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汉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出自社会下层人士之口,“悲喜交加,皆因事而起”,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表达了自己的爱恨情仇。这些作品主要描写人民的苦难,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虽然它在记录时不可避免地被文人或音乐家改动,但它仍然闪耀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是我们学习乐府诗的主要对象。乐府民歌题材广泛:有的揭露战争的罪恶,有的反映人民生活的苦难;有描写家庭中男女问题的悲剧;也有一些孤儿哭泣,病妇哀叹。这一切都有其活跃的生命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使我们更真实地看到汉朝的社会面貌和本质。
揭露战争的罪恶,表现人民对战争的憎恶和反对,如《劝业歌》中的“南战”:
战区南,国亡,野不葬。叫我吴:“且是客。”不被埋在野外,腐肉也能逃脱?“水深激蒲苇,战骑视死,马盘旋而鸣。梁楼的房间,为什么朝南?为什么是北方?如果你没有得到米,你能吃什么?愿为忠臣?子思梁晨。诚意善,行中攻,黄昏归!
这首歌描述了在战争中不幸死去的士兵,他们的尸体没有被埋葬,只是成了乌鸦的美餐。战场上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冰冷的河水无情地流淌着,岸边雾气弥漫,芦苇丛生,勇敢的战士被杀,只有几匹受伤的马徘徊在老主人身边,呻吟着。一望无际的战场上,到处是死一般的寂静,再也看不到人的活动。战争不仅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也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竟然在桥上修建兵营和防御工事,造成交通堵塞,无法由南向北通行。诗中问:“庄稼收不完你吃什么?”年轻的战士早上出门还是那么有活力,晚上就不回来了。他们究竟去哪里了?
《城南之战》中叙述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但省略了两军交战时的厮杀场面。它紧紧抓住了战后战场的凄凉悲壮场面,在众多死去壮士的遗骸、骑马的呻吟、动物的啃食、长草等处用笔用墨。,让人们通过这一切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和残酷。表面上看,虽然没有明确的反战意见,但字里行间,都是民众对反战的怨恨和诅咒。作品中俘获人心的悲壮力量,让人动容。
与《城南之战》相似的是《杂曲》中的“十五入伍”:
十五岁参军,八十岁才回来。每个村民都说:“家里有谁?”“远远望去,是皇族,多松柏。”兔子从狗窦入,野鸡从梁上飞。在中庭,绿谷诞生了,吕魁诞生了。每个山谷烹饪和采摘向日葵作为汤。汤饭煮了一会儿,不知道会是谁!出门向东看,眼泪落在衣服上。
这首诗是关于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的。一个有衣有衣的老兵,他度过了长达65年的军旅生涯,今天才得以回国。在这65年里,他经历了很多磨难,但他熬过了这一切。在回家的路上,离家很远,他急切地问村民还有谁在家。答案是,他的家已经成了一座荒芜的坟墓。他绝望地走近他的房子。在他的眼前,是一幅凄惨的景象:房子已经衰败了很久,现在成了野鸡兔子的庇护所,以至于他一遇到人,兔子就进了狗洞,在野鸡梁上飞来飞去,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他的心彻底碎了!当他走进屋子时,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里生长的野谷和井台上生长的野葵花,处处荒凉。他有什么希望?亲戚都死了,他却要自己捣鼓粮食,摘葵花,捧着煮汤;米汤煮好了。他会把它给谁?现在他孤身一人,这怎么能不让他感到难过?他茫然走出家门,望着茫茫东方,泪流满面,衣服都湿透了。
全诗《第十五次征兵》没有一句诅咒战争的话,但他通过对人物和情景的详细描写,得出结论:这一切都是封建统治阶级军国主义政策的结果,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血淋淋的控诉。
还有对被迫背井离乡的人的描写,表现战争和徭役带来的痛苦,如《杂曲》中的“挽歌”:
悲歌可当泪,远望可当当归。想念家乡,心情抑郁。没有人想回家,也没有船过河。头脑不会说话,肠子里的轮子转。
