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摇滚音乐指南 :齐柏林飞艇》有感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国际歌》真的很有摇滚范儿啊。)
关于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这支乐队,从他们爆火之后各种传言就没断过,无论是通过黑魔法献祭灵魂取得音乐天赋,还是和babygroupies的二三往事,都让人对这支乐队有着一探究竟的欲望,而乐队成员一直很少接受采访,数年间都保持着神秘感,这本书为我们掀开了他们身上的一层薄纱。
此书在一开始就坦诚地聊到了困扰乐队多年的“抄袭”话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指出了乐队的一些备受争议的行为,这些章节让我对此书好感倍增,如果一本杂志回避了一切会引起争议的话题,那就太无趣了。我对乐队成员的私人生活没什么兴趣,他们私底下对音乐的态度和认知才是我想要了解的。当年的记者对不那么优秀的一两张专辑也是非常苛刻,有的采访报道字里行间都是不屑,真的很可怕了,这届观众这么严格的吗。当然,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人人称道的代表作Stairway
to Heaven我听了好多遍依然不那么喜欢,乐评人讨厌的歌里面却有好些我极其喜欢的,比如,当年被批判得体无完肤只给一颗星的两首歌,CODA中的Bonzo's
Montreux,In Through the Out Door中的Hot Dog,我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单曲循环,Hot Dog多有趣啊。旋律清新愉快,就像躺在夏日的草地上听鸟儿唱歌。还有评价很低的传记电影《The Song Remains the Same》(电影里的Plant颜值爆表,是白马王子本王子了,喜欢他的歌迷请千万不要错过)我就非常喜欢,无论是神神叨叨的但毫无联系的几个小故事啦,还是水平高超的现场演奏录像都让我非常着迷。
1985年,乐队暂时重组在美国费城参加了LIVE AID慈善演唱会。这场演唱会的录像在B站可以看到(av15566187),真的是,一言难尽,大家在弹幕争相嘲笑。技艺的精进需要不断磨练,一旦懈怠,就连天才也难以保持状态。汗水和灵感铸就了Led Zeppelin这艘巨艇,书中将会详细报道他们的创作历程和人生感悟,还展示了不少修复过的高清照片,十分值得收藏了。
读完这本书,罗伯特·安东尼·普兰特(Robert Anthony Plant)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有了巨大改观,让我刮目相看,之前只是觉得他容貌俊美,声音华丽如女妖,擅长写和唱“mama”“baby”等歌词,是个一头金发像太阳一样耀眼的花瓶,和现在的吸引年轻小女孩的流量明星没什么区别。但是在本书七十年代的采访中,二十出头的Plant认真仔细地回忆了自己的音乐追梦之路,聊了自己对当下乐坛的看法,思考了乐队未来的路。完美容貌和巨大的成就居然没有让这个年轻人冲昏头脑,他条理清晰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其中火药味比较重的问题他也能应付。谦逊的态度和对待音乐的专业精神完爆现在的流量明星。我猜,很多人对老年Plant拒绝重组乐队这件事是有很大意见的,但是读完这些采访,对Plant的成长之路有所了解的人对此也许不会太吃惊,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是非常有想法的小伙子,就算当年约翰·博纳姆(JohnBonham)没有死,也没有人能阻止他继续探索自己想要的音乐道路。
吉米·佩奇(Jimmy Page)不用我多说,十项全能,才华横溢的吉他手,黑魔法师。围绕他的种种谜团非常多,而他本人又不愿意谈论这些事情。歌曲本身,有Dazed and Confused,Stairway to Heaven等纠缠至今的抄袭事件;八卦方面,光是他和baby groupies的关系就够写一本书了,还有大量与之相关的无节制的吸/毒,纵/欲等穷奢极欲的小故事,这些夺眼球的花边新闻自然有小报记者来爆料。此书中的采访都相当克制,而Page本身接受的采访不太多,用词也非常小心精准。同时,他也是乐队解散之后,最积极想要重组的人。这里可以搭配2008年的Plant采访食用,“如果当时的Jimmy能像现在这样开朗,健康,有决心的话,我们可能还会干出一番大事业……我想他已经能面对自己的魔鬼了……如果他能把这份邀约献给多年前的自己该有多好。”
约翰·保罗·琼斯(John Paul Jones)甚至在采访中都能沦为背景板,真的太惨了太惨了。整本书中他的发言都很少,比号称几乎不接受采访的JimmyPage还少得多,照片也不多。难道因为我们可爱的John Paul Jones不吸/毒,不酗酒,不纵/欲,只会数十年如一日地老老实实做音乐,他的新闻就没有爆点吗。当然,他对后来的专辑Page&Plant也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见解,虽然Plant他俩自己认为这并不是Led Zeppelin的续集,但是他们的突然重组依然让John Paul Jones倍感惊讶,他们居然真的就这样落下了他,俩人自己玩去了。我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也会失落很久很久。
约翰·博纳姆(John Bonham)作为Plant的青梅竹马,那个一直站在他身边,会在巡演中和怕黑的Plant睡一张床的人,乐队中唯一一个出现在Plant儿子的葬礼上安慰他的人,一直不断鼓励他探索自己的音乐道路的人。我有时候会想,如果Bonham当年没有接受Plant的邀请,他或许不会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摇滚鼓手,或许不会在重压之下酗酒成性早早离世,留给世界无尽的遗憾。“尽管一直都在斗嘴,但我身后始终传来他响亮的鼓声,我们就是两个来自中部地区的小混混而已。然而在功成名就之后,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就变得十分困难,他总是会严重地低估自己。就因为这个原因,他经常会丧失打鼓的乐趣。但即使他有时已经不再享受打鼓的快乐,他的演奏依然影响了世界上每一个鼓手。这是怎样一种境界?太疯狂了。”我反反复复读着这段话,直到眼泪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