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有些看不懂,为啥赵子龙非要去凤鸣山?

当电影《见龙卸甲》,这部以三国时代为题材的电影呈现出了这样奇怪的画面时,劳烦各位观众就不要从历史、地理或者故事逻辑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根本就不涉及历史和地理常识问题,更不存在逻辑问题!

一切都以导演的逻辑为准!你越是熟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你反而就越看不懂。

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看不懂很正常,因为他是一部架空片

在小说中,赵云出道于192年的大战文丑;到了这部电影中,导演李仁港把时间推后了20年,即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

但更令人费解的是,导演把赵子龙的出场时间安排在刘备兵败之时,却又在给他加了一段雨夜劫寨的戏份之后,赶紧又让他去单骑救主。最后便是领命出征,被困凤鸣山。

这些场景虚虚实实,其实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书中很多情节都是没有的。

但有一点要值得注意:在电影中,赵云出道于凤鸣山,最后又被困于凤鸣山,这对于我们回答这个问题非常有帮助。

赵子龙为啥非要去凤鸣山呢

首先,赵子龙的初心是“画一个圈”之后,衣锦还乡。

电影的开头,罗平安送给了赵子龙一幅地图,并告诉他:做人,胃口要大,梦想也要大!

赵子龙奉为圭臬,后来穿插了一段回乡的感情戏,再次应证赵云的初心——圈没画完,势不回乡。

其次,赵云夺了曹操的手中之剑正是在凤鸣山,后来曹婴为了报仇,特意将其围困于此。

这一点并不明显,但电影中有条暗线交代:关兴和张苞作为赵云的羽翼去突围时,曹婴特意斩其两翼,并于阵前向赵云示威——爷爷失去的尊严,我要替他夺回来。

所以,曹婴在明知凤鸣山易守难攻的前提下,宁愿损失韩德五子,也要将其围困于此。

然后,赵云出征时正值蜀中无大将之际,五虎将凋零之后,蜀国危急,诸葛亮特意将赵云安排在凤鸣山,牵制曹军。

赵云去凤鸣山时,诸葛亮送了他两个锦囊,第一个锦囊对他有实质性帮助,而第二个锦囊却是诸葛亮告诉了赵云真相——你被我利用了,但情况危急,没办法。

因此,赵云心灰意冷,并不想突围。

最后,导演将五虎将的衣甲冢设置于此,赵云看见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兄弟的归处均在此,他也想留下来。

关于这一点,电影给了光影暗示,并没有台词和旁白。

总之,导演是想将赵云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雨夜劫寨和单骑救主对应的却是被诸葛亮利用,被大哥罗平安背叛,至于他那段青涩的爱情,更是无疾而终。

所以,赵云从凤鸣山来,回到凤鸣山去,画完一个圈,形成了一个轮回。

以上,当架空片看没问题,只要想拿《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情节和他对照,就会犯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