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和Spotify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申吉度海外研究系列

作者|吴俊余

内容共创和自制平台正在成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和Spotify在声轨上的共同选择。

在这份第二季度财报中,腾讯音乐和Spotify都表达了对自己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新期待。

虽然他们的想法相似,但起因不同。以前我们总是把腾讯音乐和Spotify放在一起比较。但是,它们所处的阶段、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是不同的。

先说结论:腾讯音乐在加强内容共创,Spotify在进行内容自制。

事实上,腾讯音乐、Spotify等音乐流媒体平台与网飞等视频流媒体平台目标一致,都选择了类似的制作模式,试图建立更高层次的内容壁垒。

全球娱乐产业巨头都意识到了短视频产品的“快餐效应”。这对全球音乐产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15秒大合唱”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音乐的传播,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张伟所说的“一首歌完全没人听”的隐忧,对于音乐内容的生产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为此,在内容制作层面,几家公司都在试图提高内容标准,这在腾讯音乐、Spotify甚至网飞第二季度财报和管理层会谈的相关数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01腾讯音乐:巩固地盘,锻炼音频。

第二季度,腾讯音乐交出了一份相对可观的财报数据。性能显示:

1)营收69.3亿元,同比增长17.5%;净利润9.39亿元。

2)在线音乐收入同比增长42.2%至人民币22.2亿元;社交娱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6%至人民币4,765,438+0亿元。

3)第二季度毛利为人民币2,654.38+0.7亿元(约合3.07亿美元),较2065.438+09同期的人民币6,543.8+0.8%增长654.38+0.4亿元。

4)网络音乐付费用户规模达到4765438+万,同比增长51.9%,创造了付费用户数据和增速的新高。在线音乐ARPPU同比增长8.1%,在线音乐服务付费率由去年同期的4.8%增长至7.2%。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当前美国疫情愈演愈烈、引发市场动荡的情况下,这份财报的营收和利润不仅好于市场预期,也比老对手Spotify更加抢眼。

目前,在线音乐平台的长期战争正逐渐接近尾声。作为中国音乐行业的领导者,腾讯音乐上市后正专注于两个方向:

音乐产业链上游整合1与环球音乐集团(UMG)签署了长达数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成立新的音乐厂牌,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内容优势,发掘和培养新的音乐人。

在线音乐一直是腾讯音乐的防线和基本盘。虽然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但市场格局已经相对稳定。

这种以内容和音乐人为导向的行业整合,可以为腾讯音乐未来的资源扩张、衍生品开发、风险规避等市场竞争带来诸多帮助。这一商业体系的形成,可以帮助腾讯音乐在市场上形成强大的整合能力,进一步巩固其在音乐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2.全音轨整合,推出酷我听等长音频产品,丰富文学作品、广播剧、脱口秀等长音频内容,直接进入长音频战场。

对于腾讯音乐来说,在线音乐业务和社交娱乐业务一直是其核心营收的增长点。在线音乐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稳定,社交娱乐面临泛娱乐直播整体增长缓慢的现状。

腾讯音乐有必要为自己制定第三条成长曲线。这样既可以增强自己的想象力,也可以进一步实现自己的融入。

往下看,腾讯音乐的财务状况极其可观。无论是营收增长、利润增长,甚至现金流储备都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这为腾讯音乐夯实内容基础、整合产业链留下了极大的战略空间。

所以你可以看到腾讯音乐在中国的音乐和声轨中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

这两条赛道上的内容游戏要想持续获得优势,需要保持内容的相对优势,所以你可以看到腾讯音乐选择了成本相对较高、壁垒较深的内容共创的方式,可以和更多的行业伙伴形成更稳定的联盟关系。

对于腾讯音乐来说,有很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上游有音乐版权链,下游有音乐演出链,还涉及到音乐人这个最不确定的“人”的环节。有了长音轨,上游还有文字内容授权方、音频内容制作方、音频内容制作方等一系列环节。

内容共创模式虽然“重”,但是是为了提高音乐质量,确定内容标准,形成内容生产的飞轮,推动整个中国音乐产业向前发展。

要知道,过去国内音乐行业一直处于蛮荒状态,腾讯音乐让音乐行业步入正轨。但不得不说,国内音乐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需要一个强大的“整合者”来整合资源,扫清障碍。

《大象跳进长音频轨》一文中提到,国内长音频市场的旧格局已经固化很久,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内容上超级IP加持不足,大量的尾巴主播靠兴趣爱好支撑,没有收入保障,受众和付费存在增长瓶颈。

