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哪个戏曲被称为百戏之师呢
我国昆曲被称为百戏之师。
昆曲作为中国最古老和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拥有600多年的历史。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被称为“百戏之祖”。白先勇先生曾评价“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
昆曲于200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昆曲的文化价值之高。
昆曲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即慢、小、细、软和雅。“慢”,昆曲的节奏缓慢,轻柔而婉折,“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这既是当时缓慢的生活节奏以及人们的缓慢心理节奏在戏曲艺术上的反映,也是“水磨腔”格律特点和演唱要求所造成的必然现象。
昆曲的发展历史
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形成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梁辰鱼将传奇《浣纱记》以昆曲形式搬上舞台,使原来主要用于清唱的昆曲正式进入戏剧表演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万历年间,昆曲从江浙一带逐渐流播到全国各地。开始了发展的繁荣期。据记载,当时的大型演出中,曾出现了“万余人齐声呐喊”的盛况,就如同现在的巨星演唱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