani)2009年春季高级定制系列中,展现出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上海风情,玲珑的宝塔形翘肩外套、浓艳的漆红色、流苏装饰的衣扣、如旗袍一般的紧身轮廓,勾勒出步履旖旎的倩影。夏奈尔(Chanel)2010年的高级定制系列发布上,旗袍的出现,无疑是为了赢得中国富人的高级定制市场。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2011年春夏系列发布中,旗袍的小立领、斜襟、盘扣,以及招摇的直抵大腿上部的高叉,性感到妖冶,这是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精心策划的一场针对远东顾客的时装发布。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打开国门,迎接各方来客。对西方世界来说,那时的中国社会就像是地球上的另一个世界,他们对冷战期间封闭了几十年的遥远中国感到十分陌生,又充满好奇。西方人对那个时代中国的印象就像是电影蒙太奇一样的片段,要表达它们,难免断章取义。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数夏奈尔的”巴黎·上海“2010高级手工坊时装发布:解放军服装、双C标志取代五角星的解放军帽、越南斗笠……很明显,这是对中国一知半解的西方人,用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元素拼凑出的不知所云的故事。不知是出于调侃或是怀旧,中国百姓的生活日用品也成为国际大牌们的灵感来源。路易·威登的民工蛇皮袋、菜篮子包、“为人民服务”军挎包,夏奈尔的暖水袋包和中药包,古奇(Gucci)的邮差自行车……经过大牌们的重新包装,这些已经被弃之不用的老物件一跃成为时尚名品。对于西方设计师,中国元素就是能让外国人由此联想到中国或中国人的元素,在此同时,似乎鲜少考虑到当下中国人的情感及喜好,所以会出现这样解读的错位。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国,一些西方设计师不满足之前对中国元素“形”的模仿,开始探寻“神”的再现,对抽象的中国审美思维进行深入解读。于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形散神圆、追求意境的中国水墨画。普拉达(Prada)2008年春夏成衣发布,娇艳的色彩与富有流动感的插画风格印花,让飘逸的半透明生丝绡随着模特的步履灵动生辉,包边的变形小立领,烘托出女性娇嫩的肌肤,满溢的自然情趣,寓情于景。高田贤三(Kenzo)2008秋冬系列发布中,以中国传统的梅花和月季图案作为主题的礼服设计,形意合一。西方设计师们也把中国人作为审美主体来进行创作,而不仅仅是满足西方人追求异国情调的猎奇心理。
值得关注的还有近年来活跃在国际时装舞台上的华裔设计师,他们对中国元素的诠释也有其独到之处。”婚纱女王”王薇薇(Vera Wang)在2013早春女装系列中运用了中国式样的提花刺绣图案,在运用中国元素上显得惜墨如金,比较谨慎。纽约的华裔设计师吴季刚(Jason Wu)在2012年秋冬系列发布中,将他理解的中国元素概括为三个方面:军事化的中国、清朝的中国、二十世纪30、4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运用军绿色和红色的运动装、盔甲式肩部的夹克表现军事化的中国,运用清朝官员的帽子、祥云纹样的裙子、华美的刺绣表现清朝的中国,运用旗袍式的晚礼服表现二十世纪30、4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这些手法与西方人看中国的感觉无异。华裔鞋履设计师周仰杰(Jimmy Choo)2012年秋冬系列中,大量中国刺绣被运用于鞋面上,富有典雅优美的女性气质,将中国风情恰如其分地融入他一贯的优雅设计中。谭玉燕(Vivienne Tam)生长于东西文化交融的香港,一直致力于中国元素的塑造,呈现东西方结合的视觉效果,她的设计中呈现的中国元素也趋于丰富多样。
鉴于当今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水平,中国设计师还无法掌握时尚话语权。同样的中国元素被国际大牌和国内品牌运用,会被解读为不同的结果。身为当代的中国人,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需要,只是我们还要更多一些对中国以外的世界的真正了解,觅寻到基于中国传统的普世价值。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己,也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世界。如谷文达所说:“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任何你周边的经典文化里都含有中国要素。"中国元素的应用既不能流于表面,亦不能失于凝重。前者不耐寻味,后者曲高和寡。或许我们可以借鉴徐冰和蔡国强两位国际级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师。徐冰的《天书》乍一看是中国书法,其实是世界语言——英语;蔡国强运用的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但却以烟火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二者都蕴含着古老而传统的中国元素,却与当今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积累,任何一个元素都是沧海一粟,都可以是诉说中国故事的语汇,就看我们如何去说得精彩。中国元素不仅是挖掘中国的过去,更要关注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方向。让中国元素与当下的社会生活发生紧密的联系,同时在生理和心理层面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中国元素才能真正走下庙堂,成为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