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的传承特点是什么?

论民间音乐的内容、类型和特征。

民歌的内容丰富多彩。根据民歌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劳动歌、时政歌、祭祀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1、劳动歌曲劳动歌曲包括各种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配合劳动节奏的民歌,如号子、夯锤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挑担歌、采茶歌等。这是一首直接受体力劳动启发的欧洲民谣。它随着劳动的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激发情绪等特殊功能。

在民歌中,劳动歌曲是最早的。鲁迅先生认为,我们的哑巴祖先,原始人,在一起埋头苦干的时候,就懂得唱歌谣来缓解肌肉疲劳,激发工作热情,集中精神。民歌不是无所事事的文人或诗人,坐在屋里呻吟,而是所有体力劳动者血汗的结晶和升华,所以农民有秧歌,渔民有渔歌,采茶工有茶歌,牧羊人有牧歌等等。

我们的祖先为了团结大家一起工作,经常来回喊话。这些节奏强烈、声音淳朴的喊声,伴随着反复的劳动,是萌芽中的民歌——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的劳动歌曲。这首古老的劳动歌代代相传,不断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劳动歌。《劳动》里,到处都是劳动歌:《搬运劳动》里有装卸歌、板车歌;在水上劳动中,有书和渔歌,在建筑劳动中,有夯歌和代用歌。这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在古往今来所有的体力劳动中,都有符合其劳动节奏和特点的劳动歌曲。只是大机器走到哪里,劳动歌曲越来越被它的隆隆轰鸣所取代。

早期的劳动歌曲曲调比较固定,歌词也比较简单,其他的只是咳嗽和尖叫的声音,在劳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劳动歌曲不仅仅是简单的号召命令,还描述了劳动的过程,表现了与劳动者思想感情有关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喊单劳动歌曲的特点是:唱腔与劳动节奏相协调。

其内容以劳动之声为主,以统一领导的形式,加入少量句子指挥劳动,激发情绪。如《上海滩》,节奏极短,几乎全靠“咳!咳咳!咳咳!咳!”通话语言的构成,表现了危急关头船工与激流险滩搏斗的紧张气氛。

抒情劳动歌曲,歌词较长,都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劳动的声音在其中起着点缀节拍的作用。比如反映劳动人民对自己劳动的态度,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中,人民积极热情劳动,高唱“神农皇帝也是农民”,充分表现了农民的骄傲和乐观。但在贫富差距悬殊的旧社会,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只能用歌声来表达对剥削者的反抗。比如《十二月打工》《十二月采茶》等歌曲,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常年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场景,发出了“你富我穷,这个世界会改变”的声音。

劳动歌曲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节奏感强。每首劳动歌曲都有与劳动动作相匹配的节奏。它是由生活中的劳动节奏粘合而成的,所以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从事紧张、高强度劳动时,动作剧烈,呼吸短促,劳动气氛浓厚。这时候唱的劳动歌曲一定要节奏清晰,声音洪亮,有强烈的挫败感,给人以集体力量的壮美和劳动创造世界的强大感染。在轻体力劳动或长间歇劳动中,劳动歌曲的语速相对较慢,节奏感较弱,音乐的变化相对丰富,使人感受到优美的旋律。

2.政治歌曲政治歌曲是人民群众因个人政治处境而创作的歌谣。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某些政治事件、政治措施、政治人物及相关政治形势的认识和态度,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政治理想和为这一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劳动人民无病呻吟。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遭受沉重的经济压迫和残酷的政治剥削。他们不满现状,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政治主张用生动的语言制作成歌谣,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抗议。汉朝董卓专权之前,百姓苦不堪言,高唱“千里光,何青青,十日卜,无生”。当人民压制不住胸中的不平和愤怒时,就会涌出控诉之歌,连上帝也在被控诉之列。

劳动人民不是随意宰杀的牛羊。当他们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奋起反抗。“想着想着心不甘,一心想上梁山,学个好武功,去挖老大的黑心。这类反映农民起义的歌谣是传统歌谣中政治色彩和斗争色彩最浓的部分。秦末第一次农民起义时,产生了“大楚兴,陈”的歌谣。毛毅东同志指出:“每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在的反映农民起义的政治歌曲,就是劳动人民在这些重大政治事件中的真实写照。

颂歌是解放后新政治歌曲的主流。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欣喜若狂,赞美党,赞美领袖,赞美伟大的社会主义。

政治歌曲多为民歌。一般篇幅较短,句子和字数比较自由,没有固定格式。区别是其主要特征。比如“骑虎不怕虎上山,骑龙不怕龙下滩,立志革命不怕死,也愿为人民而死。”语言坚定有力,没有故作晦涩。

