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牛蛙》这本书中的人物塑造?

一、人物塑造的框架

1、我一直认为,写作者在塑造一个角色时候,得先有一个框架,这个角色的言谈举止不能背离这个框架,不然建立的人物就是自我矛盾的,读者在阅读时候也难以被说服。

2、之前读《大裂》的时候还没太明显,读《牛蛙》的时候,发现他是一个很“霸道”的作者,他把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写的“很胡迁”,而人物彼此之间没有大的风格上的反差。

3、以至于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对胡迁这个人了解不少,但对他所构建的角色都没什么大的印象。这也是《牛蛙》唯一一点让我出戏的地方。

二、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篇“后记”

1、里面提到了关于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创作的结局:“完成这部电影用了一整年的时间。而最终,没有一帧画面属于我,我也无法保护它。它被外力消解掉了。”

2、胡迁用酒精消磨了两个多月的绝望日子后,在西宁与导演贝拉·塔尔相处的八天带给他短暂的幸福。那时他还未彻底绝望——他在导言里写下这句话来描述那种幸福:“一种深沉的感动攫取了所有人。他们从黑暗中生还。”

3、17年8月,胡迁写下这篇后记。两个月后,他没能“从黑暗中生还”。

三、《大裂》的书腰上印着一句诗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胡迁期望捕获的那束裂隙之光,原来始终没照进他生命里。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我是重玄,欢迎关注。了解更多高效工作技巧及职场实用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