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音乐教育与儿童情感的发展(2)

论儿童音乐教育与儿童情感的发展

是一种先天的情绪状态。著名的知觉专家吉布森指出:幼儿的知觉和注意力引导的行为是不需要任何学习就可以产生的,幼儿的好奇心是情感动机的一个因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本能。

从出生开始,孩子的兴趣就通过身体的功能表现出来。除了睡觉和身体不适,孩子的看、听、发出声音和动作都是被兴趣这一基本情绪唤起和引导的。在漫长的历史中,有许多例子证明,对音乐的热爱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世界上第一个设计扑翼飞机的人是一位既学音乐又学机械的画家。芬奇。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论述了音乐对智力的促进作用:失去对音乐的爱好,无疑会失去一部分快乐,甚至影响智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将音乐视为其科学发明和创造的重要源泉。他不仅热爱音乐,还将音乐视为科学的补充成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影响和扩大孩子对周围很多事物的兴趣,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儿童音乐本身的旋律和节奏以及歌曲中歌词的表达方式深深吸引着孩子。利用音乐本身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中产阶级的打击乐《小燕子》,就是一种单一三步音乐结构的音乐。让孩子先感受音乐的美好和快乐。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分辨出音乐前后两段的对比,旋律的优美与活泼的对比,节奏的变化的对比,这些都引起了孩子的兴趣。此外,动作表演的变化也让孩子们对这首音乐印象特别深刻。比如很多儿歌的内容,不仅孩子感兴趣,孩子也很熟悉,同时又有很强的游戏性,所以孩子的兴趣特别高。灯台上的小老鼠,原本是民间儿歌。在它被改编成歌曲后,孩子们被要求用自己的双手扮演小老鼠,他们身体的任何部位都被当作灯台。他们每唱一次,就换一个灯台的位置,玩一局。孩子们的兴趣很高,表演丰富多彩。

音乐本身让孩子们充满好奇心。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孩子天生对各种声音都很好奇。各种乐器发出的力度、高度、速度、多种节奏类型、千变万化的音符组合、不同的声音,吸引着孩子们,启发着他们去探索这个神奇而神秘的音乐世界,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山谷的回声真好听》这首歌,就是让孩子在歌唱中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展现生活中的回声。孩子在唱弱音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让他们听自己唱出来的效果。孩子说很好听,就像山谷的回声!大师和矮子通过高低区的对比,让孩子在听觉上区分高低区,训练孩子的听觉灵敏度。孩子们在高区扮演主人,在低区扮演侏儒。音高的变化控制着孩子的演奏行为,孩子的兴趣非常浓厚。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及时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知识,注意开发孩子的智力,鼓励和引导孩子提出问题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孩子理智感的发展。

比如在游戏歌曲《什么乐器在唱歌》中,让孩子边唱边听一些乐器的声学,感受不同乐器的精彩表现,知道乐器的名称,了解乐器的性能,激发孩子对乐器的兴趣。同时,在活动室的音乐区放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孩子自由听歌并配合音乐的节奏,鼓励孩子根据音乐中表达的动物形象大胆地配合节奏,比如马奔跑的节奏。经过讨论,孩子们最终决定:|渐渐地,他们会针对音乐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比如大雨配铃鼓,小雨配敲钟,这说明孩子们正在充分地探索自己的乐器。音乐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还能促进孩子的理性发展。

4.儿童美感的发展是以儿童不断的快乐为基础的。

快乐是儿童最基本的积极情绪之一,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快乐使孩子成为心理功能完备的人,这对孩子健康的人格成长极其重要。幸福包含力量、勇气和信心的体验。孩子往往在成功中获得快乐,这有助于从小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儿童快乐情绪的来源是需求的满足。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温暖、充满关爱的环境中,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歌唱、节奏、歌曲表演、舞蹈、游戏、打击乐、欣赏等儿童音乐形式的多样性,能给儿童的音乐活动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获得极大的快乐。比如音乐游戏《小兔子与大狼》,当孩子们听着兔子的音乐,被一个人邀请到全班,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一起玩耍的快乐,而当大狼音乐开始,孩子们感受到的是变成大狼不喜欢吃的各种树、花、草、石头、木头的快乐,以此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但大狼环顾四周,却找不到任何小兔子。当孩子们学会唱歌、跳舞、表演歌曲时,往往在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下,孩子们正争先恐后地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非常自信。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从中获得快乐和自信。这种自信是一种自我肯定,蕴含着一种力量和勇气。

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物体特征的情感体验。是对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美好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钦佩的情绪。审美体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对审美对象的感性特征的体验,这是美感的基础;第二,对美的物体的感知和欣赏,引起人的情感共鸣,给人以鼓励和力量。这种美感在婴儿时期就已经萌芽了。加德纳认为,在两岁的早期,婴儿有一种感受生活并将世界分为好与坏、快乐与痛苦的倾向。他还认为孩子和艺术之间有书的关系?我认为,所有正常的孩子都有基本的艺术倾向的观点是有效和有用的观点。?儿童对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作品有了初步的欣赏,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中体验到美,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益提高。音乐本身的美是人们思想感情的反映。《乐记》里有这么一句话。每一声之心,都是由心生,由人心动,由物造,由物动,所以为声所形。?孩子会因音乐而快乐,伤心难过,生气愤怒,在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的美好。比如音乐剧《熊出没》。孩子们非常讨厌那只又懒又贪婪的狐狸。他们喜欢好客聪明的熊、鸡、小狗、小猫,爱恨分明。表演时,要尽量从孩子们的歌声、动作、表情中去理解他们的爱恨情仇。

尤其是一些名曲的欣赏,比如舒曼的梦,圣桑的动物狂欢组曲《前奏曲》、《狮子王进行曲》,还有《水族馆》,孩子们听说世界上还有这样美妙的音乐!同时,孩子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有的说这首歌好,有的说宋好,还能说出喜欢的理由!在律动音乐《扎根华》的演奏中,一开始孩子们都使出浑身解数去敲打自己的乐器,结果有的孩子说一点都不好听,吵死了!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讨论,一致认为打击乐器要有控制地打击,相互配合,合奏才会好听。通过反复练习,孩子们在打击中有意识地配合起来,最后孩子们感受到了配合的美。音乐不仅能陶冶孩子的美,还能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总之,音乐对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情感有着独特的作用。尽管如此,人类的情感内涵还是相当丰富的,音乐教育的功能永远不可能涵盖全部,但我们应该更好地挖掘音乐本身的独特优势,结合其他艺术手段,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情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资料:

1,朱小蔓梅崇孙: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版2,张小虎:音乐教育学论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版3,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金耀:《儿童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许、周晓静主编:《音乐美学与西方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6.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7.陈玉梅主编:《学前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