写这首诗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农村的怀念。远在他乡招人的悲凉心情像轮子一样转来转去。在汉朝的战争中,许多农民被迫当兵或做苦工。结果他们要么战死沙场,腐肉被吴啄食,要么漂泊异乡,很少与家人团聚。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感情,真实地展现了人们将何去何从的流浪画面。
有许多反映阶级生活的乐府诗,如《尚青曲》中的“相会”揭露了统治阶级奢侈放荡的生活:
当我们在狭窄的道路上相遇时,汽车是不允许在狭窄的道路上行驶的。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年轻(如何在一部作品里做两个少年),就问了你家。你的家庭戏很容易知道,你的朋友很难忘。黄金是你的门,白玉是你的厅。大厅里放了一瓶酒,作为驻邯郸大使。中庭有桂花树,灯笼明亮。有两三个兄弟,中子是侍郎。第五天回来,路自照,金缠马头,观者在路旁。入门时环顾四周,却见两只鸳鸯,七十二只鸳鸯,纷纷自列。声声啾啾,鹤鸣东厢西厢。大女人织再续前缘,中女人织黄,小女人什么也不做,搂着胳膊去高厅。请坐,大人,丝绸的调整还没有完成。
这首诗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如用金子盖房子,喝妓女和成群的女仆和小妾。
统治阶级生活得越奢侈、越放荡,劳动人民的生活就越悲惨:在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背后,隐藏着千千赤贫劳动人民的血泪。乐府中的许多诗歌都深刻地描述了这种情况,而对人民痛苦生活最具战斗性和深刻反映的是《尚青曲》中的《东门行》。
出了东门,不管归,上手,帐是难过的。天使里没有水桶收纳,架子上也没有挂衣服。拔剑去东门。屋里的媳妇抱着衣服哭:“他家希望有钱,妾和先生分奶。下次再用这种黄嘴,真丢人!”“咄!好吧!我去的太晚了,头发白了也很难活久。”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被贫穷所迫,想要冒险的人。他在没有考虑后果的情况下愤然离开,想做一些当时社会不允许的事情,为家人寻找出路。但我又担心不起来,回到家更难过。他看到锅里没有米,家里的架子上没有衣服。这使他下定决心再次拔剑逃跑。心地善良的妻子,不忍心丈夫去冒险,抱着衣服哭,动之以情,知之以利。
最后,男主角生气地说,我头上的白发已经渐渐脱落了,我不能再痛苦了。
由于当时统治阶级政治腐败,贪污猖獗,农村经济破产,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温饱无法生存。简伯赞先生曾说,赋税、徭役、武装压迫、刑法威胁,是东汉政府对当时农民的恩惠。在如此强大的皇权宠爱下,当时的农民如果不愿意饿死,出路只有两条:要么卖身做奴婢,要么合伙做贼。这首诗是不愿饿死的农民起来反抗的一种表现,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是乐府诗中最有战斗性的作品之一。
《和谐之歌》中的《论桑》不仅揭露了统治阶级腐朽无耻的嘴脸,而且刻画了一个忠贞、美丽、机智、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全诗有三种解释。第一个解释是关于罗敷的美,作者用对比的方式写出了罗敷的美,让人为之倾倒。第二个解决方案:
然后你从南方来,五匹马站在周围。陛下派官员去问是谁的妹妹。"秦有个好女儿,自称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个不够,十五个挺够。”“陛下谢罗敷:宁肯分赃?”罗敷前言:“你真是个傻瓜!君有其妻,罗敷有其夫。”
这个解释“国君”(东汉太守或州刺史的名字)在春游时遇到采桑的罗敷,立刻被她的美貌惊呆了。她起了邪念,想霸占罗府。她派小吏询问罗敷的姓名和年龄,提出“合租”的要求,被罗敷巧妙地拒绝了。
第三种解释是罗敷吹嘘丈夫的才华。官位,为了反击君主,让他无所作为。
罗敷原本是采桑人,但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美丽的灵魂。她不贪图金钱和权力,却愿意过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断然拒绝你使节的无理要求,表现出一个普通采桑人的高尚情操。而且,她拒绝的方式也很巧妙。她以已婚自吹自擂的方式拒绝,显示了她的机智和无奈。
东汉权贵掠夺调戏妇女的事屡见不鲜。这首诗实际上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反映。罗敷与一个弱女子,如何能摆脱一个堂堂君主之手?硬顶不行,为了逃避而含糊其辞也不行。杜璧为什么觊觎?她用“夸父”来回答,并向特使描述了一个重要的官方职位。一个以春风为荣的“丈夫”形象,让你的君主看起来污秽不堪,你还敢再生邪念?
