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是提高儿童艺术素养、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通过听音乐来感受、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审美活动。儿童音乐欣赏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教育方式,其本质是情感审美。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情感”二字,让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感、表达亲情、抒发情感,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第一,在理解的前提下

儿童音乐欣赏教学的情感体验应建立在两个“理解”上。

首先是理解幼儿。儿童是音乐欣赏的主体,他们选择和提供的素材必须与他们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相一致。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族音乐,其中的《化蝶》优美舒缓,令人回味无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解读,孩子会有不同的感受:小班可以通过PPT演示,让孩子感受蝴蝶的舞动情况,通过模仿蝴蝶的动作感受音乐的优美意境,在动静交替中达到欣赏的目的;中班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在音乐中感受两只蝴蝶相知相爱的情感,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一个乐句的开头;大班着重引导孩子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和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是了解工作。音乐欣赏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儿童的情感体验也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呈现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品质和感人的艺术美,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儿童欣赏。同样,以《梁祝》为例,我们一般选择《化蝶》这一段,很少选择《反婚》这一段。主要原因是“反婚”所表达的挣扎、无助、悲愤的情感远离儿童的生活体验,儿童难以理解和感受。

第二,关注过程。

关注孩子情绪体验的过程。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净化我们的心灵,美化我们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不仅要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幼儿健康丰富情感的培养。

在“渔舟唱晚”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当孩子们第一次欣赏时,老师会独奏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孩子们不时感受古筝音乐的特点,柔和而有力。第二次欣赏时,老师运用了音视频结合的多媒体技术,让孩子们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音乐开始时,孩子们看到了日出、宁静的湖和摇曳的渔船的动人画面。他们听到的音乐是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入,古筝的声音来回回荡,营造出清晨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水鸟栖息的美好景象。在音乐的中间高潮,一幅幅渔民欢乐的生动画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古筝音乐越来越强,越来越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孩子们的情绪也是高昂而激动的,似乎感受到了渔民丰收的喜悦。音乐的最后,画面是船在远方,明月当空。轻柔舒缓的旋律让孩子们感受到月色的静谧,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在第三次欣赏中,老师采用了分段欣赏的方式,通过区分三首乐曲的异同,让孩子更清晰地感受到不同节奏、不同速度的音乐所营造的不同情绪。孩子们沉浸在老师精心营造的音乐氛围中,情感之门豁然打开。用音乐模仿渔民拉网的动作非常自然,孩子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