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铃音的多少多少和弦是什么意思?24和弦,36和弦都是什么意思?能说的详细些吗?

手机铃声功能目前多指铃声效果是单音还是和弦音;内存铃声容量;自编铃声功能/录制铃声功能;下载铃声功能等主要几个功能。

单音/和弦音/真人真唱

单音:单音铃声就是指铃声由一个单音组成的声音。单音的铃声可以说已经过时了。

和弦音:和弦是在根音的基础上按三度一次叠加的规则在音程上进行叠加。

真人真唱:目前大部分手机都支持真人真唱的铃音,如mmf、wav、wma、mp3、aac等。真人真唱的铃音可以说是目前很流行的铃音。

内存铃声

目前手机都自带内存铃声,一般这些铃声多为名曲或当前比较流行的歌曲为基础制作的,内存铃声的多少或类型由手机厂家控制。

自编/录制铃声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机已不光是人们的通讯手段也同时成为了人们的个性的体现,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再只用厂家提供的手机铃声。这样自编/录制功能应运而生,这种功能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爱好自编或录制其他声音作为其手机铃声。

下载铃声

下载铃声功能可以使用户在网上或其他途径下载现成的铃声,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又可以免去自编的麻烦工序。

铃音格式

MID(MIDI格式):

支持机型:几乎所有机型都支持mid格式铃音,单因其单音和弦不同,锁支持的mid和弦也不同。

MIDI不是器材。MIDI是一种语言。就像电脑只听得懂0与1一样,MIDI是一种通用于电子乐器及相关器材之间的一种语言,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码接口)的简称。是SMF (标准MIDI)多媒体数据形式。其标准的文件格式为:mid。

所谓和弦:手机的和弦数目等于midi格式中的音轨数,但是手机的每个音轨都是单音音轨,这是与我们在电脑上常常听的midi的最大的区别,也是和弦数目对铃声效果影响的由来。

和弦是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结合起来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同时或先后发音,叫做“和弦”。传统和声以三度叠作为和弦构成的原则。通常是同时发音。当你在钢琴上同时按1,3,5时所发的音,是一个以1为根音的大三和弦。和弦的好处是声音丰满动听,富有表现力。大三和弦听起来十分响亮,而小三和弦则委婉动听。

所谓电子音乐midi格式是记录每个音的音色、音名、响度、角度、时间等,根据记录查询音色库,得到应发声音。简单的说,每个音轨对应一种乐器,上面以特定的格式记录每时刻该乐器所演奏的乐音。比如,在某时刻被定义为钢琴的音轨上记录着上面所说的135组成的和弦,那么芯片就查询音色库得到所对应的音效,然后合成、播放。所以音色库是关系midi是否动听的关键因素,好的音色库是很占地方的。

手机中记录音乐的方法与midi相同或相似。所记录的全是单音,而复杂的和弦音效没有记录。既然如此,我们的手机为何依然如此动听呢?既然不能在一架钢琴上同时按下“135”,那么就分别在三架钢琴上同时按1、3、5不就可以了,事实上手机和弦正是这样实现的,这样的和弦虽然不如真正的和弦好听,但是从手机里放出来也就差不多乱真了。这种把一件乐器上的和弦变成n件乐器单音的过程,似乎被称为“和弦分解”。如果你常常使用psmplay转换手机铃声,那么当被转化的midi比较复杂的时候,它就会提示“分解和弦数超过16...”同理,很多在电脑上听起来不错的曲子不经分解直接传到手机上,效果就差了很多。你只要用好一点的midi编辑软件看看就可以发现,一曲里面常常有很多相同音色的音轨,每个音轨都是单音。

所以,一只16“和弦”的手机可以实现5种乐器同时发出三和弦,而40“和弦”的手机可以让5种乐器同时发出七和弦,或者13种乐器同时发出三和弦,或者.....“和弦”数目越多,可能组合越多,音色就越丰富。这就是手机“和弦”数目带来的声音效果差别所在。 目前,国内市面上销售的手机,铃声大致可分为单音节铃声、3和弦、4和弦、16和弦、32和弦、40和弦、64和弦等铃声。单音和和弦音声音相差较大;4和弦铃声和16和弦的声音都太单簿,差别也比较大,40和弦和32和弦的铃声差别就不大了,而64和弦和40和弦就差别很大了。总之,3和弦、4和弦是一个档次,16和弦是一个档次,32和弦、40和弦是一个档次,64和弦是一个档次。

对于区分和弦,我们一般的消费者是没有办法听出来的,因为我们的耳朵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一下子听出是多少和弦、曲子中有多少个和弦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当音乐家了。和弦只是起一个点缀曲子的作用,并不是说和弦数量越多曲子就越动听。 SPMIDI:

与midi几乎相同,只是为了其适用于手机而增加了一些控制信息。

RTTTL:

RTTTL格式是标准的手机铃声格式,已经被许多手机所支持,可以使用Composer for Ringtone这个手机铃声制作利器将一个midi格式的文件来转换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