3.仪式歌曲仪式歌曲是用民俗和仪式演唱的歌曲。它来源于人们不知道自然力的力量而崇拜语言的力量的时代,即幻想用语言来打动神灵祈求保佑、避免灾难。

仪式歌按其仪式用途可分为四种类型:战术歌、节日歌、风俗歌和八典歌。

战术歌是巫神在进行巫术活动时所唱的歌,如《天灵》。

露齿而笑...“,等等,还包括用来治病的法术,如“黄帝、黄帝”。

季节性歌曲是描述某些节日或季节的歌曲,通常与舞蹈和娱乐结合在一起。比如壮族人过年唱的《春牛之歌》,主要唱的是农业生产和人畜平安。

礼仪歌常用于男女结婚、生日葬礼、新房落成、迎宾等场合。如《哭泣的婚礼歌》《母亲的女儿》。

巴甸歌是在重大庆典上演唱的祈福民歌。根据不同的祭祀和庆典,它有不同的内容,如播种祭祀、丰收祭祀、颂租祭祀、招魂祭祀等。人死了,也有哀歌,以示生者对死者的哀思。

4.情歌情歌是人们爱情生活的反映。主要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所引起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充分展现了劳动人民朴素健康的爱情观和审美情趣。有些情歌还表现出对封建杂耍的蔑视和反抗。

有相当多的歌曲表现了青年男女对彼此的爱,比如“姐姐是桂花,哥哥是万里来的蜜蜂。蜜蜂看到花,就盛开了”。这种优美抒情的描写充分表达了他们热烈的爱情和亲情。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由于生计或天灾人祸,许多恋人被分离,被抛入《你将去哪里》中痛苦的深渊,产生了大量倾诉离别和思念之痛的民歌。比如大理白族情歌里唱的,“大理坝子弯弯曲曲,姐姐在海,哥哥在山;苍山湖和洱海是分开的,我想看也看不到。”

在旧中国,封建礼教摧毁了无数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造成了许多爱情悲剧。但是,坚贞不渝的爱情和精神世世代代活在人们心中,人们用歌声表达了彼此相爱至死、永不屈服的决心和与封建势力斗争到底的意志。

土地革命后产生的新情歌,不再是孤立的个人的倾慕的表达,而是个人的爱情和整个革命事业的联系。送郎为红军的歌就是证明,比如“人人都爱红军兄弟,当兵就得当红军”。

情歌的艺术手法极其丰富,比较突出的是比喻、双关和重复。比如《一百首蒙古族情歌》唱道:“是黑马四蹄撼山;扰人的是韩的两只眼睛。”是用马蹄声摇动山峰来比喻少女的美目扰乱人心,充分体现了比兴的艺术魅力。

双关语也用在情歌里。比如“街上锣响,响在中央。”锣声的“响”只是表面的,少女心中的“思念曼迪”才是要表达的真正意义。这种手法使真挚热烈的感情含蓄地表达出来,引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和深思。

反复表达,接连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给人一种委婉深情、荡气回肠的感觉一首贵州情歌唱道:“谁知妹妹来了,请找人挑水洗街;找人打水洗路,洗路等我姐。“用重复的手法,深刻地表达热切的恋人的感情。

5.儿歌儿歌是流传于儿童之间的一种口头短歌,押韵简单生动。

儿歌的内容丰富多彩。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弹童谣、教童谣、绕口令。

游戏儿歌是人们在生活中最早接触到的歌谣。宝宝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已经听过妈妈温柔的歌,比如《摇篮曲》《催眠曲》。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一首接一首地学习演奏儿歌。这类儿歌可以丰富儿童游戏的内容,增加孩子的兴趣,比如《大锯》。孩子们踢毽子、蹦极、捉迷藏等。,而且还有游戏童谣与之匹配。这种歌曲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唱起来很亲切有趣,大大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教儿歌重在孩子的教育作用。它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启发孩子的智慧和想象力,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习惯,成为教育孩子的重要工具之一。比如“成排坐,吃水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觉的时候吃一个。”

绕口令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因为他们绕着嘴读。比如“风吹藤动铜钟,风停藤铜钟停。”孩子们经常因为发错音而发笑。

儿歌一般形式简短,没有固定的形式。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节奏清晰,最适合儿童吟唱。

6.生活歌曲生活歌曲的范围相当广泛。我们所说的生活歌曲只取其狭义概念,主要指反映人们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歌曲。

比如一首反映社会生活不公平、不合理的歌:“织夏席的睡床,抬棺材的死面。”字里行间,透露着劳动人民对这种生活的不公。

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给劳动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她们从出生到死亡都不能得到与男性平等的待遇。“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人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人们总是要对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十送红军》是一部优秀的抒情作品。它触及现场,表达了人民和红军的血肉之情。人以物传情,情景交融,形式优美,真是民歌中的瑰宝。

生活歌曲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人类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是对立统一的,美与丑、善与恶、痛与乐、革命与反动、剥削与被剥削等。,通过生动鲜明的对比表达演唱者的思想感情。

民歌在千百年的沧桑中不断变化发展,至今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在浩瀚的民歌森林中,我只采摘了这几朵小花来完成这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