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哪些奇闻轶事?
凡是中国人在小学都学过的一首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段记忆,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绅在目睹了整日辛勤劳做的农民却得不到温饱的同情和愤慨的心情 。李绅的诗作以及文人风骨对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就是这首诗竟然被人诬告成了反诗。
李绅祖上家世显赫,曾祖父李敬玄被封为赵国公,由于在征讨吐蕃中战败被贬,于是家道中落。李绅幼年丧父,从小就由母亲来教他读书识字,李绅在二十七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并且成为翰林学士。在与同榜进士李逢吉一起在亳州观稼台游玩时,李绅连做两首《悯农》,第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一出,就被嫉妒李绅才学的李逢吉抓住诗里对农民所遭受苦难的感慨,认为李绅的诗是在讥讽朝廷,于是想踩着别人往上爬的李逢吉就以此诗告发李绅,诗兴大发的李绅又写了一首诗:?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李逢吉回到长安以后,马上就拿这三首诗作为李绅对朝廷的讽刺呈报了上去,并且告发李绅心里对朝廷有怨恨,写出反诗泄愤,有大逆不道的行为。
唐宪宗元和时期,史称"元和中兴" ,作为大唐皇帝的唐宪宗李纯非常敬仰自己祖先的功绩,并且以他们为圣明之君的榜样,唐宪宗经常阅读太宗皇帝和高宗皇帝的实录,也希望自己能够治理国家、名垂青史,不但非常认真的总结先皇们的经验教训,而且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也大胆启用人才,勤勉政事,力图中兴。在唐宪宗在位期间,唐朝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唐朝中央政府的威望。所以在历史评价上,得到评价较高的唐朝历代皇帝有三个人: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
在唐宪宗看到被诬告的这三首反诗后,非但不认为李绅是在讽刺朝廷,而且是认为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大臣们久居庙堂之上,却都忘了关心民情和体察民间疾苦,同时他也被李绅的有情义的诗作所打动。于是提拔李绅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 。而作为诬告的李逢吉则被降职为云南观察使。不过李绅对于仕途并不热衷 ,而且他的性格刚烈而且有些执拗,脾气也太过直爽,更不愿谄媚上司,在进入国家政治中枢后 ,陷入中唐时期的"牛李党争 的政治漩涡中,后期的李绅重现了曾祖父的荣光,也被封为赵国公,四年以后病死在节度使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