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游戏化音乐活动

在当今重视素质教育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在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情操、激发幼儿自信心、锻炼幼儿意志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终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艺术启蒙来教育和发展儿童,使他们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美术的目标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达美的初步兴趣和能力。但是现实教学中真的是这样吗?我将结合观察到的真实音乐教学来讨论。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有效性和音乐活动的重要性。

1.有效性在个体音乐活动中的外在表现特征,是指这种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否正确、科学,是否体现了对儿童乐趣的培养。

2.所谓有效,是教育中必须的。我们首先要知道音乐活动的重要性,孩子可以从中发展自己的情感和美感,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在参与表演和动手实践体验中,实现了艺术想象,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了基本的音乐能力。因为音乐教育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老师组织的每一次音乐活动都会触动孩子的心灵,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积累孩子的音乐技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出要有效开展音乐活动,让孩子乐于学习,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严重滞后。

音乐教育是愉悦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语言表白那样直接,而是像春雨一样,渗透到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内心,起到熏陶和感染的教育作用。但是教育跟不上新的思路,“教他学,教他做”的现象随处可见。

现象1。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只关心孩子会不会唱歌,乐队节奏是否整齐,舞蹈动作是否和老师教的一致。但是,大部分的结果是,第一次孩子还是对教学感兴趣,但是第二次以后注意力就分散了。究其原因,教师并没有真正成为儿童独立音乐活动的积极分子、支持者和探索者,而只是指挥者、指挥者和监督者。教师较少关注如何帮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帮助形成良好正确的自我概念。老师不了解孩子,不观察孩子的需求。他们只是一味的拖着孩子,孩子永远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二。选择音乐题材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求,忽略了精心筛选。比如一首叫《大中国》的歌,让孩子不加修改的学唱,孩子歇斯底里的唱,也不知道从哪里喘一口气,只看到大家都在喘着气。看到这些我真的很同情这些孩子。很多老师片面地认为儿童音乐应该跟上现代的步伐。所以在选择儿童音乐的时候,不考虑选择的音乐是否适合儿童,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儿童,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什么类型的教学为主。如果这首《大中国》是以欣赏和打击乐的形式来教的话,可能就没必要了。

现象三。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孩子的主体性。长期以来,我国儿童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导向作用,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歌唱、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容易导致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所以老师自然是围绕个人技能训练来教学。由于教学方法简单僵化,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很难得到体现,但实际上,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如何体验音乐之美,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孩子的审美感受。孩子的情感无法自由表达,审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然丧失,忽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不重视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象四。“头重脚轻”的音乐,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重视情境引入,开头部分很吸引人,教具的准备新颖奇特,活动会突然脱节,道具利用率低,不着边际。

第三,如何体现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在音乐活动中,教材的选择是否符合年龄特点,以音乐活动内容为重点的学习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节奏、歌唱、欣赏、游戏等各音乐主题和其他音乐类型的发展要与其他学科有机渗透,各类型之间也可以相互结合。所有的原则都离不开帮助孩子的全面发展。

1.活动前要选择适合孩子学习的教学内容。

现在的音乐教材种类繁多,给老师们提出了一个选择的难题,而本市各园所使用的幼儿教材,音乐题材也极其丰富,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幼儿园收集、寻找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教材,使用《幼儿园建设性课程指南》、《幼儿园课程指南》和省教材。教师在选择音乐活动时,首先要熟悉它,对教案进行分析,科学安排学习重点。可以参考主编的《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系列——歌舞活动》,徐老师的《音乐欣赏、打击乐演奏活动、节奏活动》等音乐活动书籍,以及美国美妙音乐花园3-6岁的音乐。有很多天性适合现在的孩子爱玩爱想象,这是特点。自由的展示自己,更和谐的融入到音乐中,比如《太阳出来了》,可以调动孩子的肢体动作,让孩子自然的获得唱歌的兴趣,体验表演的乐趣,而这首歌可以更好的成为音乐活动的准备曲,因为前因的歌词,四四指的稳定,让孩子更加自然愉快的进入角色。而妙乐园的音乐节奏感、生活感都很强,可以融入孩子的生活经验,发挥孩子的创造力,从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音乐中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音乐。对节奏性活动、欣赏性活动、打击性活动、歌唱性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分类,对各年龄段、各学期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应与主题相结合,但不应拘泥于主题教学。如果适合主题教育,要注意是否能给孩子带来兴趣和快乐。

2.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儿童为主体,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运用。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重视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孩子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心,获得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

(1)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干预。

当适合孩子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开展活动?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合理、有趣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进而进入情景生活的场景,如小班的《大拇指》这首歌。老师们首先用搞笑的方式介绍了手指的成员,语气幽默有趣。在没有任何辅助道具的情况下,他们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道他们的大拇指是藏着的,太有趣了。他们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然后唱得很好听:拇指,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慢伸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吗?在活动的这一点上,老师的教学语言很有感染力,有时还能敲打出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可爱的教具。因此,教师在音乐活动中更容易使用生动活泼的词语,这会给你的教学带来无尽的轻松,给孩子的音乐学习带来热情和主动性。

(2)给孩子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在音乐活动中,尽量给每个孩子活动的机会。肢体运动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音乐非常优美动人,孩子就有肢体动作的欲望。如果老师不安排肢体的创作,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有一次去上课,一个新老师上了《柳姑娘》,是一首很好听很好听的三拍子歌。当孩子喜欢这首歌时,老师会展示地图集,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虽然新老师一味的强调这首曲子的美,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呈现给大家的是:整张图集独特的设计帮助孩子们记住了歌词,老师要求孩子们以男孩女孩的形式演唱,自由选择演唱等。没有任何肢体语言,孩子们似乎对学习缺乏兴趣。虽然活动结果显示孩子会唱这首歌,但这样的教学是否有利于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结果我去那个班调查,活动结束后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唱《柳树姑娘》。听了这个活动,我在班上用了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图片。