长音轨也需要“集成商”来推动行业创新。

目前,腾讯音乐在国内音乐、音响行业处于一个疏通者、整合者、引领者这样的地位。

02 Spotify:亏损扩大,为支持战争而战

Spotify面临着国际疫情愈演愈烈,不确定性增加的复杂局面。过去广告收入和会员收入受到影响,亏损扩大,关键数据指标受到一定影响。

Spotify第二季度业绩数据显示,期内亏损同比从7600万欧元增至3.6亿欧元。期内营收同比增长65,438+03%至65,438+0.89亿元,低于预期的65,438+0.93亿欧元。

第二季度,付费服务收入增长17%至176亿欧元,广告支持的服务收入减少21%至130亿欧元,但略高于公司预期。单个付费用户的平均收入(ARPU)下降了9%,至4.4欧元。但付费用户增长27%,达到1.38欧元,超出预期。

美国投资研究机构Marketscreener预测,Spotify可能需要2021年才能恢复增长。

对于Spotify来说,当前的播客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原因有二:

此外,Spotify涉足播客市场后,还面临Netfilx、Youtube等流媒体视频平台跨越声轨的竞争。Spotify的思路如下:

对于Spotify来说,music track在过去的增长极为乏力,短期内很难看到盈利的可能。再加上全球疫情,Spotify有必要拓展新的增长点,广告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第二季度,Spotify宣布与Joe Rogan Experience签署独家授权协议,将于2020年9月在Spotify上推出,并于今年晚些时候成为该平台的独家授权。

Spotify去年收购的博客内容服务提供商Anchor加速了该平台的内容增长,大约四分之三的新播客版本由Anchor支持。

在本季度,Catalog和Spotify原创的发行量相当可观。110播客播放列表(包括49个新的O & amp;E podcast)继续为用户推广各种主题的播客发现。目前,Spotify的播客目录已经超过654.38+0.5万个节目,其中50%将在2020年推出。

事实上,第二季度Spotify总MAU的21%是播客内容,2020年第一季度MAU占比19%,消费继续以三位数的年增长率增长。新播客内容的总体供应在上一个季度受到冠状病毒肺炎-19的轻微影响后,在第二季度有所恢复。

第二季度总营收654.38+0.889亿欧元,同比增长654.38+03%。受冠状病毒肺炎-19影响,广告支撑的收入同比下降21%,但略高于市场预期。会员收入方面,第二季度每用户(ARPU)平均收入为4.41欧元,同比下降9%。产品结构是这种下降的主要原因。

播客广告在第二季度表现良好,这一势头一直持续到7月。自制播客和播客频道的增长超出预期。在adstudio(播客自助产品)中,视频已经作为新产品成功上线,平台从测试版扩展到22个市场。

在流媒体广告中插入“SAI”技术带来了播客广告的正增长,这一技术将在今年夏天更广泛地提供给美国广告商。Spotify甚至与宏盟媒体集团建立了2000万美元的广告合作关系,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全球战略播客广告合作关系。

03未来投机

共创平台和自制内容也是抵制短视频产品的重要策略。

在第二季度财报中,网飞用相对可观的增长数据显示了其内容屏障的可靠性。

网飞第二季度营收为665,438+48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9.23亿美元增长24.9%,超出分析师预期。网飞的净利润为7.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71亿美元增长166%。

今年第二季度,网飞高管在股东信中提到,美国娱乐市场正在发生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互联网娱乐的流动性。

所谓“互联网娱乐的变现能力”,就是短视频产品的增长在争夺用户的屏幕。当然,网飞还提到了YouTube、脸书和视频游戏等所有能争夺用户屏幕的产品。不过,网飞管理层在股东信中对短视频跨界竞争对手的态度是:

我们不再担心所有这些竞争对手,而是继续坚持我们的战略,每个季度都比同行更快地改进我们的服务和内容。我们持续强劲的增长证明了这种方法和娱乐市场的规模。

换句话说,网飞的防御是进一步强化内容的竞争壁垒,深化自制内容的生产:

这种现象其实早在中国就有,短视频一直在蚕食“用户时长”。

但不可否认的是,短视频产品短期内确实做到了对用户时间的争夺,但长期来看,有短视频产品的上瘾产品还是会引起用户的厌烦。从内容升级的长期趋势来看,优质内容必然是发展方向。

平台共创、内容自制,其实是长期维持内容壁垒、构建内容标准的重要手段。这也是腾讯音乐这样真正想改造中国音乐产业的公司的长期项目。

平台共创与内容自制未来可以针对细分市场推出更多类似网飞重模式的内容生产。

毕竟,虽然短而快的内容可以在短期内取胜,但优质的内容必须具有长久的竞争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