乐府诗中也有许多揭露封建制度弊端的作品,表现了人民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和愤慨。
反映封建制度下的家庭悲剧,如《尚青曲》中的《孤儿之旅》。这首诗描写了孤儿被弟媳虐待的往事,从而揭露了当时家庭的黑幕。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思想的支配,大多数人实际上扩大了私有财产,使得同根同源的兄弟在接受父母遗产时,往往会自相残杀。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必然会引起人们不同程度的不容忍。所以,当封建社会的孤儿无法承受被压迫的痛苦时,他只能大声疾呼:“我愿发尺子书,但我将与我的地下父母和兄弟姐妹长期生活在一起。”事实上,这只是当时千千成千上万孤儿的声音之一。
反映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婚姻悲剧,最典型的是《杂曲》中的《孔雀东南飞》,表现了在旧的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下被暂时牺牲的夫妻的悲剧。
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礼教严格的等级限制,如“七走”条款。女人有七条路可走:违背父母,不生育,嫖娼,吃醋,生病,多嘴,偷盗。以至于一些问题发生时,媳妇、孩子、弟妹都得盲从,任人摆布,否则就是大逆不道,不孝,不道德。这种情况下,不知道死了多少青年男女。这首诗是揭露封建家庭问题和妇女问题的最有力的作品,以青年男女在这个封建社会的共同苦难为描写对象,用朴实生动的艺术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来。
《孔雀东南飞》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兰芝、焦仲卿、焦木和柳雄,通过他们表达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兰芝是一个知识渊博、勤劳能干的女人,而且她容貌出众,无与伦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美女”,却被婆婆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一口把她吃了。她嫁到焦家已经两三年了,深感“夫妻难”“无计可施”。所以她不得不放弃对小姑子的爱,和对丈夫的爱,所以她要求被送回家。离开焦家,摆脱焦霸道的驱使,算是跳出火坑。然而,兰芝预料到她暴戾的哥哥不会按她的意愿让她与钟卿重聚。想到这,她觉得自己像个煎锅。兰芝回到娘家后,母亲劝她结婚,哥哥强迫她结婚,这让她无法忍受。她与钟清岩、蒲苇的结盟无法实现,最后不得不投奔清池,以死表示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斗争。
身为政府官员的钟卿,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性格懦弱,但他明辨是非,忠于爱情,不为母亲的威逼利诱所动摇,始终站在兰芝一边,为殉情而死。
这首诗通过对刘兰芝和钟卿爱情命运的描写,无情地鞭挞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表达了对兰芝和钟卿的同情和赞美。
同样揭露封建婚姻弊端的还有《山上摘甘蔗庄稼》:山上摘甘蔗庄稼,下山见老丈人。龙跪下来问老人:“那新人呢?”“虽然这对夫妇不错,如果不是老朋友的话。颜色差不多,但是爪子不一样。”“新人从门入,故人从亭出。”“新人工织,所以人工织,一日织一匹,织五十余尺,必比平原多,新人不如旧人。”
这首生动的叙事诗,通过夫妻俩的对话,真实地刻画了新老双方的容貌和才情,以及丈夫对妻子的态度和心理。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命运,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对这位被抛弃女性的殷勤描写,强烈嘲讽了男性抛弃的愚蠢和不公。
由于汉代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思想,封建礼教对民众的束缚更加残酷,男女不能自由恋爱。然而,当时的青年男女并没有因此而退缩或屈服。他们甘愿做封建礼教的奴隶,恋爱的氛围还是很红火的。乐府诗中也有描写男女情爱的诗句,如《崇尚歌》中的“尚邪”:
邪恶!我想认识你,长命百岁。山中无陵,河中竭,冬有雷震,夏有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同在!
这首诗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没有被任何环境吓倒。这是一首民间情歌。
在阶级社会里,劳动人民虽然被统治阶级剥夺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至于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但思想感情还是相当健康的,所以在爱情上是真挚而坚定的。他们认为爱情是神圣而崇高的,大海可以干涸,石头可以腐烂,爱情不可动摇。
汉代乐府诗真实地反映了现实,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看到了劳动人民在统治阶级压迫下呻吟的悲惨状况。也能让我们听到当时人民的脉搏和统治阶级放荡的笑声。通过对乐府民歌的理解,可以真正了解汉代的社会面貌和本质。
汉代乐府民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乐府民歌是叙事的,抒情的,说理的,叙事性最突出。在许多叙事诗中,故事生动、紧凑、传神。诗歌中也充满了戏剧性的独白和对话,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往往都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或者类似戏剧中独白的第一人称发言来表达。乐府民歌还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语言也很简单自然。生动活泼,展现了人民语言的丰富和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